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作者性

2018-05-24刘柯伶

大观 2018年3期
关键词:皮克斯

刘柯伶

摘 要:“电影作者”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巴赞提出,后经安德鲁·萨里斯等理论家提炼整理,现已成为在电影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套理论。由于好莱坞动画电影一般呈现出“去作者痕迹”的零度风格,导演的作者身份往往比较模糊。但皮克斯作为当代好莱坞产业动画中最具艺术创造力的公司,素来有“提案制”和“绿灯制”等重視导演创作的制度。文章主要讨论皮克斯动画电影里作者性的体现。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电影导演;作者性

一、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作者中心制”

(一)皮克斯工作室的创作机制及其特征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立伊始就是一家极具创新意识的公司。在当时整个动画产业局面还由平面手绘的二维风格主导的情况下,突破技术壁垒去打造一部三维动画长片看似天方夜谭。但皮克斯做到了,并迅速赢得了市场。对于这样一家开启动画产业新局面的公司而言,创新意识可以说是渗透到了公司运作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区别于当时其他同行的公司特色,包括“扁平化”的运营管理、带有立体奇观感的动画风格、不拘一格的题材内容。

正是源于对创新的无限追求,皮克斯创造性地设有创意总监一职,专门激发和收集原创内容,并进行“提案制”的创作:提案者提案自己的项目,经由其他重要创作成员组成的“智囊团”小组会议通过,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以提案者为核心的创作团队就能拥有足够大的灵活性与足够多的授权进行创作。这样做就保证了作者的自由度和创作深度[1]。

这样的“作者中心”创意制度使得可能会千篇一律的商业动画有了导演的风格痕迹,刻意保留和发扬作者的偏好与特色造就了影片“手工感”。而这一点,也正是皮克斯动画长盛不衰的魅力来源。

(二)皮克斯动画电影导演概况与职责

Maureen Furniss在《Art in motion : animation aesthetics》一书中提到:在工作室环境下,如果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如制片、导演、编剧等,那么他的作者身份也是可以被考虑的[2]。上文中也提到,皮克斯作为一家重视个人原创的公司,把导演作为制作团队中的灵魂人物,几乎每部作品都被其赋予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

皮克斯在导演培养方式上采用了“正副搭配制”,即有担纲经验的正导演带领一至两名正待培养的副导演,达到循环人才链的作用。正副导演会就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展开探讨,合作完成导演工作,是同事和“战友”的关系,地位平等。虽然关系密切,但分工细化,副导演更多承担的是助理的工作,影片题材与总体基调的把握权还是在导演手中,包括视听语言、剪辑节奏的最终执导权。

这样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导演,其中有五位尤其重要,他们分别是约翰· 拉塞特(John Lasseter)、安德鲁· 斯坦顿(Andrew Stanton)、彼特·道格特(Peter Docter)、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和李·昂克里奇(Lee Unkrich)。他们每人平均执导过两部以上皮克斯电影,导演风格各个不同,取材选题各有偏好,并具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延续性,几乎每一部都反响巨大,经常被各评论家合称为“五大元老”。

二、五位动画电影导演选材与风格浅析

(一)怀旧恋物迷——约翰·拉塞特

拉塞特于1986年加入皮克斯,是皮克斯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为止他已经执导过五部动画长片了,包括两部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两部汽车总动员系列电影,极富盛名的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小雪人大行动》《红色的梦》等也是由他编剧和执导的。可以看到他作品里的表现对象大多是拟人化的物品,这也许跟早期三维动画的渲染限制有关(仿真渲染技术没有足够发达的情况下,渲染塑料、金属等物品的质感是比较好实现的)。但汽车总动员系列是技术壁垒已经得到突破时期的作品,说明拉塞特对于物品的执爱并非受技术所限制。

另外,《玩具总动员》里的主角胡迪是一只牛仔玩偶,《汽车总动员》的主场景是美国66号公路,这两个符号都充满了美式怀旧的情味。一部讲述新玩具的到来对旧玩具冲击,一个讲述新款赛车在废旧汽车村落的冒险,这些题材与剧情无不表达了对旧物的怀念与致敬,展现出的是对遗忘与重拾的思考。这种怀旧恋物的情愫在他早期的短片《红色的梦》中就有体现,一只被遗忘在角落的独轮车在一个下雨天回忆它风华正茂的过去。他的影片讲述物品的故事,以窥斑见豹的方式反映人类会遇到的各个问题,处处流露着浓浓的美式家国情怀。

(二)社会观察员——安德鲁·斯坦顿

安德鲁·斯坦顿跟拉塞特几乎同一时期进入皮克斯,参与了皮克斯大部分动画的编剧工作。他执导过《虫虫特工队》《机器人总动员》和两部海底总动员系列电影。他高超的编剧技巧奠定了皮克斯故事质朴有趣、出其不意的总体风格。他善于观察社会,致力于写出孩子与大人都喜欢的故事,例如《海底总动员》的创意就来自他发现自己对儿子过度保护而造成他们无法交流的真实现状。

斯坦顿的作品时刻反映出他对于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思考,集中表现为反抗强权的斗争意识。《虫虫特工队》虽然是和拉塞特共同执导的,但因为拉塞特当时有意培养他,自己主要承担创意把控的任务,编剧、视听语言和剪辑节奏的安排都主要由斯坦顿完成。剧中主角菲力带领整个弱势的蚂蚁种族反抗蝗虫的情节与《海底总动员》中尾声部分尼莫带领被捕捞的海洋鱼群齐心协力往下游以挣脱渔网逃生的片段如出一辙;《海底总动员》第二部,表现了海洋馆里生物的高难度越狱,把他作品里挥之不去的反抗强权的思辨精神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体现着朴素的环保主义精神。《机器人总动员》中因一盆幸存的植物展开的故事,海底总动员中捕鱼作业的失败,都戏谑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暴行。

(三)童心旅者——彼特·道格特

道格特刚毕业时“无心插柳”地加入了皮克斯,不过皮克斯“伯乐”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让他充分施展了才华。2001年他有了第一部自己的执导作品《怪兽电力公司》,之后他接连执导了《飞屋环游记》和《头脑特工队》:孩子改变怪兽,孩子改变老人,孩子脑中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亲近孩子的主题思想贯穿始终[3]。

猜你喜欢

皮克斯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拿开以后
铁打的皮克斯 流水的“封神榜”
“动画圣地”皮克斯
我们只有120只了!
雕塑创新
另一个世界里的乔布斯
皮克斯动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皮克斯工作室对中国三维动画创作的启示
《勇敢传说》让皮克斯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