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8-05-26易雯静张振李流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易雯静 张振 李流舟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一项新技术。高校党建思想政治课是当代大学生接受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渠道。本文试图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以及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对虚拟现实技术和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党建思政教育;运用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4-0058-02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方式,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基层党建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运用当前成熟的信息技术手段,貼合网络时代思政工作的特点,更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规律,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媒体技术可以让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动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提高参与者的全方位体验,让党建思政教育工作走进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背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美国,是指由现实世界、人、计算机网络等共同建构的相对独立的新环境。这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全方位调动参与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使用相关技能在虚拟世界中对物体进行实践操作,操作中产生的与动作相关联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之后,迅速地对参与者的输入做出实时地反应并反馈到参与者的五官。由此,参与体验者能够“沉浸”在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环境中,实现身心感受的联结,增强感受力。

随着VR的不断进,特别是在业内被认为是VR产业化元年的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地从医疗军事等领域转移到娱乐教育民用领域。有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力源于其增强学习体验、创设心理沉浸感、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优势。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来,需要分析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现状,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进而创新党建思政工作、提升实效。

(一)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长时间来我国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存在“走形式…不重视”,只“过眼”不“走心”,只“了解”不“实践”的状态。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体验的观念和做法,难以使党建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尽管基层已经在持续探寻党建思政工作的载体和方式,但当前多数采用的是分享、灌输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较早期传统党建工作相比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单向的交流仍然使得党建思政工作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基层党建思政工作相融合的现实背景。第一,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定位出现偏差。过度强调功利性和工具的使用性,忽视了党建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党建思政教育反映的是时代精神和先哲们的思想,是为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支撑的。缺乏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忽略其生活体验、生命情感体验,难以唤起他们内心的共鸣和认同,无法做到真正的人心人脑。第二,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存在强势话语灌输。习惯性的发声方式与90后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间的碰撞,思政教育在学生们看来是高高在上,思政工作者也是其敬而远之的对象。由于缺乏师生双向互动的路径,难以进行平等交流、有效沟通,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难以形成真实的根基,失去“灵魂”的归属。第三,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性教育”与95后大学生张扬个性,不轻易被教化等特点相冲突,他们白幼就被德育教育所浸泡,对于党的理论或思政教育等内容仅存留在对概念的一知半解甚至都可以说了解程度为零,但是他们热衷对技术的研究,好奇心是他们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真实再现八一南昌起义等历史瞬间,用含蓄、隐蔽的形式让体验者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震动、感动,提高党建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第一,感官综合性。体验者可以在计算机虚拟形成的新世界(三维世界)中体验现实生活,即同时具有视觉、触觉、平衡觉、压力觉甚至是嗅觉和味觉;第二,沉浸性。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体验有着真实感受的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听到的声音、触摸的手感、闻到的气味以及抓物时的重量体验都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觉一致;第三,交互性。体验者可以通过VR手柄装置等可穿戴设备来发出声音、手势等命令,虚拟环境将对此做出相应信息反馈;第四,可建构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构起回忆性场景,再现真实环境,也可以建构出自行设置的场景,进行环境演练。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融合的契合性

(一)虚拟现实技术让教育教学手段高效灵活。通过提供直观、形象的视听觉材料让学生感知到现实中不能触碰的事物,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联”,打通党建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党建思政教育内容与理想、信念、信仰关系紧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可以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体验式的思政教育素材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容易唤起共鸣,走进人心。

(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环境促进现实世界里人的价值观形成。虚拟现实技术在党建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换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将用“心”学习切换为“身心”并用。特别是党建思政教育理论课更应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将学习者置身于特定场景中,让学习者与环境进行融合,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客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统一,激发内驱力,产生正向迁移。这将有助于协调现实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虚拟现实技术教育教学对开发者的技术要求较高。VR需要体验者使用外部辅助工具,如头盔、手柄等置身于虚拟环境中。这些工具会给体验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如头晕目眩等。多感官持续作用会带来信息超载,导致体验者出现认知疲劳感,这有待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党建思政理论的开发门槛较高,对于虚拟环境要呈现的素材内容设计要求高,综合起来需要复杂的内容设计以及程序开发,因此可以在高校之间建立相应的VR科教研发系统。VR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必然带来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变革,为高校党建思政理论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加强理论学习的沉浸式情境体验,增强学生主体感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出直观的党建思政理论教育情境具有虚拟性,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当前高校大学生为95、00后,是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以及丰富物质生活中浸润中长大的新一代,瞬息万变的资讯环绕着这群人,使得他们对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天生的亲近感。虚拟现实技术开辟了新时代的个体与特定历史时期对话的领域,当代大学生“亲身”置身于曾经的环境中进行探究与选择,感知历史的足迹。VR还拓展当代大学生跨越时空与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人建立“联系”,扩展学生认知体系,打破党建思政理论教育中教育教學的单一模式,学生可以发挥主体作用。这同时也需要开发者对虚拟内容进行严格设计,遵循历史发展的原貌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青年。

(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加强大学生对党建思政理论的认同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人的思想存在一种“自身免疫效应”,即当与人自身固有的思想体系相区别的外界思想进入时,人自身的原有思想就会形成一个“保护层”阻止外界思想的“侵入”,并且这种外界思想被感知的程度越大,他所受到的抵触就越强烈。虚拟现实技术能巧妙地将党建思政教育中的理论内容转化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看十遍不如做一遍”这种亲身体验转化的效果更具有持久性,并且成为大学生们自我教育的资源,渗透内心,发挥长久的教育效应,提升对党建思政理论的认同度。

(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高校党建思政教育T作的实效。当前大学生由于缺乏对党建思政工作的深刻体会,特别是理论课等内容的了解和感悟不深,使得党建思政工作往往无法入脑人心,丽学生们可以通过穿戴VR眼镜,手持VR手柄,置身于虚拟现实场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大量互动技术和多维展示方式引导学生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迸行专题学习和体验,弥补想象无法实现的触碰和感知,提高党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贴近新时代学生群体特点的时代语境下开展工作,让理想信念教育变得不再“虚拟”,知识和信仰“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产生触动、让理想信念扎下根来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其实效性,不断创新理论与方法,让党建思政教育真正地人脑人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 -12 - 09.

[2]安维华.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3.

[4lVR技术走进高校思政课带学生“仿真”重走长征路[N].北京青年报,2016 -12 -10.

[5]徐礼平,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意义、局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7(9):62 -65.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