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 成长 人生

2018-05-24杨燕翎鲁希

大观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长青春爱情

杨燕翎 鲁希

摘 要:《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七十岁发表的回忆式小说。在这部通俗的且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相识、相恋、分离的故事,把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拼凑出渐渐明晰的画面,让读者随她走进了那段疯狂美好却又痛苦的青春岁月,作者运用了许多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主要着眼于三处来探究杜拉斯《情人》深处的世界。

关键词:青春;爱情;成长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导演。1984年,她的短篇小说《情人》出版后,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性范围的关注。因此,在奠定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同时,也使得她的作品成为争相研究和模仿的对象。小说《情人》在人称和视角的交叉叙述中,完成了对往昔的回忆,在她细腻且亦实亦虚的笔触下,勾勒出在法国殖民地的越南,一个贫困的法国女孩和富有的中国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全文开端就奠定了浪漫却又悲情的基调,大量的意象描写将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在肉欲、爱情、金钱、家庭面前的各种交织纠缠,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碰撞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人物和情节交融的更加契合,运用象征意象的写作手法,将两个人的爱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拟从“男式平边毡帽”“黑色大轿车”“湄公河”三个意象,来探讨它们在文中的意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

一、男士平边毡帽——从叛逆迈向成长

这顶男士平边毡帽,贯穿了小说女主角的整个爱情故事。十六岁的那年夏天,我们这位漂亮的法国少女在噪杂的渡河船上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出奇的是那一天姑娘头上戴着一顶平边男帽,一顶玫瑰红色的软毡帽,上面围着一条很宽的黑色饰带。正是这顶帽子使得姑娘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形象。”她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突然成为了人们的焦点,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让她迷恋,让她沉浸其中。受人瞩目的感觉,仿佛让她暂时逃离了家中的不温暖。在这个家里,母亲过度溺爱大哥,对她的忽视和不在乎,让她既绝望又无可奈何,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和不信任。因此,这顶母亲在二手店里给她买的男士毡帽,就仿佛一个逃避烦恼的盔甲,她时常戴着,让自己显得更特立独行一些,让人们注意她的外表,从而不去深究她的身世她的家庭她背后想隐藏的强烈的孤独感。“她再也不是自然界中粗暴和倒霉的角色,恰恰相反,这种选择使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人,……突然间,有人喜欢她了。突然间,我也发现我已经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在外面令人刮目相看的人。”这样的心理蜕变,从最开始的想要掩藏自己,变成了少女想要被认可的极度渴望。这是一种青春期的渴求,一种通过自己的奇装异服想要宣扬的叛逆,这样的穿着打扮,让她成为了渡河人群中的一道风景:“我才十五岁半,可我已经开始涂脂抹粉。……在‘托加浓香脂上面,我又抹上‘护皮康香粉。这香粉是妈妈的,她只是在去参加市政府的晚会才抹这种香粉。”小说中的她,不似普通的少女,除了吸引人的行头,她还有她的审美,她趋近于成年人的打扮。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她看起来更成熟了。她想要融进人群里,融在成年人的欲望之中。她再也离不开这顶帽子了,也正是她特殊的打扮,让她吸引了那个有钱的中国少爷的关注,才有了这次永生难忘的邂逅。中国情人的目光被这个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少女所吸引,以至于第一次和她搭讪时手都是抖的,他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满足了这位法国少女的虚荣心。他对她说“这顶帽子对她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戴着一顶男式帽子……实在独出心裁,为什么不行?她是如此的美丽,她想怎么打扮就可以怎么打扮。”即便后来全家去豪华饭店赴宴,在她的中国情人面前,她也未曾摘下这顶帽子,仿佛从这一刻起,没有人再来反对她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这顶男士平边毡帽,在她的心里,不再只是个性美丽的代名词,也是一种决心的表现,它帮助女主角跨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她成长的标志。

二、黑色大轿车——无法跨越的爱情鸿沟

伴随着这段爱情进展,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国情人的黑色大轿车。当这辆黑色“里摩辛”大轿车第一次在河边出现时,我们这位心高气傲的法国少女是被吸引了的,她形容这辆格格不入的豪华轿车:车子真是大得像一间屋子一样。对于出身贫困的她来说,在黑色大桥车里坐着那位穿着丝绸西装制服盯着她看的中国男子,无疑充满了特别的魅力。

第一次见面,她就坐上了中国情人的黑色轿车,“车门一关,一种刚刚能感觉出来的忧伤油然而生”,我们这位可爱的法国少女,在登上这辆黑色轿车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她的命运将要开始改变,她十六岁这年的夏天注定会和这位有钱的中国人纠葛不清。她心底里又再次泛起了自卑感,她小心翼翼想要隐藏的自卑和贫困,在这豪华的桥车衬托下,一下子奔溃瓦解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迷茫,对舒适富裕生活的向往,对即将要脱离那个没有温暖家庭的忐忑,对自己有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都渐渐随着汽车的颠簸起伏涌上了脑海。“我再也用不着乘坐当地土著人的客车去旅行。我将有一辆里摩辛大轿车可以送我去上学”,当她踏上这辆豪华轿车心里泛起悸动时,她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爱情开始注定就是不平等的,她拼命想维护的自尊在物质金钱面前已变得不堪一击。

从那以后,这辆黑色大轿车就经常出现在她寄宿学校外,往返于中国情人在堤岸的住处以及学校之间。尽管学校传来很多风言风语,尽管她冷漠的教师妈妈一边骂她妓女一边去学校为她的夜不归宿找说辞,一边瞧不起她低贱的中国情人一边却又接受着他金钱的救济。我们这位法国少女还是雷打不动地赴约,她对中国情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她喜欢他,却又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和他还有自己的家人都坦然地说:“我爱他的钱。”她知道这段爱情,是没有结果的。他终归是要娶了门当户对的中国小姐,她也必然会回到属于她自己的圈子里去,种族的差异、家庭环境的不同、社会的偏见,使得他们的感情终究会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连同那个接她卷入这场洪流的黑色大轿车一同消失。

1992年《情人》经改编后搬上了荧幕,电影的最后一幕,是扮演法国少女的珍·玛奇站在渡船上眺望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风吹乱了她的头发,挑弄着她的洋装,她摆出电影一开始出现的那种迷离的姿态,画面一转,她突然停住了,眸子亮了起来,在岸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看到了那辆熟悉的黑色大轎车,她知道他来了,她知道她的爱情结束了。

三、湄公河——绵延的人生

杜拉斯少女时代的足迹是沿着湄公河流淌的方向行进的,令她回味一生的爱情故事也是和湄公河紧密相连的,当河流进入她笔下的文本世界时,个人与河流便融合成高度的统一体,拥有强劲的生命活力,承载起她们对于人生内涵的丰富思考。

湄公河是生命和欲望之源。那天我们的法国少女乘船要横渡湄公河,站在船舷上,看到奔腾的河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像湄公河和它的支流这样美丽、壮观而又汹涌澎湃的河流。这些河流注入大海,这些水乡的土地也将消失在大海的胸怀之中。”她从这生,也将余生与这河水纠葛。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的法国少女回乡的旅程中,一个她认识的同样在西贡中学读书的17岁男孩跳海了,“拂晓时分,轮船又重新起航。太阳出来了,大海空荡荡的,而那停止搜索的命令意味着人间和他永远的诀别。”此刻,好像跳海的是她自己,她和那个在西贡读书的17岁的自己,连同过去的记忆,永别了。自然,生命也终结在这滚滚的海水里。这生命的源泉,带给她新生,又狠狠地夺走了。欲望融进这奔腾的河水里,就像第一次法国少女和中国情人在渡船上的相遇,那青年炙热的目光让她心动。爱情的发展如血脉膨胀,“河水涌流奔泻,仿佛大地倾斜一般”。后来的无数次,在湄公河旁堤岸的小屋里,这条奔腾的河流带着征服的欲望将与海洋相遇,就像渡船上少女第一次与中国情人的眼神碰撞,他们肉体结合也就不那么仓促突兀。她觉得“所有的糟粕都被掩盖起来,在那情欲的推动下,全都迸入洪流中流走了。”此刻的湄公河,超脫了欲望之河,是我们这位少女想摆脱现实,永远沉迷的庇护所。因此,湄公河带着两个青年人的欲望,推波助澜般地促进了他们爱情的发展,隔离了世俗,成为了彼此人生中的分水岭。

湄公河是绵延的人生。在那个堤岸的小屋里,他们彼此拥抱,互道衷肠,没有种族和家庭的歧视,就只有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净土。可一旦离开这个爱情的小岛,一切又都恢复了喧嚣,河水不再平静,逼迫着他们去面对现实的人生。吵杂的中国城和屋内的温馨安静形成了对比,“就在这种噪音中,大海,汇总在一起的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远去,时而归来……”此时的浪漫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又形成了对比,在她的心里,远去和归来的是亦真亦幻的现实,是她不想面对的早已知道结局的人生。她想要流水带走一切的不美好,也想要带她走向新的旅程。这时候的湄公河,就像是带她走向新生命的摆渡人,无论是童年的不堪、青春的美好,还是未来的不确定,只要想到湄公河,就会让她心有所依,湄公河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是她带领自己走向未来的希望。小说的结尾,少女站在渡船上,要离开她充满记忆的土地,此时“海水是如此平静,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现在的它不再咆哮奔腾,不再有任何的波澜,对于未来,却充满了神秘和未知。新生活的开始,往往不就是给予我们这样的假象吗?

湄公河带来了她的中国情人,终究又要送她走,送她走向她自己的人生,这一来一送,就是生命的又一个新的开始。河水不会停留,会一直奔流而去,生命也如这奔腾的水,淹没了少女的青春,绵延着她新的人生。

四、结语

一段注定悲剧的爱情,掺杂了些许唯美、执着和哀伤,令人唏嘘的同时感慨青春的孤独酸涩往往比甜蜜更让人记忆悠长。故事的最后,他给她打来电话:“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说他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这撕裂般的回忆像一把刷子,在岁月的河流中把真爱从那么多情感中分离。其实,青春的勇敢就是,明知道注定无果,却还义无反顾挂念终身。杜拉斯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意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凡却又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探究其作品的灵魂和价值,就要解读其背后想要表达的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姬徐田子.浅析杜拉斯《情人》中的象征意象[J].文学教育,2016,(14).

[3]张静.流动的欲望——《情人》中“水”的意象[J].时代文学,2014,(09).

作者简介:

杨燕翎,教授,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鲁希,文学硕士,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成长青春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青春不打烊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