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视角下的审丑问题探究

2018-05-26刘亚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丑

刘亚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社会以美为中心的审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生活中的“丑”作为“精神的产物”开始慢慢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丑、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审丑问题的探究,分析了审丑问题的变化,并在现代性视角下对其进行反思。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的审丑;美与丑;现代传播方式;恶搞;审丑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 0093- 02

美和丑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传统的文化问题。从先秦诸子到近现代的学者对于美丑的表述多如牛毛,不尽相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丑开始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产物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而关于审丑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丑

(一)以道德为评判标准基准

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对丑的评判一般是以道德为基准的,人们多注重心灵和外表的统一。如果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追根溯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多是儒道共存的一种状态,而且强调的是道德伦理的善。先秦无论是儒家的孔子,还是道家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在讨论美丑的问题上,思想得到了惊人的一致。如果去探究孔子的《论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言语,比如,“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这里,美成为一种社会达到一定平衡状态的力量,所谓的统治者也通过此种形式,来维护当时社会的秩序。

(二)丑与艺术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认为不完美的东西都是丑陋的,比如,一个残缺的东西让我们觉得不完整,一个杯子,缺了一块,我们觉得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当人们有疾病痛苦时,我们觉得不舒服的;当一张平整的白纸,被人在上面点上了黑色的墨汁,我们认为浪费掉了一张白纸。对于任何的一样事物,我们都尽可能地去追求美感,我们都会觉得造成残缺的东西是丑恶的存在。但是,人们对于艺术中的丑和生活中的丑的认知又是不完全同步的,甚至上在艺术上我们会视“丑”为美。

在很多时候,一个极丑的问题,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它们可能会奇迹般地转化成一种美的体会。比如说,而明代的小说《金瓶梅》的问世,也让我们看到了丑恶的事物的存在,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充斥着丑恶事物的存在,肮脏与龌龊,以及众多淫秽事情的描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文学艺术作品中对“丑”的探讨。但是这些“丑”的描述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奇书,作者也正是通过一种丑揭露当时黑暗的现实生活。再比如,中国古代的书法以及绘画创作,画家常常会以“丑”为美,就像丑石的画法,如果单个来看,并不美好,但是通它们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表现了艺术上的美感。再比如,先秦时期的史料中的“侏儒”记载,我们多会认识这是一种丑陋的社会形象,但是作者也通过此种描写,对当时的社会状态进行一种另类的讽刺。这正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映射。

二、现代生活中的审丑问题

(一)影视作品中的审丑

经历过文革之后,人们的心里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阴影,于是人们对当时的社会进行反思,同时经历当时事件的人物也希望借助一些作品反映历史的真实。这就对应出现了一些电视作品,如《菊豆》里畸形的叔嫂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被扭曲的灵魂。在最初的电影作品中,人们多是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进行,努力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吸引观众。在审丑的背景下,导演们开始变得大胆,甚至描写为人所不能接受的畸形恋情,他们正是在这样一种丑陋的表达下,冲击观看者的心灵。从而使其感知到当时那时代的一些令人不满的故事。

无独有偶,最初的电视,也是为了展示一种高尚的审美情操,其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高雅的情趣,使其学习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电视剧并不是以自己本身的质量以及所传达的感情来吸引观众,很多时候,它们选择用明星效应,或者是大尺度的裸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话题。比如,现在很多的真人秀节目,让明星参加冒险的活动,在野外探险;有的节目更是为了赚足观众的关注,随意的组CP,其实在节目结束之后,所谓的好朋友,好“情侣”极有可能就此分道扬镳;再者,在网上也有一些网红的视频,他们以“大胃王”自居,同时直播吃饭,而所谓的吃饭,却又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天差地别,一次性甚至可以吃下平常人5倍乃至更多的量。再如最近网络上热议的演员诞生的综艺,其实就是将一些老演员重新请上台,演技相互较量。而在节目的角度,剪切相关矛盾,惹起全民争议,这样就达到了他们节目最初的目的。其实据调查,很多人并不是看她们如何坚强地面对,如何不屈不挠的生存。大部分观众表示,她们只是想看看那些评委们尖酸刻薄的评价,甚至是以一种审丑的心态去看他们如何地生吃动物,怎么地在一种绝境的情况下寻找生路。那些在人前风风火火的明星,另一个镜头的切换,他们就换成了另外一种模式,这也是当代人的一種猎奇心理,通过一些丑进行反常的心理满足。

(二)网络自黑和恶搞

近些年来,我们在微博,微信,电视等平台上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对游戏、照片、影视作品的移植修改,以调侃的方式对人或事进行修改。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有《还珠格格》上的尔康被多次被丑化,在网络视频中,尔康成了一个经常网购吵着要剁手的购物狂,还有视频中尔康是抢五阿哥和其他人光芒的有心机的人。

另外,我们在微博视频中还经常看到一些有名的曲子和名著被恶搞,比如说,《新白娘子传奇》上的主题曲被人唱唱成各种形式,而《西游记》在网络制作者的手中也变得面目全非,唐三藏不再是一个不是荤腥,菩萨心肠的高僧,而变成了一个口是心非的坏人,猪八戒也成了一个贪恋美色无恶不作的恶魔。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也是知道这种“恶搞文化”并不是我们应该尊崇的,并不是对我们有益的,但是很多人们喜欢看这些视频或者表情包。因为搞笑,使他们在烦劳的工作之后的到片刻的休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发泄忙碌一天所郁积的压力。而作为创作者,我们如果仔细地去探究他们创作的目的,我们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迎合观众的爱好,通过观众的喜好来进行自己的创作,进而得到更多的关注度。

三、现代性视角下的美丑理论

从古到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美和丑的概念都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他们像是影子与人的本身一样,当我们看到美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与它对立的丑的存在,而看到丑的时候,我们也会对美的了解更为深刻。中国占代有一句名言说“聆白雪之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识儒雅之汪减,尔乃悲不学之固陋”,这里深刻地印证了美和丑的对了存在,美玉和瓦砾、虎豹和犬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相比较的背景下产生了美丑的相互比较。但是美和丑又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没有肯定的美,也没有不变的丑。正是因为丑才凸显出了美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一面,所以说,美和丑是以一种相互依存且矛盾统一的关系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丑也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就是在对立的层面,用丑去突出一件事物的美好。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生活没和丑也存在这一种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而这种转化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感受到,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化加工,此时的丑具有了一种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就像是古代画作里面的山水画,很多并不好看的笔法,但是经过艺术家们的组合整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美丽神奇的存在。再或者,古代的草书,其实也是一种由丑到美的转换,可能一个看起来并不美好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最后展现出了与之相反的一种艺术价值。

四、现代性语境下的审丑闻题的反思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了我们了解外界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扩大了我们了解社会信息的速度,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使用微信、微博等各种交流方式,而社会上的信息也最快速的被广泛的大众所熟知,这也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种似乎更为便利的交流方式,其实也使得丑更加全面更加快速地展现在全国大众的眼前。比如,前几年被广泛热议的“我爸是李刚”,立刻就上了热搜的头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谓的丑不仅仅是一种被人们广泛传播的信息,同时也开始被更多人开始消费。这个消费过程便是一种无厘头的“审丑”模式。人们将其作为各种段子,各种视频,或者是矫揉造作,或者是嘲笑攻击,总之就是用各種方式来博取大众的眼球。企图寻找一种无行的自尊。

而探究审丑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在时代的环境里,精英文化边缘化,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所谓的都市人多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或是工作上的失误,或是生活中的失意。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极其渴望得到心灵的发泄,而娱乐和游戏正是一个发泄的出口。通过这些丑态的视频或者表情包,他们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去。

为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娱乐中进行审丑的时候不能一笑了之,我们要了解到:既然丑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那便是不可避免、无法拒绝的。但是在我们对于不正当的审丑活动,我们也需要必要的抵制,审丑不可怕,但是我们又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审丑,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种我们所需要面对的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啸天.老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2]赖怡.孔子乐教探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2).

[3]胡静.娱乐审丑成为一种时尚——从影、视、网看大众娱乐的审丑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9).

[4]葛洪.抱朴子内外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审丑
谨防畸形“审丑”观腐蚀网络文化
审丑:谈当代艺术的“丑”
“审丑”视角下的中俄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