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教学探析
2018-05-24夏晓
摘 要: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由绘画向设计思维转变的一个关键的过程,并且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后续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产品设计专业中平面构成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研究产品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品设计;平面构成;教学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种现代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扩展学生的设计视野,掌握理性、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和形式法则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舞台美术、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的实践活动之中。由于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不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专业的造型设计基本能力,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平面构成课程是沟通学生从绘画向设计意识发展的桥梁,在学生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当前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专业针对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现阶段平面构成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与专业衔接不紧密
在平面构成课程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对构成基本法则形成的缘由进行介绍和延伸,违背了“表象观察—内部构成分析—视觉规律总结—规律利用创造”这一构成法则学习的规律,教学过程缩减为“学习视觉规律—规律利用创造”。由于教学环节简化,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成原理、构成法则不知所然,只能流于表面的理论学习,极少思考本质。在课后作业中不能较好的从模仿上升到创新,局限于临摹案例,因此导致学生的作业大量雷同缺少创新性。教学内容继续沿用包豪斯时期的渐变、特异、重复和矛盾空间等形式法则和原理,授课过程中没有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做具体的延展,理论知识讲解与案例图片缺乏专业关联性使得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平面构成与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性,使得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学生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程中。
(二)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平面构成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阶段。大一新生对专业方向和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对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入理解,在课程学习初期不知所错无从下手,对课程缺乏兴趣。另外,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对于灌输式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热情。如果平面构成课程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輸式被动教学方法,继续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 “一支叶筋笔, 一张白板纸”,不在工具和材料上更新,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不可能达到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
作业和练习是考核学生设计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生的平面构成作业仍然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在作业里几乎没有体现出来。国内很多设计艺术类院校的平面构成作业普遍主张用手绘形式表现,出发点在于使学生通过细致的练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但是由于作业量较大、制作繁琐、耗费时间长、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做工,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设计与构思,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图形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甚至讨厌本学科,从而严重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最后平面构成课程留给学生的印象只是涂涂画画的体力活而已。
二、平面构成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搭建学科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教学内容中,各个章节设计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给人的感觉片段化,使得学生体会不到平面构成对形态造型的创意要求,将平面构成误解为各种形态组合的方式和程式化的涂色练习。所以,在教学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为课程目标,而不是构成训练。在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注重研究多样化教学方式,利用课堂讨论、学生团队合作、教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等各种方法,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从被动性学习转化为主动地、自觉地热爱学习。另外,要设置具有关联性的课题训练,从创意思维方法、构成方式和表现手法三个方向加强联系,进而强化教学目标。
2.综合定位教学内容
现在的平面构成课堂教学过程,主要针对几种固有的骨骼形式、空间规则和形式法则进行教学与训练。学生的作业停留在格式填充和固有形式的模仿,缺乏创新性。为了体现平面构成与其他基础课程的连贯性和全面性,其教学内容中应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综合定位应该弱化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的划分所造成对形态造型的片面理解。比如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综合形式美与色彩的构成知识,利用点、线、面、体等元素与色彩的结合创作出和谐的作品;将平面构成与图形设计结合,实现学生对于设计中“形”的提炼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视觉想象力;将平面构成与设计心理学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视觉原理要素,提升学生对形态内涵的理解等。
另外,产品设计是空间效果要求较强的专业,因此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展开教学,不能照搬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应该在二维平面中加入“体”“块”的表现训练,比如对体与体的穿插、衔接、多种形式的构成;不同的几何元素通过相加或相减等手法而创造出新的形体等。通过物体在空间中的变化、构成开展比较系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形态概括能力、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多角度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1.体现学生自主性的“翻转课堂”方式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教师可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的生动演示。比如将理论知识分为多个部分,分别制成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而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视频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共鸣。这种“翻转课堂”式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研究答案、表达观点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平面构成枯燥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和记忆,可以加快学生思维方式转变,课堂氛围较好。
2.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主题性训练
创意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能够将思维发散并进行联想、收拢,只有多种教学手段的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适当增加专业应用能力,压缩构成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减少模式化、程式化的构成训练,鼓励学生创作与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甚至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性构成作业,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相关性,加强平面构成课程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为将来的设计灵感迸发做好铺垫。
主题性构成练习设计,是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平面构成原理的关键,是探索平面构成表现方法的重要形式。在平面構成设计中加入地方文化特色元素,体现自身的设计特色。例如,可以给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安排以地域文化符号为主题的形体构成作业。另外,在平面构成教学主题练习不断完善过程中,还需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既能够保证设计作品满足大众审美要求,又能解决学生设计过于刻板、传统而缺乏创新性的问题。
3.采用丰富多样的作品表现形式
平面构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和转变学生创意思维,而且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获得这种训练和转变。现实教学中,手绘完成单项作业的时间较长,因此不得不缩减练习项目,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远远大于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另外,单一的手绘方式比较枯燥,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靳埭强先生说过:“我不会教你用工具,而是教你用工具去思考。”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应该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尝试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甚至各种物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探索。生活中的木炭、树枝、竹子、棉花球、麻绳、铁丝、纸团、布等,以及各种有色液体乳墨汁、咖啡等都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做“感官转移”的课题训练时,可以尝试用牙膏表现图底关系中的白色部分,既有画面的视觉享受,又有丰富的嗅觉触动,可以使作品更丰富、立体,展现设计意图。
为了达到最优的视觉表现效果,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品表现形式,比如选择拼贴和电脑绘图的方式代替手绘作业。在讲授“空间知觉构成”章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喜欢的建筑室内外实景图片,A4 幅面黑白打印,工具准备剪刀和双面胶带。通过撕、剪、折、褶皱等方式自由分割图片,贴于卡纸上。图面要求构图完整,充分考虑黑白灰三者的关系、图形和图像间的关系。由于操作方便,图片可以反复取下重新拼贴,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高度活跃状态,一张图片的放置会经过反复思考,多次摆放尝试,以寻求最好的视觉效果,既能够训练在短时间内从思维到构图再到作品成图的整体操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耐心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作者近三年对产品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和探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改革中注重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实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观念的更新。产品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对学生耐心负责,将产品设计学科发展与平面构成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为将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夏晓(1984-),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