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防欺凌网络 建设文明与和谐校园
2018-05-26吴卫通
吴卫通
摘要:群殴、辱骂、威胁……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频频发生,备受社会关注。校园欺凌既会对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伤害,也对欺凌者的健康成长不利。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16-01
1.校园欺凌场景
场景1:教师办公室,学生XXX哭哭啼啼来报告班主任,班上历XX又来打我了……
场景2:学校会议室,家长甲:我们小孩已多次被班上历XX打了……;家长乙:强烈要求把我们小孩换个班……; 家长丙气冲冲责问学校领导怎么不管……
2.认识校园欺凌
2.1 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2.2 校园欺凌的类型。根据校园欺凌的实施方式和表现形式,欺凌通常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欺凌形式,按照实施欺凌的手段,直接欺凌可分为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指通过某种中介手段来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
2.3 校园欺凌的特点。
2.3.1 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手段不仅包括对被欺凌者直接的身体暴力攻击,如推搡、掌掴、拳打脚踢等,还包括对被欺凌者精神上造成的伤害,如嘲笑、侮辱、恐吓、勒索等,除此之外,社交上的排斥、孤立、敌视以及心理上的折磨也是欺凌行为的表现。
2.3.2 持续反复发生。由于欺凌者抓住了被欺凌者不敢将受欺凌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的心理,欺凌行为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多次反复欺凌受害者,并以此为乐。
2.3.3 力量的不对等。欺凌者相比被欺凌者,一般年龄更大、身体更强壮,或者实施欺凌的学生由多人组成,形成实力或者势力上的优势,使被欺凌的学生在心理上惧怕而不敢反抗,形成一种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不对等局面。
2.3.4 案发时间、地点相对固定。案发时间多集中在上学、放学时间,案发地点多集中在学校的宿舍区、校园门口、及上学放学路上相对僻静的路段等。
3.青少年校園欺凌的原因
3.1 青春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见的现象,这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精力和体力都比较旺盛,有时需要对外发泄自己多余的能量,但心理上还不成熟,有时为了"面子"将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此外,有些学生本来就较为懦弱胆小,受欺负了也不敢吭声;还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这些人很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3.2 家庭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根子在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早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多数校园欺凌的实施者早年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他们目睹家长的暴力和敌对,耳濡目染。
3.3 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暴力行为的大肆渲染,会增强他们的攻击性。再加上他们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炫耀,再次引起他人的效仿。
3.4 学校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把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教育效果不明显。
4.遏制校园欺凌的对策建议
4.1 有关部门应加大惩戒处理力度。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指出,学生欺凌事件须依法依规处置。针对不同情形的欺凌事件,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共同做好教育惩戒工作。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在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4.2 学校加强教育。一是加强学校"三观"引导教育,建立校园防控机制。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校园安全心理健康讲座,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二 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校可以不定期请家长来学校座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施暴苗头及时制止,发现受害痕迹及时预防。
4.3 家庭。一是开展家长培训。通过组织学校或社区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加强家长培训,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二是家长则要多关爱子女,要积极主动地常去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状况,加强沟通多互动,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
4.4 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与人为善,接受他人的缺点,不孤立他人,学会宽容、体谅、理解他人。另外被欺凌者要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打破沉默,及时与父母或老师沟通,取得帮助和支持。
总之,校园欺凌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校园防欺凌网络,形成合力,建设一个文明和谐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2017年12月
[2] 贺岚.看不见的角落―关于我国中小学校园里的欺凌现象的研究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