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创新
2018-05-24孙秀华
孙秀华
摘要:创造思维指的是: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模式,焕发自身的教育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58-01
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顯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1.兴趣是激发学生操作的前提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其基本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或认知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为理性飞跃做准备。例如,在"圆柱体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一张白纸裁剪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宽均不限,然后再沿着一条边将图形卷起来成为一个没有上下底面的、空心的圆柱。接下来,教师再引人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侧面、底面及表面积等,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比较有兴趣。
2.培养质疑问难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进行创新时无须处于保守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无须拘束。我们应经常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使其处在创新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
3.培养质疑问难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进行创新时无须处于保守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无须拘束。我们应经常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使其处在创新情境之中。
4.思辨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升华,才能得到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动手和思维是联系的,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如:"余数可能与除数一样大吗?或者余数可能比除数大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似乎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提醒学生:"假设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会怎么样?比如余数是3,除数也是3。"并适时让学生利用手头的小棒进行操作、验证。过后,教师又引导:"假如余数是4呢?"再让学生进行操作、比较,最后概括出"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且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原因。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充当了一回"操作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
5.拓展知识的应用面,设计灵活性的练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体现灵活有趣。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30×10×5=1500(立方厘米);对此,老师不置可否,不做评价。稍顷,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到黑板上画出了另外一种剪法。35×10×5=1750(立方厘米);剪法一属常规思路,从四个角中剪去了四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费了硬纸板,显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尽管剪法二在思维的深度和独创性上都较方法一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扬了剪法二的学生,并肯定其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指出这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数学教育观,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整体着眼,既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又注重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薛现平:略论导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J].华章,2006.
[2]肖小军: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研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