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三条有效途径

2018-05-24王红顺夏书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科学素养

王红顺 夏书芳

[摘 要] 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是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三条途径:场域营造,让科技文化唤醒科学意识;活动创意,让探究性学习点燃科学兴趣培养;打造特色创客园,让创新创造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

[关键词] 创客园;科学素养;学校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缺乏创新型人才?追根求源,就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培育。新课程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写入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把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与坚强基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争做创客,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纵观当下中小学教育重人文、轻科学精神的现象特别严重。那么,中小学尤其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呢?

一、场域营造,让科技文化唤醒科学意识

当下中小学校园文化以人文为主题的文化占主流。其实,校园文化具有三元色:一是人文,二是科学,三是艺术。因此,学校在创意设计校园文化时,要有意识地增加校园科技元素的比重。

校园是一个生活场、学习场和精神场。植入科技因子,它就变成了一个科学场。校园可设计科学为主题的雕塑、测雾霾装置、小气象站装置、风力太阳能照明、航模池、天文观测台、无土栽培、局部的动植物生态循环链、科学游戏等。围绕上述装置,设置一些与学科和科学相关的探究问题,把学生吸引到“科研”中去。这样,校园就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博物馆”。

让科技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科技改变人的生活,而人也生活在科技成果中。其实,我们天天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只是“习然而不自觉”罢了。因此,让生活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十分必要。例如:在校门口放一个苹果的主体雕塑,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牛顿与万有引力定理,联想到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在大门口设置网信通,学生进出学校大门家长手机上自然会有相关提示,家、校教育从而实现了零距离沟通;学生饮水,特制智能水杯,不仅有温度,还有饮水量的提醒,学生一定特别喜欢;学校路灯若采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学生自然增加了对新能源的认识;即便是校园文化展板,如果具有自动解说功能,必然会吸引学生驻足观看。

二、活动创意,让探究性学习点燃科学兴趣

针对当下中小学学生普遍缺少科学探究精神的弊端,在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引入一些有科研价值的探究性课题。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实新学校是一所地处黄河湿地的偏远的农村小学,该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除了成立学生科学院、定期评选科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小诺贝尔奖,一年举办一次科技节之外,还坚持开展6个科学观察项目:一是班班开展养蚕活动,通过写观察日记和手机拍摄视频,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二是班班开展生绿豆芽活动,不仅在实践中掌握生豆芽的科学方法,而且将绿豆芽精制成菜,分享生活的美味;三是在学校池塘里上演现实版的“小蝌蚪找妈妈”,让课文与生活产生了链接;四是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自己口腔上的微细胞,引发了全校学生争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热潮;五是建立校园小气象站,绘制月气温统计图,求月平均气温,求中位数等,巩固、拓展与深化了课堂所学;六是无土栽培,孩子们用自己培植的营养液,种植蔬菜、花卉,这些劳动成果扮靓了校园,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构建乡村特色创客园,开发创客课程,让创新创造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

尽管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毋庸讳言,广大农村中小学离现代科技距离还比较遥远。学校不仅建不起高大上的科技馆,甚至连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项目进校园都很难落实。乡村学校创客园如何建设与使用?学校可以发动师生收集或掏少量钱购买以下物品,构建创客园,开发创客课程。

不玩的玩具:模型飞机、汽车、轮船、玩具枪、变形金刚、玩具车、布娃娃等玩具。

废弃电器:如手电筒、手音机、录音机、电视机、VCD、手機、电扇等过时电器。

过时用品:如装火石打火机、缝纫机、自行车、机械钟表、手表、旧时纺花车、桌椅板凳。

不用物品:如衣服、帽子、鞋袜窗帘、门帘、床单、被罩等穿戴、床上用品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采用如下方法:

看一看: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其构造原理;拆一拆:让学生随性自由拆卸,满足其好奇心;装一装:可仿照样品让学生拆后复原;做一做:自己可参照样品,也可不参照,亲自动手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创一创:运用有关材料、零件,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物品;学一学:上网查询某一物品的原理、构造、说明等,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展一展:每年举办一届创客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创意、创新、创造的成果,包括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这样,既有利于将学校建设成创造园,又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校园创客。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三乡中心校

河南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科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