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科技创新的整合
2018-05-26田玉清徐子成
田玉清 徐子成
摘要: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我们中華民族前进的动力。提高全人民的科技创新能力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提高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制作能力从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们民族的前进。虽然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小学的课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科技创新的课堂开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其创造的的思维活跃性。在校内设置科技活动课也是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校内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便成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将科技和教材的完美结合就成为了关键。在课堂中灵活的运用教材、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是相互结合起来的。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材开发;课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50-01
1.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培养模式都在一成不变的进行着。在这培养青少年的过程中,似乎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是那么的关注。因此,无论是从编写科技创新这门课程的彰显学校的特色来说,还是大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来看,教材的编写都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将这种创新思维和技能逐步的渗入到各科的学习过程中,第二种就是在课堂结束时,也就是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小学生去参加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活动。最后一种,也就是我们所要进行阐述的,开设专门的科技创新课堂,编写专门的科技创新的教材用于更好的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课堂的开设的目的首先是提高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思,通过自己的亲身动手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掌握创新的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教材的编写最主要就是要基于小学生的思维,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去编写整合,从而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于科技创新这门课程有初步的认识。
课程的内容应包括思维技能、创新实例、创新技法、创新活动。这四类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侧重中应该不同,在低年级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活动,让他们对科技创新有自己的热爱。在高一点的年纪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科技技法和思维技能。对于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有不同的难度等次。这是年纪所决定的。
教材的编写应该有目的性、公平性。在编写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玩一玩、试一试、乐一乐的原则。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两组比赛的编写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使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潜意思的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编写应该具有针对小学生的鲜明的目的性。首先是对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体学生的目的,总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科技创新方法,提升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思。再按分开的目的来看,一到三年级,由于心智的不成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很好奇。在创新课堂上做到敢问、敢回答、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对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高一点的年纪来说,掌握一定的科技创新技巧和方法是课程的主要目的。最后培养他们养成创新型人格,做到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冒险。
在创新的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对不同年纪的进行不同的创作项目。在低年级进行授课的时候,例如要制作一张贺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贺卡的一般内容,而并不是手把手的教授,只是讲解,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制作。这时考验的就是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要根据课本固定的编写限制他们的创作,每个孩子的创作都是具有自己的道理,我们可以让他们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这就是科技创作的魅力和目的所在。再比如,在高年级的课程中,为我们要让他们制作一个风车,小学生的制作肯定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制作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有的同学制作的风车很完美,遇到风之后就可以转起来,而有的同学则就会出现运转不了的情况。这时,教师的重要性就显然易见了,教师要提出问题,同学们的风车为什么有的能够成功呢?接着从风车的结构开始分析,要想转起来它们的形状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种形状能够借助风力而转起来呢?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解答这个谜底。这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将科技创新的技能传输给学生,学生使用这种方法也更好的接受这个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技能、这是我们应该最为关注的。教材的整合编写也更为重要。
2.结语
在目前我们的国家来说,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的课程还不是很完善,甚至在一些地区根本得不到普及,这对我国的发展和以后的国民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从提高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始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培养他们的意识。而科技创新的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要以实际出发为目的,根据他们的心智成熟的程度去编写在他们年龄所能接受的最为合适的教材。这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而在小学生的大纲课程里,培养提升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一定的功课、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永生:创造力训练,安徽省教育出版社2002,11
[2] 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3]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