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为何加强操弄海外文宣
2018-05-26刘柳
刘柳
“台独”意识强烈的蔡英文上台后,回避“九二共识”、推行“柔性台独”政策,不断以“维持现状”误导国际舆论。针对台海局势的外部政治与地缘格局的新变化,蔡当局一心一意地要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和大陆做切割,依靠美日的支持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作为辅助“外交”目标实现的软手段,蔡当局的海外文宣政策与手段也随之调整,指导思想与具体手法更具欺骗性与迷惑性。
台湾花莲发生强震后,蔡当局着重打出“地震灾情”牌,拉近“台日关系”。图为受损严重的花莲七星潭大桥。
蔡当局海外文宣政策的目标
蔡当局海外文宣政策的核心意图是提升台湾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形象,巩固其所谓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舆论的认同和支持。
首先,提高台湾的国际能见度,为台湾“正名”,彰显“台湾的国际存在”。蔡英文上台后开始“静悄悄”减少使用“中华民国”的称号,“为台湾正名”。台媒注意到,在马英九任期的最后一年,台“外交部”共发布了127篇外宾“访华”的新闻稿,这些稿件一概未使用“访台”字眼;而蔡英文上台后,新闻稿中使用“访台”的比例大增,从0篇增至59篇,“访华”有29篇,且自2016年8月后“访台”的使用比例普遍超过“访华”的比例。
其次,彰显台湾的民主制度优势、宣传中华文化的“台湾特色”,以软实力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同。蔡当局在进行海外文宣时,靠近西方价值观与话语体系,注重展现台湾多元化社会的和谐与活力以及台湾民众的善良与勤奋,其内核是鼓吹台湾“民主制度的坚实与活力”“公民社会的参与”,时刻凸显台湾对大陆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主要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第三,推介其两岸关系主张与对外政策,宣传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及活动的合理性,在国际上平衡大陆的影响力。蔡当局海外文宣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令外界相信其有能力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在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维持台湾“邦交”现状,扩大台湾地区的国际参与,同时利用“软实力外交”回避与大陆“正面对抗”,为实现 “事实独立”创造条件。
蔡当局强化海外文宣的手段
第一,借助现代科技开辟海外沟通渠道,利用推特频频向国际社会喊话。
蔡英文上台以来,除了继续沿用举办新闻招待会、接受外媒专访等传统宣传手段之外,还着重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使用最多的是推特。虽然在岛内推特用户较少,但在国际上使用者众多,许多政府、政治人物都利用推特进行公共溝通,推特全球每月活跃用户逾3亿。蔡英文最初在2010年开设了推特账号,为其参加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造势,但在2014年5月后却暂停了使用与更新。2016年12月,蔡英文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随后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两人通话的内容,这一做法震惊了国际舆论,也让蔡英文首次尝到了在全球社交媒体上亮相的甜头。受这一事件的启发,蔡英文于2017年1月初重启了她的推特账号,以期提高台湾的国际能见度。目前蔡的粉丝数约为21.3万,几乎是重启前的三倍。
蔡英文推特账号的运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在重大敏感事件前频繁发声。为了改变无法在国际媒体频繁露面的情况,蔡英文将推特定位为其对国际事务和两岸关系发表看法的主要渠道。2017年,蔡英文在明知台湾没有资格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简称世卫大会)的情况下,仍连续12次在推特上发表相关贴文,“表达呼声”,意图诉诸悲情情绪换取国际声援。二是锁定岛外和国际读者精心编写推文。蔡英文的诉求对象十分明确,对准的是海外用户。“2017年全年蔡英文账号一共发了289条推文,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其次是日语,还有个别推文使用的是西班牙语”。蔡英文推特账号运营一年多以来,已成为台湾当局、特别是她本人非常倚重的海外文宣手段。
第二,“借船出海”,加强与海外视听媒体合作宣介台湾。
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文宣部门不断拓展合作媒体的渠道,特别是与国际知名电视频道的合作,以确保所传播的信息为海外受众所接受。例如,台文宣部门与“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合作,制作播出介绍台湾地区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建筑与科技及重要的文艺界人士等节目,希望藉由这些国际频道成熟精良的制片品质及广泛的覆盖触角,增强其既定议题的海外传播穿透力,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2017年11月,台当局委托“国家地理频道”制作并播出了有关两岸交流30周年的纪录片,该篇时长40分钟,播放地区覆盖亚太40个国家与地区。台铭传大学教授、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认为,“台湾当局与国际频道合作制播节目已行之有年,无非为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手段。台湾在正式国际场合走不出去,外界容易接受这些国际频道。”
第三,强化在国际活动中的“能见度”,有组织地开展政治游说。
蔡当局利用多种文宣手法,妄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联合国机构和组织,以图扩展国际能见度。一是在会议召开前,利用西方主流媒体与欧美重要智库发声,诉说台加入这些组织的“正当理由”,进行舆论造势。世卫大会召开前夕,“驻美代表”高硕泰投书美国《华盛顿时报》,强调防疫无国界,突出台对国际卫生和医疗的贡献;“驻日代表”谢长廷在日本《朝日新闻》投书,宣称台如被排挤在世卫组织外,世界保健卫生网将出现大漏洞,对人类健康也将形成重大威胁。“台北驻纽约经文处”还拉拢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举行“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研讨会,鼓吹台当局应“有意义地参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在民进党当局运作下,美国、欧盟等均以不同形式发表声明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民进党当局言必称其“国际参与”有美国、欧盟等的法案支持。二是在会议召开中,强行与会,开展“场外外交”博取同情。在没有收到国际民航大会邀请函情况下,台当局仍然派出由“民航局”“外交部”和华航、长荣等代表前往会场。世卫大会期间,台当局所派代表通过举行记者会、接受媒体专访、与所谓“友邦”及国际医卫组织举办座谈会、摆设展摊、组团参加场边活动,打着交流收集最新医卫资讯、彰显台湾医卫及贡献的旗号,“传达台湾的诉求”。三是参会未果后,突出“有意义地参与”说辞,横加指责,意图转移注意力,误导民众。世卫大会与国际民航大会参会未果后,民进党当局轮番进行“政治表演”,行政部门负责人纷纷跳出来对媒体表达“不满”情绪,“友台”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记者无国界组织”)也“帮腔”,将台湾不能出席的原因归咎于大陆方面,却始终回避其国际空间无法扩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甚至叫嚣“不接受一中原则”。
第四,“官民”渠道双管齐下,重点强化对美文宣。
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既是“民主阵营”的领头羊,又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军事关系,与台湾的利益捆绑最为密切。特朗普上台以来,台急于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框架下巩固“美臺关系”,“台当局将对美文宣活动的重点锁定在大纽约地区和华盛顿地区,以维护台湾利益为核心,宣扬‘中华民国的实质存在为战略目的,期待争取到美国政府、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同期与支持。”
首先,蔡英文积极借出访“友邦”之机过境美国,意图增进“美台关系”,争取美国各界支持。其次,台“外交部”、台陆委会等部门要员持续利用美国传统基金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库搭建的平台,频繁出席其主办的研讨会、座谈会,就两岸关系热点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等,试图借助与会的美国重要两岸问题专家的全球舆论影响力,呼吁美国支持台湾扩展“国际空间”,增强美台军事合作,同时也向美国主流学界灌输台当局在推动两岸关系上充满“善意”的观点。第三,透过驻美半官方机构,雇佣美国公关公司进行游说活动。“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是众多台当局在美半官方机构中能量较大的一支,常代表台当局与美官方打交道。美国《纽约时报》披露,“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动找到美国共和党资深人士鲍勃·多尔及其律师事务所奥斯顿-伯德,精心策划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美国新闻网站“政坛”报道称,蔡英文上台以来,鲍勃·多尔收受台湾方面14万美元的游说钱款,并多次牵线台湾团队与美国高层对接,促成了特朗普的顾问和台湾官员之间的一系列会面,协助台湾把有利于它的语言纳入共和党的政纲中。台湾每年用在游说美国国会外围组织的费用高达200万美元,通过重金“公关”,一方面打通特朗普本人的关节,另一方面收买“亲台反华”势力,向特朗普施压以影响其决策。目前,该活动已取得一些“成果”。
第五,打“地震灾情”与“日本情结”牌,谋求日本的支持。
蔡英文上台后,高度重视与日本发展实质关系。除了持续邀请日本重要媒体人士来台、增进台日青少年交流外,蔡当局还加强对日文宣,着重打出“地震灾情”牌,利用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日本情结”,拉近“日台关系”。
首先,日本与台湾同为地震多发地区,台当局刻意借助突发性重大事件的高关注度,从政府、党际、民间等层面强化日台间的“地震情缘”。2018年初台湾花莲地区发生强震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利用社交平台表达了对台湾灾情的“感同身受”,蔡英文迅速使用日语对这种“情谊”表示感谢,两人借助推特、脸书等平台进行了多轮互动。台湾文宣媒体在报道救援情况时有意突出来自日本官方、政党、企业的热心支援部分,近80%的报道提及相关内容。台行政部门负责人在社交媒体贴出日本女学生对花莲震后情况关注的信件内容,极力营造“感同身受”的氛围。此外,由台日文化主管牵线,台历史博物馆还与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合作举办“地震带上的共同体:历史中的台日震灾”展览,意图唤起观众对震灾的相关记忆,并推动台日在学术与文化领域加深研究、强化文化互动。
其次,除利用“地震灾情”牌外,台当局还利用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大做文章,借助城市间的交往,拉近台日关系。台文化部门推动多家台企参加日本文创行业展览,展现台湾元素;台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邀请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池袋电视台记者实地前往台南部地区拍摄节目、采访新闻,宣传台湾休闲农业与休闲农场;台南当局新闻机构推出记录日本人在台南的寻根故事“寻南纪事”,意图唤起城市记忆;台中地区借助举办台日艺术博览会、台日观光高峰论坛、世界花卉博览会等,吸引日本观光者赴台。
蔡当局海外文宣政策特点与应对之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蔡当局的海外文宣策略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蔡当局的文宣活动与其“外交”事务的配合十分紧密,舆论造势意图明显。台“外交部”下辖的“国际传播司”为台海外文宣活动的“中枢机构”,该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文宣综合规划、制作视听与文字资料、加强与海外媒体记者的沟通等。作为台当局海外文宣活动的指挥部门,台“外交部”下辖的“国际传播司”更能切准其“外交”需求,营造国际舆论友台氛围,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同及支持。第二,台海外文宣活动十分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沟通,蔡当局善于将台湾的形象包装成“弱小却坚强”,避免大篇幅出现官员单纯说教式的硬宣传,整体文宣产品呈现轻松、温和、创新、亲和基调。借助台较为发达的民间文创产业力量,蔡当局在进行海外文宣时,表面上尽量淡化宣传的政治色彩,实则将政治诉求隐藏其中。第三,蔡当局的海外文宣活动多管齐下,花样繁多。
针对蔡当局的种种文宣手段,大陆要在研判外界对我未来对台工作方针主要关切基础上,继续主动对外阐述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与真诚态度,唤起广大台湾同胞的认同和共鸣,增进国际社会对大陆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认知。针对“台独”势力,大陆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声誉、利用大陆媒体资源和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组成广泛的反“台独”联盟,使其在国际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反对的声音,在舆论上压制“台独”势力。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编辑、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