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8-05-26何娜
摘要:高中学生在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57-02
1.教学目标层次化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 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 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 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 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 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 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從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何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