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高压泵雾化吸入规范性及疗效的影响*
2018-05-25周立元何金杰甘培英
杨 丽,周立元,何金杰,甘培英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三科,甘肃 兰州 7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高,而高压泵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除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帮助祛痰,改善通气功能等的重要手段[1-2]。临床护理中常存在高压泵雾化吸入不规范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品质管理圈理论和方法干预COPD患者的雾化吸入流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三科治疗的COPD患者13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中男34例,女 36例;年龄52~78岁,平均(69±6)岁;体质量 48.6~72.3 kg,平均(56.5±7.2)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中专或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66例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 51~80 岁,平均(70±5)岁;体质量 46~71 kg,平均(55±6)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中专或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9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COPD诊断标准[2]者;2)年龄≥50岁者;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4)治疗原则相同者;5)神志清楚,精神正常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健康宣教、药物使用指导等COPD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品质管理圈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主要措施如下:护士相关因素,开展加强责任心、学习专业知识等教育活动,同时制定规范的高压泵雾化吸入标准化护理流程,制定并实施相应奖罚措施等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因素导致的雾化吸入不规范率;针对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反复为患者讲解规范雾化吸入的必要性、对行动不便及强迫体位者加强巡视并放置提示卡、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时间等干预措施;针对时间、环境、材料等因素,通过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弹性排班、每次雾化吸入时责任护士进行有效记录、强化雾化吸入时间教育、优化雾化机及口含配置等措施以提升护理效果。
1.5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2组患者行初次雾化时不规范雾化的发生率(患者出现不规范吸入的相关因素为5项:未按时吸入、雾化后未行有效咳嗽、吸入方法错误、口含嘴包裹不紧、体位不当)、初次雾化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量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及住院时间(天)。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规范率 雾化吸入不规范率观察组为7.09%,对照组为1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P<O.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雾化吸入不规范率比较
2.2 呼吸困难评分 2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入组时及初次雾化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入组时及初次雾化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评分/分入组时 初次雾化后对照组 66 3.6±0.8 3.0±0.5观察组 70 3.5±0.9 2.4±0.3 t 6.2 5.7 P<0.05 <0.05
2.3 SAS和SDS评分及住院时间 2组入组时和初次雾化后SAS、SDS评分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入组时和初次雾化后焦虑、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2组患者入组时和初次雾化后焦虑、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住院时间/d入组时 初次雾化后 入组时 初次雾化后对照组 66 65.6±6.7 52.3±5.2 55.8±7.9 45.2±4.7 9.8±1.2观察组 70 67.8±2.3 43.1±5.4 53.4±6.4 38.9±1.1 7.5±1.5 t 15.6 8.9 23.4 12.8 5.1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其病程中短期急剧恶化的阶段,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为首要任务,雾化吸入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4]。但是,不规范的雾化吸入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延误治疗,加重患者的缺氧与呼吸困难,甚至会出现呼吸道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5]。因此,规范高压泵雾化吸入是提高COPD患者护理及治疗质量的关键,而随着品质管理圈的应用,使得雾化吸入的规范性持续改进,护理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监督,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得不规范雾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雾化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可改善远期疗效,能同时从实际工作和心理疏导2个方面解决患者问题[6-7]。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现不规范雾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因素为护理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因素与责任心欠佳、未做足够指导、流程不严格以及雾化嘴口含种类少等有关[8-10];患者因素与患者受教育背景、心理障碍、对立抗拒、疾病导致沟通障碍以及疾病所致被迫卧位等有关。然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巡视次数可有效避免由于护理因素而导致的不规范雾化,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说服教育等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从患者的角度减少雾化吸入的不规范率。当不规范雾化的发生率降低、雾化质量明显提高后,患者有效吸入的雾化药物增加,疗效随之上升,因此患者初次雾化后的症状改善明显[11-13]。同时,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观察发现患者精神压力减轻,焦虑及抑郁评分也随之降低。上述问题改善后,疗效随之提高,病程及住院时间缩短[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品质管理圈的督导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护理流程标准化,可降低不规范的雾化发生率,改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以更好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1]陆小琴,杨秀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84.
[2]Ding H,Karunanithi M,Kanagasingam Y,et al.A pilot study of a mobile-phone-based home monitoring system to assist in remote interventions in cas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J].J Telemed Telecare,2014,20(3):128-134.
[3]Kendall M,Buckingham S,Ferquson S,et al.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need in people with very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qualitative study[J].BMJ Support Palliat Care,2015,26:246515.
[4]黄小燕.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23-124.
[5]Livermore N,Dimitri A,Sharpe L,et al.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reduces dyspnoea ratin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Respir Physiol Neurobiol,2015,15216:35-42.
[6]侯咏梅,徐海燕,唐毅彬.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35-236.
[7]闫洁.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2930-2932.
[8]杨艳,易崎峰.高压泵雾化吸入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629-1630.
[9]朱素娟,莫蓓蓉,秦玉菊.护理品管圈活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9):3217-3220.
[10]Hosseinabadi R,Karampourian A,Beiranvand S,et al.The effect of quality circl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work-life of staff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J].Int Emerg Nurs,2013,21(4):264-270.
[11]Wang LR,Wang Y,Lou Y,et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145.
[12]Chang YN,Lin LH,Chen WH,et al.Quality control work group focusing on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saf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 transport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J Emerg Nurs,2010,36(2):140-145.
[13]Faxon DP,Schwamm LH,PasternakRC,etal.Improving quality of care through disease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Expert Panel on Disease Management[J].Stroke,2004,35(6):1527-1530.
[14]辜德英,赵会玲,蒋红英,等.品质管理圈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3,28(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