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后,试卷分析诊断的方法

2018-05-26亓倩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审题解题知识点

亓倩倩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更重要的是诊断。一次检测过后,教师不能只将视线集中于考试成绩上,关键是要看到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做好分析诊断,以便更好地改进教与学。通过对考后试卷的分析,教师要看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解题方向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有没有掌握,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判断准确了,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所提高。

一、诊断的基础是从错题分析到错因归类

要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等。

分析方法是: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是如何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的?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通过一连串的质疑,引导学生由单个试题走向命题意图,走向所学知识,并思考解答的规律、技巧,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问题的归类,是错因分析的基础。

二、五种常见的出错原因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如下五种,即知识不牢、方法不会、问题不明、表述不清、习惯不良。

所谓“知识不牢”,表现在试卷上就是答不上,答不全,写错字,不会算,这些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掌握牢固,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方法不会”,就是没有牢固掌握解题的思路、技巧或格式化的语言,导致答题不规范,答不到点子上,要点不全,试题做不完;所谓“问题不明”,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不能准确判断试题的考查点,表现为答非所问,要么答偏,要么解不出来,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主要是训练不到位;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所谓“习惯不好”,指的是学生的书写潦草、写字慢、作文构思时间长、不能先易后难、丢三落四、不注意检查等,表现为字迹潦草、做不完、简单的题目会做但做错、有空题等。

上述问题,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对教师而言,要研究这五个方面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矫正以后的教学方向;对学生而言,要能够真正明确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去弥补。

三、五种出错原因的矫正方法

對于上述问题的矫正要采取相对应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也不能归因不明,就简单地总结为贪玩、用心不专。

对“知识不牢”,要给学生限定时间背诵,然后检查背诵,然后分析。不同的学生记忆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记得快忘得快,这样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短时期内反复记忆检查;有的记得慢忘得慢,对此,可以稍微宽限时间,督促学生必须背过;有的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检查一下,如果要求明确,就能够很快背过,如果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道如何答,这样的情况要引导学生理解性地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如果是理科的: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掌握知识点的基本定理、公式;其次,要明确“条件是什么”,掌握由已知条件求未知条件的思路、方向和方法;再次,要明确“应用是什么”,即这个知识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会用到哪些方面。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练习。

对“方法不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辅导,强化方法运用的训练。让学生明确,遇到这类问题,要从哪一方面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对“问题不明”,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审题能力。在记忆、训练时,要加强知识理解的指导: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多角度的提问,促进对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还原知识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考查点的辨析。

对“表述不清”和“习惯不良”,要作出有针对性的判断,然后通过自己明确、制定计划、同学监督、定期整改等形式,督促训练,强化改正。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改正持续时间较长,必须随时提醒,及时鼓励,每一项要坚持21天以上。

猜你喜欢

审题解题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