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服务外包为载体,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2018-05-25胡垂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服务外包创新创业

[摘要]鉴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众所周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大学生身处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创业困难多、风险大、成功率低,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以零风险的服务外包为载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互联网学习空间,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持续、稳定、有效推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服务外包;“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5918(2018)01-0003-04

鉴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各高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完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试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业实践水平,但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无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意识上没有认清创新创业的本质内涵。由于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创业风险大,使得创新创业实践之路举步维艰。众所周知,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息息相关,创新创业实践直接或间接依附于合作企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基于校企合作的服务外包项目的教学模式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欠佳的局面带来生机。

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获得了高速发展,已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用户广泛、人性化、互动性强、富媒体形式等特点使得高成功率、低风险的基于服务外包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大学生自动自发,敢于创业、爱上创业、享受创业,在高校校园内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创新创业实践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比较好,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意识,但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并且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有助于解决毕业后严峻的就业问题。据调查,尽管具有强烈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不少,但毕业后大多选择传统的就业模式,在创新创业问题上没有深入的研究和体验,很少参与创业实践。

(一)教育理念存在不足。为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高校普遍设置了各种创新创业课程,可惜大都停留于理论知识,走表面过场,应付就业与专业评估而已,没有真正付诸创新創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目前大部分高校相关部门没有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差强人意,做出的成绩还远远不够,远低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值。由此可见,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不断摸索与尝试的初级阶段,要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目前的困境,必须重视创新创业实践,不能只是通过创业讲座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更不能完全将创新创业教育搁置一旁,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找到好工作就算成功。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高校校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

(二)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但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并且其完整度与成熟度还不足以用来借鉴与参考。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游离在教学与非教学之间,在制定专业规划与教学计划时完全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零碎的课程没有形成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实践方面的教学资料更是凤毛麟角。

(三)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专业知识过硬的导师来主导。相对于普通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目前高校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理论知识丰富,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可言的专职教师,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尽管理论知识储备尚可,但一旦组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就会捉襟见肘。创新创业师资的匮乏,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理论化,理实严重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成果无从谈起。

(四)实践平台尚未形成。随着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与挑战,社会环境对市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功底,更需要相应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迫在眉睫。尽管不少高校已投入不少人力、物力、经费,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毫无起色,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尚未构建,只有集中师资、设备、资金、场地等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才能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五)保障机制与配套服务不到位。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与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从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到高校自身的规章制度与教学改革,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为大学生的自主就业创业减少阻力、提供帮助。然而事与愿违,这些保障制度与配套服务措施一旦落地的时候就会走样,实施很不到位,还存在诸如资金不到位、学分制没有落实、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等问题。

二、服务外包现状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把生产流程中非核心的、基础性的、重复性高的环节承包给企业外部的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服务外包产业中,1T外包比重大,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主要外包的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外包业务的下单与交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外包作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得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其智力密集、专业性强、低门槛、零风险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佳选择,例如流程性强、工作量大、智力密集的智慧城市项目中的数据生产就是典型的IT服务外包。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服务外包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育人是当前应用本科与高职院校的重心,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开拓与建设需要企业的协助与合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实践不同于普通课程的实践,综合性更强,更贴近市场,以外包形式承担企业生产中的某个环节的任务是最有效最切近创业的实践活动。毋庸置疑,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条件,承接企业外包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提升职业水平。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功能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校企必然有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并且长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互赢互利,互通有无,企业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实训基地。所以几乎所有高校都会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只要在两者间建立保持良性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就能给在校学生提供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外包业务。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工作岗位,可以在不断充实自我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二)整合资源,相得益彰,培育创新创业成果。通过校企的深度参与、资源共享,达到互相促进、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合办学生竞赛、提供外包业务等,使学生能快速融入到社会中,通过深入企业内部,掌握行业资讯、行业标准,对岗位要求、岗位职责理解更为深刻,及时了解了前沿的新技术、新思想,对于开拓自身眼界与创新创业思维有实质性的帮助。对企业而言,学校凭借充足的人才優势为企业完成外包业务,可以大大减轻企业压力。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技术。

四、“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优势分析

(一)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自媒体信息大、互动强、资源丰富、传播快捷、成本低廉、传播形式多样化,以富媒体形式进行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微视频等),完全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跟踪市场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借助各种“互联网+”手段可灵活变换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创新创业教育焕然一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沟通快捷,团队协作高效。任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都需要团队协作,单打独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及时高效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关键要素,相对于传统沟通方式(电话、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集语音、图片、文字为一体,这种富媒体形式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师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查询信息,根据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需要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教学资源。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团队可随时随地相互沟通,遇到难题可多渠道找到解决方案,创新创业导师可快速整合教学资源,过滤不良资讯,及时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雪中送炭的精神鼓励可有效激励学生团队,为创新创业提供情感支持。

五、以服务外包为载体,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一)基本思路。根据培养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按照以市场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工学交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校企合作构建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金字塔培养模式,将企业服务外包项目分解或转换为学生竞赛项目、大创项目以及高校科研项目,形成分级别、分层次的创新创业外包项目库,为后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项目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并将这种模式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创建创新创业网络学习平台,以第一课堂为中心,优化第二课堂、丰富第三课堂,第一、二、三课堂有效联动,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二)以服务外包项目为载体,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可以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前期考察与调研、校企相互了解、企业顶岗实践、校内系统培训、再到最后项目孵化(承接外包项目),各阶段缺一不可。付出最多是教师团队,在最为关键的企业顶岗实践、校内系统培训、外包项目制作三大环节中起了主导作用,当然也少不了学生团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以。

第一阶段:市场考察与调研。

校企合作单位众多,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外包项目,考虑到办学成本,大部分高校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太方便,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服务外包项目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应用型本科这种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广州工商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对比分析,发现都市圈是最适合学生承接外包项目的合作企业,该公司数字化智慧城市项目的空间数据制作环节非常适合外包,为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第二阶段:企业顶岗实践—磨合教师团队。

常规的校企合作一般都是推荐实习生,很少承接外包项目,因为学生很难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工期短会导致学生无法按期完成,更重要的是外包质量是否达标也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组建一个教师团队,主导企业项目。不是每个专业教师都愿意投身到外包项目中,毕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只有具备创业精神与意识的专业老师才会心甘情愿付出,教师最大的福利就是寒暑假,而校内创业导师必须牺牲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团队一如既往地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学习新技术,为日后校内承接外包项目打下基础。师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信念,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的呈现。创新创业需要实干,如果没有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坚持不懈,就不会有技术精湛、业务过硬的学生团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三阶段:创建校内“密训”期—金字塔分批闯关式培训模式。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管理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方可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在总结多年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建金字塔分批闯关式培训模式,建立服务外包项目“密训营”,分批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培训模式的特点:

1.每位参与培训和训练的学生或老师签署保密协议,严禁传播任何与合作企业有关的技术资料,否则负法律责任。

2.鉴于合作企业的某些保密内容,学生机房必须断网,USB接口全部禁用,所有资料只能在机房学习,不能带离机房。

3.将整个培训过程分解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一个关口,以企业“质检”的要求进行考核,选择优秀者进入下一个阶段,不淘汰学生,但会让他们感觉到竞争的压力。

4.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固定机房来进行培训和训练,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教学

5.建立成长积分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态度+能力)进行积分管理。

第四阶段:外包项目阶段——孵化阶段。

1.组织管理

仿照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组”的形式进行统一层级管理,设置如采集员、录入员、建模员、质检员以及技术总监等职位,教学技能扎实的专业教师负责校内培训的实施;富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任技术总监,负责解答学生的技术难点与疑点;有创业经历的专业教师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包括项目洽谈、合同签订、经费申请、学生团队管理等,并监督和把控项目质量和进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

前期必須由专业教师主导,教师团队在思想意识上必须高度统一、团队协作。作为一个专业的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带领整个专业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给老师们一些目标与承诺,并且一一实现,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的领军人物,就如同战场上的将军,冲在最前面,遇事要冷静,不断规划团队的未来,让大家感觉有奔头,看到胜利的曙光。

走动式管理是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有效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没有必要从头至尾都参与到外包项目中,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但务必时不时在校内实训基地看看,走动走动,对学生团队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监督。

2.激励机制

建立与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种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进度与质量,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如颁发证书、发放项目奖学金(微信红包形式)等。项目进行到比较艰难的时间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激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三)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微信为主,QQ为补充,搭建服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方便学生团队协作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平台按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对栏目进行分类,分类清晰、层次分明的栏目让学生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或资讯。“微课堂”:包含创新创业微课、课件、讲座、沙龙、外包培训资料、外包项目验收标准等;“创业先锋”:定期推送励志资讯,内容以故事为主,例如创业励志故事和校友的创业经历,试图通过树立典型来鞭策创业道路上的学生勇于开拓进取;“光荣榜”:定期对外公布已完成外包项目并获得项目奖金的学生或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楷模,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竞赛资讯”:发布“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级决赛”三级学生竞赛的最新动态,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通过“线上报名”报名参赛。“创业项目”:主要是校企合作的各种外包项目情况,包括外包价项目简介、外包价格、项目周期、项目要求等信息,并且会将项目的进展实况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最大范围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提供施展空间与锻炼机会。“政策法规”与“新闻动态”:及时宣传国家与政府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信息的及时推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实现正面舆论引导,传达和贯彻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政策与方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的不断升级、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外包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备受重视。众所周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大学生身处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创业困难多、风险大、成功率低,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以零风险的服务外包为载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互联网学习空间,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持续、稳定、有效推进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垂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8):139-141.

[2]胡垂立.应用型本科基于微信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1):25-27.

[3]胡垂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4).

[4]杨方,武红.阵四维融合”服务外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建构与实践——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11):30-33.

[5]何明昌.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6):219-222.

[6]许子健.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个性化创新创业平台构建——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16):253-253.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服务外包创新创业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