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与提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2018-05-24金扬眉
金扬眉
【摘 要】儿童戏剧是一种以舞台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提高社会适应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探讨儿童戏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在关联,指出二者之间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构形关系。
【关键词】儿童戏剧;儿童;社会性发展;关联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12-02
儿童戏剧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儿童审美需要的戏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中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儿童戏剧的特殊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为孩子搭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平台,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儿童社会性发展也称为儿童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技能,以使自己适应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作出诸多研究,从外部环境影响到儿童实际生活,比如幼儿园教育、父母亲教育、亲子关系、家庭环境等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等,研究课题涉及到影响社会性发展的各种因素。然而,关于儿童戏剧在提升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价值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从儿童戏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在关联行文,探讨儿童戏剧在提升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大价值。
首先,儿童戏剧建立了以剧场为依托,以儿童情感为纽带的一种健康交往平台。观看儿童戏剧是一种群体性行为,儿童剧场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创建了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平台,能够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一走进剧场,都会表现得异常兴奋。一是同伴多,这种场合给他们带来一种新鲜感和表现欲。孩子都有扎堆现象,这种群体性交往更会激发他们社交的兴趣,让他们迅速融入集体之中,释放更多的能量。二是儿童剧本身能够给孩子带来无边的快乐,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儿童的快乐是自我满意或满足的潜在力量的一种正向情感体验。群体性互动会形成一种热烈欢快的观剧气氛,这种氛围对孩子融入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孩子之间关系的建立还表现在对形象的认知和评价的一致上。比如观看民间故事剧《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当阿里巴巴的哥哥被几个粗鲁、彪悍的强盗困在山洞里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感到惊慌和焦虑。当阿里巴巴用自己的智慧制服了强盗时,孩子们都会点头称快。孩子之间能在演出的间隙点头会意,甚至通过语言或者肢体的接触交流观看体验。因此,儿童剧以儿童情感為纽带,创造和谐欢乐的观剧环境,为孩子建立社会交往的良性生态空间,愉悦孩子身心,使他们产生共鸣,进行积极的人际互动,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
其次,儿童剧的观剧过程就是一种体验过程,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建立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优秀的儿童剧所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一定高度的道德伦理观念,无论是幻想的世界,还是写实的环境,儿童剧在是非善恶的处理上泾渭分明。因此,儿童剧往往具有极大的思想教育价值,在给孩子创造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的同时,也向他们传达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判断是非,辨别善恶,丰富他们的道德认知。
儿童剧一般都是惩恶扬善的结局,更能激发一种正向、健康的道德品质,促使孩子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比如,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童话剧《丑小鸭》,向孩子们传达了一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生活信念;《白雪公主》的结局是恶毒的继母得到了惩罚,善良的白雪公主嫁给王子,过上幸福生活;《马兰花》最后让小兰获救,大兰悔改自新,大灰狼则罪有应得,这些情节既让孩子对勤劳善良的小兰产生高度认同,又理解了“幸福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的生活真谛。应该说,整个观剧过程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儿童内心对角色行为有一种本能的投射和对照,当这种行为一旦内化为孩子的情感,良好的道德行为自然产生。同时,儿童剧传递道德观念的方式是塑造生动丰富的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因而教育的力量是潜在又巨大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训诫是没有用处的,而这些寓教于乐的儿童剧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三,儿童剧可以延展儿童认知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延展同样是诉诸孩子情感得以实现。儿童剧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演出的,它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影响人,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感染人,以高尚纯粹的艺术品质教育人,对儿童具有巨大的榜样力量和示范作用。由于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他们对社会的体会其实是通过各种场合下的观察和体验得到的。对缺少生活阅历的孩子来说,往往判断力不足,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事实上,儿童剧的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社会道德领域都可以涉及,儿童剧呈现的舞台世界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对观察力敏锐、可塑性强的儿童来说,这正是他们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极好时机。
比如《绿野仙踪》就讲述了小女孩桃乐丝和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的狮子一起战胜魔王的故事,赞美了女孩的勇敢善良,以及扶弱济贫的侠义精神,可以让孩子学习无私、互助的精神,而桃乐丝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又可以让孩子明白互相取长补短,才能齐心合力克服困难。
如今,儿童剧的商演十分注重现场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上台展示的小伙伴其实也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他们高度的配合意识和大方的举止,都可以成为小观众模仿的对象,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因此,儿童剧在诉诸小观众一种视听刺激的同时,能让儿童认识社会人生,净化心灵,能够顺利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过渡。
第四,儿童剧的剧场规则和观剧特征可以提高儿童的行为素养,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儿童对剧场规则的接受和良好观剧习惯的培养,也是在一遍遍观剧过程中反复练习,在感情上得到认同,最终确立下来的。在演出开始前,都有对儿童观剧要求的讲解,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剧习惯。比如,在演出中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等。这些要求其实也是孩子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通过观看儿童剧的一次次强化,孩子们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和社会行为习惯得以建立。
儿童剧演出设定的观众对象通常为3-12岁的儿童,这种混龄场所往往能让孩子见贤思齐,在环境中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自我约束力。一般观看儿童剧,孩子往往需要由成人带领,在共同的观剧过程中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孩子在观剧中对有疑惑的地方会向家长提问,家长的解释和互动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使亲子关系更为和谐。和孩子一起观剧,家长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孩子的情感世界,赢得孩子更多的信任。同时,儿童剧具体生动的舞台表演形式往往能深深打动和影响家长,让家长发现教育孩子的有效契机,真正从思想上、心理上和孩子达成默契。孩子的剧场规则和观剧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控制力,培养规则意识,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总之,儿童戏剧作为儿童成长发展的手段,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获得独立个性品质,在提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多维度的价值和作用。儿童戏剧是儿童借以认识社会、学习社会知识、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途径,有助于强化其社会属性,完善其社会参与能力,因此,二者之间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构形关系。
参考文献:
[1]周燕.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巧,1998(2).
[2]张金梅.美国儿童教育中的创造性戏剧教育[J].早期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