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的教育生态
2018-05-24王永保许静
王永保 许静
[摘 要] 培养优秀教师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个体发展的理想与追求。虽然每个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但因缺乏方向、缺乏舞台、缺乏机会、缺乏激励,因而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学校应为教师成长提供机制与平台,构建有助于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 优秀教师;师资建设;机制平台
培养优秀教师是每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真正能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却不是很多,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应成为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
1.个性鲜明
优秀教师的鲜明个性来自自身所具有的底气、水平、能力与业绩。有个性的优秀教师因为不满足,故常有新发现、新创造;因为不盲从,故常有新办法、新创意;因为善于思考,故常有高效率;因為善于探索,故常有新业绩。有个性的教师不会循规蹈矩,不会被环境所左右,也不会轻易服人。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他们从不伪装自己,从不口是心非,从不阿谀奉承;他们更喜欢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2.较高的职业觉悟
优秀教师都有很高的职业觉悟,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考核,不喜欢模式化、秩序化带来的僵硬和呆板。他们大多性格耿直,具有作为文化人的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容易遭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待遇,容易受到排挤和压制。
3.较强的自我研修能力
优秀教师都是终身学习者。他们会通过不断的自我研修和不断的“破茧化蝶”,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养成了做研究的习惯。他们不仅在教育实践中常有新办法、新成果,也十分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他们会以书为友,终身学习,甚至有人会将学术看成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
4.教育的尊严与快乐
优秀教师具有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与担当,有高度的职业觉悟,有来自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他们都有较强的再发展动力,有身为教师的尊严。有教育尊严的优秀教师不仅是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的教师,同时,也应该是有诗意、有情趣、有智慧、有故事的教师。无论付出多少,对他们而言,都是快乐的。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提炼、推广教育层面的有效经验,孜孜不倦地对学生教之、导之、扶之、惜之、爱之。
5.敏锐的洞察力
优秀教师能捕捉到细微之处的教育契机,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思想、方法和价值观;他们能透过教育现象洞察到教育的本质,能够从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在他们眼里,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他们能用自己的才智将一个个点的教育连成立体的教育空间,且能用多种教育方法拓宽教育空间,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教育佳话。
6.学者的风骨与风度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能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有强大的内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能够示范与迁移的教育思想。这些内在的潜质外化于行时,展现的就是作为师者和学者的气质与魅力。他们始终保持着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坚持正直的品格,有着学者的风骨与风度。因而,优秀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科书”,也是学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成就“优秀教师”的机制与平台
1.“尊重教育规律”是教师成长的保障
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四个阶段:知识储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和自然成熟期。教师从普通到优秀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个从萌芽到生长再到成熟的过程。在培养优秀教师的过程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具体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师资培养目标不应定得太高。目标太高,侧面就多,结构就复杂,调定得太高,也难以和声;
(2)教师培养应因人而异,着力点应放在满足教师发展中的差异性需求上,重点关注发展质量;
(3)允许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个体差异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差距也意味着发展空间;
(4)勿用显性指标频繁对教师进行考核,避免出现教师因跟着考核指标走,而失去了自己的教育个性的问题;
(5)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不要过于看重显性的教学成果,应更多关注教师的思想发展;
(6)将青蓝工程的导师制培养与指导小组制结合到一起,教师如果只师从一人时,就容易被“榜样”同化;
(7)要运用好团队的智慧,为教师的发展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
2.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走向优秀的瓶颈
职业倦怠是许多教师从教多年却无法走向优秀的瓶颈因素。虽然教师对专业发展有需求,但却得不到引导和帮助,很多教师都徘徊在走向优秀的路上,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让教师们为一个又一个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而激动、惊喜,让教师们“忙”的来不及倦怠,进而变得越来越优秀。
3.爱岗敬业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础
培养青年教师,是很多学校工作的重点。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不是专业教学,而是要让青年教师认同教师这个职业。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才能把职业当成是事业去做。要培养教师对职业、对学校、对学生的挚爱情感,然后再要求他们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带好一个教学班、辅导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搞好一项研究课题、写出一篇好文章,让青年教师能够逐渐走向成熟。
4.公共讨论是教师成长的文化基础
单打独斗的工作氛围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学校可以整合部分处室,成立课程开发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定期开展工作坊、沙龙和讲座活动,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公共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前瞻性、现实性,不要让泡沫议题浪费大家的时间。在讨论方式上要避免研而不讨、论而不争的情况,也要避免讨论者在已解决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5.思想市场是教师成长的道德基础
所谓思想市场,就是学术、观点、言论、信仰的表达和它们之间的平等竞争。思想市场非常重要,因为教育的改革与进步都是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出现的。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理念的出现。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思想市场上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让来自各方不同的声音,以思想市场为媒介,交相呼应、互相融合。
6.构建以研修促发展的师资培养生态
光是听课、上课,没有研修,教师的成长会非常缓慢。应构建以研修促发展的师资培养生态,让研修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阅读、专业写作、磨课、课题研究等,都是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研修的形式可以是经验的分享、话题的研讨、课堂教学的设计、对教改的探索等。在研修管理上,应避免用定指标、分任务等绩效管理方式对教师研修进行管理。因为这种管理方法或许在短期内可以看到一些成效,但却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持续发展。应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研修的重要性,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秀。
7.发挥教研组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系统,但这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却普遍比较低。究其原因,或许与教研组长没有工作布置权,没有奖励权有关。虽然大家同属于一个教研组,但也只是担任教学科目相同,其他方面很难有交集。学校应赋予教研组更多的研究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应主要负责教学业务管理、教研组活动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交流论坛和网上教研等。应重视教研组的团队建设,在组内组建“梯队式互助”小组,将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青年教师三个层次的教师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好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发展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等活动的过程管理,让每一名教师在教研组这个系统里,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勿让模式化制约教师的个性发展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应致力于统一目标,但不要统一教育思想,当把所有人的教育思想都统一起来时,教师就无法产生独立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无从谈起。一名教师无论创造出了多么好的教学模式,学校都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全体教师套用这种模式,因为模式化带来“稳定性”与“可复制性”的同时,也会带来僵化与死板。应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自己的教学方法,用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9.建立有效的优秀教师从教保障机制
优秀教师的本领是在课堂上练就的,优秀教师的风范也是在课堂上呈现的,课堂才是优秀教师事业的主阵地。要想让优秀教师不受任何牵制,终身从教,就要建立有效的优秀教师从教保障机制,例如:设立优秀教师津贴,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建立优秀教师职级制,让他们有目标、有奔头;成立优秀教师研究会或相关学术团体,为他们营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优秀教师永远坚守讲台,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10.鼓励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部分优秀教师不重视自我提升,经不起时间的磨炼,被优秀光环笼罩一段时间后,就会像干枯的花朵,失去了鲜艳的色彩。让优秀教师永葆优秀本色,并由优秀走向卓越,是让优秀教师资源功能最大化的重要课题。优秀教师群体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可采用短训班、在职进修、离职进修、提高学历、学术休假、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他们能坐得下来、沉得住气、钻得进去,拥有敏锐的問题意识和良好的研究能力。让研究型优秀教师有自己的学术兴趣,踏踏实实做学问;让教学型优秀教师坚守育人阵地,不放弃业务,让优秀教师资源功能最优化。
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与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在让教师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引领教师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占领教育新高地、形成新的教学推进点;还要鼓励教师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助力每一名教师由普通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没有“思想市场”就没有中国未来[EB/OL].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40622/224219486359.shtml,2014.06.22.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