推进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
2018-05-26孙其昂
孙其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各地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构建 “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要深刻理解“大思政”格局的丰富内涵,积极完善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工作体系。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以及相应的领导和工作体制作为支撑。在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思想和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提出对干部、战士和党内外人员都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要求,政治动员工作不仅在军事区域展开,而且要延伸到根据地建设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社会要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在这个背景下,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的任务,由此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1999年,党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履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2000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全社会”的目标。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扩大覆盖面”“建立新格局”,但在实践中的推进效果有待进一步强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内涵丰富
就高校而言,“大思政”主要指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遵循思想政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起来,把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反馈格局统筹起来,共同推动形成高校“大思政”体系。
领导格局是保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高校党委领导制度和高校内部党组织领导制度。其一,地方党委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合力。”其二,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本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其三,高校内部党组织要形成三级联动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党委、学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构建高校内各级党组织领导和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这种制度安排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组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组织保证。
工作格局是核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调整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和社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与各门课程、哲学社会科学及内部体系、校园内外各种育人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起“全育人”工作格局。建设“三全”育人格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高校教职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做到“全员”育人,整体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队伍建设。
反馈格局主要指责任分解、落实和检查制度,突出体现为责任落实和责任反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在党委。因此,必须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的责任格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与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通过制度落实“大思政”要求。
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格局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布局及运行形态,在这项工作体系中具有整体性意义,事关这项工作的全局和战略发展。2017年,教育部下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育人格局”,提出建构“十大育人体系”。要高度认识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的意义,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协同推进,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思维指导并建构起体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一是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同心圆”体系。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又是这项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的力量,因此“大思政”格局要始终围绕大学生这一中心建构和展开。二是发挥各个系统和体系的功用。各地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和协调各种力量,由高校党委负责,将高校内外各种育人力量整合成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发挥这个体系中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作用,共同构建完备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科学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为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增加了新要素。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职能增加,高校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复杂化,如何把高校多方力量组织起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挑战。为此,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的规律,用理论指导建构实践,推进建构科学化,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
(作者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