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群建构:以ESP为例

2018-05-26黄坚承陈恒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黄坚承 陈恒汉

[摘要]由于近年来大学新生入学起点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职场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升,大学英语的转型课改陆续被提上议程。在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后续选修课程群,可以分为能力拓展模块、ESP(专门用途英语)模块和跨文化交际模块等。新的课程群建构要从目标原则、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规划,其中专门用途英语模块的课程可以借助ESP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和实践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在不同的专业场合使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转型课改;选修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 - 0154- 03

一、引言

作为科技、贸易、国际货币交易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沟通工具,英语的教学也随着网络时代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手段的不断推出而日新月异,很多语言研究者也逐渐把研究重点从解释语言特征转向发现语言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英语教学的重心也转向学习者,以满足其在实际工作场合和国际交流中使用英语的需求。

近年来,大学新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也越来越全面发展,长久以来的大学英语常规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以便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大学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其转型课改也必须融人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实际需要。随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转型已经势在必行,新的指南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因此,大学英语的转型课改成了很多高校未来一两年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些具体工作也陆续被搬到台面。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涉及面广,转型课改关系到众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与实践,需要结合总体形势进行认真仔细的规划建构,以便对接职业能力提升,也为其他课程转型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二、大学英语转型课改势在必行

应该说,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一个比较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纲领性文件,为大学英语转型课改奠定了理论指导思想。和以前的版本相比,新指南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的能力,以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學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为了因应大学英语教学的国内整体形势的改变,保证大学英语转型的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相关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要探讨转型课改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新课程的开设和实验过程中,要充分贯彻指南的精神,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价值和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得课程改革能真正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增强国家的整体外语实力,更有效地面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

有鉴于此,大学英语课程转型在很多高校铺开时,在压缩常规课程学时的基础上开设后续选修课成为很多高校首先考虑的方案,它能使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学习相呼应,让学习接轨相应学科的国外科技前沿,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继续深造的需要,尤其是为国际交流乃至海外就业做好准备,也能带动学生思想理念的更新和工作经验的起步,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这样,课程设置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真正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课堂组织,改变了过去强调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的传统模式所带来了弊端。最重要的是,这些教改举措可以在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未来的事业规划提供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群的构建

(一)课改总体目标

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采用分级教学,分为三级:A级主要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外语能力需求较高的学生,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拓展”层次要求。B级主要针对高考英语成绩合格的学生,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提高”层次要求。C级主要针对入学时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学生开设,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基础”层次要求。各个级别在保证一年常规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后续选修课程,总体方向涵盖ESP课程类、能力拓展类、跨文化交际类等。

新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群的设置旨在提供一个更能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一个能够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势发展,促进他们转变观念、发挥潜能、推动教研的平台。课程设置结合学校、院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得学校的相关规定更趋合理,帮助教师和学生适应新的教学转型和课改,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主要的是要全面提高各专业学生职业英语语言能力,为学生完善能力,学以致用,以及未来求职铺平道路,从而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看,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总体目标,深入持续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对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开课方案形成共识。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调整给予相应的配合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教材和课时设置

大学英语转型教改把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教学内容和课时设置的指导思想。执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开课计划时,教学大纲的设置要能够从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去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总体描述包括语言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单项描述则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差异化体现。

教学内容要能为学生的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素材,使其能为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课堂内容的编排必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教学内容要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原则,充分考虑原有的大学英语主干课程和后续选修课程的衔接,同时注重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求使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般说来,语言教材的编写受不同的语言观的影响,也受特定的大纲及教学法流派的制约。有什么样的语言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大纲或要求,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教材,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教法和学法。为改变书本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我们认为教材选择在转型教改中,教材的配套工作显得十分必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教材的选择,必须比核心课程的教材更有针对性,例如口语能力拓展课程主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听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达到增强职场英语所需的交际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

根据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基本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使后续课程的教材内容能够扣紧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能够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能够根据交际需要运用相应的交际策略。

在课时设置方面,精简教学内容、提高英语拓展课程和职业相关能力培训的学时显得十分必要。可以适当压缩原有大学英语核心课程的学时,把腾出的学时分配给后续选修课,从而把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便他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在课外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T作中能够有效地拓展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用英语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实施步骤

首先,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团队成立相关的研究团队,熟悉学术英语、职业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等的系列教材,着手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某些规定,以及教学和考试的相关规定,并协同学院、教研室和任课老师,研究论证总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为主讲教师提』qJ的开课申请进行总体把关,对教师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进行方向性指导和针对性培训。

然后,以学生入学时所进行的分级考试作为划分学生学习班级的依据,将所有学生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级别,配合学院为每个分级目标提供灵活和开放的选择空间,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同时,遴选第一梯队限定选修课修课程候选人,安排团队协助,也组织团队到其他改革成效较好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同舟共济”。

接着,对教学的实践T作进行实时跟踪、归纳,在第一梯队开课教师进行试听、反馈后,同时进行第二梯队开课教师的指导工作,不断总结在执行项目计划时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听取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做到“教学相长”,使其更趋向合理,从而形成更能培养不同专业英语语言能力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最后,针对课改工作全面铺开取得的成效,教学团队发表的相关报告和论文,要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并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设备或在线平台,与国内外同行、境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利用先进的信息分析手段,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方法,追踪最新的教学发展动态,保证转型课改的创新性和时代感。

(四)评价体系建构

传统的大学英语测试往往采用分离式或综合式测试,教学过程中不安排阶段性的自我评估,强调学生应对终结性考试(例如期末考试、四六级统考等)。学生更倾向于在考试前,通过死记硬背来重复一些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或者做大堆大堆的练习题和考试题进行所谓的“题海战术”,使得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种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违背了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具有的语言各项能力在试卷得不到体现,挫伤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因此,如果以转型课改为契机,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加强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后续课程群相应的评价体系可采用交际性测试,强调形成性考核,鼓励平时的自我评估和阶段性测试,并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可以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涵盖课堂发言、随堂作业、口语配对、小组讨论等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这些环节都可以涉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估等级等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使测试评估成为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和鼓励自己前进的手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减轻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效率,也有必要辅助以适当的实践环节作为补充,以便配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可以试着让英语课堂“走出去”,和相关的企业、公司保持联络,在实践T作场合进行实训,也检验教学成果的成效。

四、ESP课程群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專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它以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ESP与通用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需求的认识上,普通语言学家们重视语言描述,而ESP专家们则强调实际使用语言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有规则的符号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语言使用的实践行为。因此,ESP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又是商务知识、管理技能和职业环境的结合。

虽然国内外语言学家,ESP专家和职业教育研究学家从语言规律、ESP理论实践、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但是大学英语转型的课程改革对国内大多数高校而言,却是比较新的尝试,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契人研究也刚刚起步,很多刚刚开始进行的教学实践也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施经验的支持。从理论基础上看,专门用途英语(ESP)是应用语言学项下的重要分支,以服务于不同职业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业人员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而新课程群中的“职业英语”系列是比较热门的模块,这是因为它和原有的“专业英语”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转型课改和评价工作等方面提供实践依据,在大学英语后续选修提供这样的课程更能保证两者的无缝对接,使得英语学习能够贯穿学生高年级阶段直到毕业,克服了以往英语学习断层的现象。

就ESP课程群而言,成功实施课改的前提就是进一步强化师资水平,提高教师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才能对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要考虑的东西例如,如何借鉴一些国际英语教材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交际测试手段,从普通英语的理念转入ESP并将这一理论体系导人到课堂和考试中,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学转型,这有助于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效。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总结经驗,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开设一系列面向实践、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更有帮助,与社会接轨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实施重点是ESP、大学英语选修课怎样与常规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以及转型课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何影响等等。当然,也包括测试评估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以及不断地进行效度研究,发挥测试的积极后效作用等。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ESP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它把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两者相结合,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与学习者相关的职业方向和周围环境上。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和交际技能的训练,也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基础专业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为一体,职业生活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ESP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群的设置可以说是教学实践发展的产物,相关调研、改革举措如果能得以实施,可以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方便广大同学的后续求职和升学。并且能形成较大改革辐射面,使广大学生直接从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益。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也有实际上的意义,而且可以激发教师多采用交际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项可以带来多方面实质效益的举措。

当然,大学英语转型和课改工作才刚起步,相关的配套的职业课程课程不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而且很多老师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到不适应,对旧的教学习惯和课程体系的变革需要一定的过渡阶段,加上大学英语教学长期的发展也使得相关工作惯性难以一下子得到改变。这项改革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不断加以完善,才能使其更趋合理,更有创新性,真正地走出旧的大学英语教学之框框,和日渐发展的实际形势接轨,全面提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

[4]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5]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7]周大年,高兰生.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8] Arthur Hughes. TesI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9] Hutchinson,T.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 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h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