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雨青,带着“芯片”的艺术家

2018-05-24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个展艺术家芯片

王雅静

1.杜雨青与他的作品“弹幕劫持”。在手机扫描到黑色人形时,会出现很多“弹幕”文字,杜雨青想说明,弹幕的评判会导致一个事件走向道德的批判

一个“芯片植入者”

“我们是从迪拜来的公司,帮你把芯片植入到大脑中。我们致力于人类的潜能开发,提升你的社会竞争力,拓展人机共享资源。”杜雨青身穿一套全黑的笔挺西装,边递着写有经理头衔的名片,边展示着自己身上的“芯片”——这一幕发生在展览上。“有了芯片,你可能十岁之前就已经学到大学时候所有能学到的知识,人类的工作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你的工作时间可能要提前到15岁以前。”他笑着向我推销,尽职尽责:“因为植入这些芯片后,你并不知道芯片里还会有别的什么隐藏内容,这里面可能就包含国家控制。但你永远不会发现这些秘密。”

第二次见到杜雨青是在他的工作室,除去了那身笔挺的西装,这次的杜雨青穿着休闲上衣搭配牛仔裤,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很像一位技术男。

但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位艺术家,如果说与其他艺术家略微有些什么不同,就是他是个致力于网络创作的艺术家。“我不是在做科幻,我是在做近未来。”杜雨青说道,“近未来是物质层面的可实现操作。”

在杜雨青看来,科技的未来就是极端的控制,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即使不是芯片植入,也会有别的东西代替。”科技展览上的推销行为其实是杜雨青的一个作品,也是他第一个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中的作品。

记得在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一书中那个完美得让人毛骨悚然的乌托邦社会吗?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统治阶层通过条件设定和洗脑,使得人人心满意足,安于自己的阶层,社会也变得异常稳定。

目前,世界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在机器人学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带来喜讯的同时,也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位“芯片植入者”,杜雨青向大家传达出一个“对抗AI”的理念。“如果AI的时代提前到来,50%的人类工作会被取代,人将如何自处?”

在杜雨青看来,目前我们正处于前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是一堵墙。

当人类必须要把这堵墙打倒的时候,“暴力反对AI”这一种理念便会应运而生,芯片时代的加速启动正是挽救人类命运的一个主要手段。所谓“芯片时代”正是寓意着,人类在社会中需要更强的生存能力,让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好的预判感知和抵御能力。

迷幻的“中文房间”

在杜雨青工作室的一大面白墙上,挂着他一直未曾有机会展出的作品《中文房间》。

这个作品是由五幅图画组成,每一幅图画都是杜雨青利用软件制作而后打印而成。“中文房间”原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在1980年设计的一个思维试验,以推翻强人工智能提出的过强主张: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的进行理解活动。

他打开自己手机中的一款APP,随后,利用APP的扫描功能,原本二维平面的五幅画在手机屏幕中动了起来。五幅图画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描绘的是由外界的干扰传达到自身的反应,最后到达精神极乐的状态。“中文房间”正是杜雨青的作品形式想要传达的理念,当艺术家可以通过计算机创作出作品时,观众直观通过机器感受到思维理念,这样,机器也就拥有了认知状态。

促使杜雨青想要做科技类型作品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一场韩国的展览作品以及那位知名的韩国艺术家Lee bul。

2014年,在杜雨青去韩国参展时无意中看到了Lee bul“我的宏大叙事”系列展品的展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一个硕大的雕塑被吊起,占满了整个空间。上学期间一直是古典油画专业的杜雨青对于艺术的表达形式十分模糊,在当时这样的雕塑作品面前,杜雨青被深深震撼,“我以前从没想过艺术原来还能这样做,我忽然觉得单纯利用画画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是表述不完整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探寻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

正说着,杜雨青忽然站起来,走进储藏室,拿出了一个大木盒子,盒子表面没有灰尘,打开之后,满满一盒子的手稿。他说:“这些都是我从韩国回来之后,两年内断断续续画的(手稿),我一直在想着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把我的想法传达更全面立体。”翻动这些手稿,还是他以前的风格,全部都是空间概念的图样,运用着不同的颜色,有些甚至可以看出是装置图。那时的杜雨青已经开始准备用科技装备图样来表现艺术了。

艺术的价值在于引起讨论

杜雨青出生在辽宁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从小就喜欢画画。在高考考了两次之后,他终于如愿进入了鲁迅美术学院的新古典油画专业,杜雨青的大学时光几乎都与电影联系紧密。《黑客帝国》、《2001太空漫游》、《生化危机》等等作品,也让杜雨青着了迷,“科技理念”也许正是在那时埋下了种子。

2011年,杜雨青来到北京,带着他许多的绘画作品,那时的他极力挣脱古典油画的桎梏,只画他觉得“酷”的东西。一个二维平面通过画笔成为三维空间,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有空间感。在朋友的介绍下,杜雨青开始开办一系列的个展、双个展。随后便开始接触科技领域,并与艺术相融合,慢慢在这个领域扎根。

2.科技展中,杜雨青所展示的芯片

杜雨青最喜欢一个人在房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网络世界,他经常浏览知乎和简书,获取信息和灵感,进行新的创作。

近期,杜雨青对“网络中立”这个概念进行研究。他解释道,互联网从设计之初,就是对所有人开放的,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合理的定价收费标准来利用网络资源,而不必担心这些内容的网络流量级别会被降低。打个比方说,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接入产品,就像是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各种车辆都以同樣的价格缴纳过路费。简单来说,“网络中立化”就是要确保所有网站内容或者视频会以相同的速度载入,使小型网络公司也能与网络巨头们公平竞争。

针对“网络中立”的概念,杜雨青开始设计一个新兴网站,他希望人们可以在一个空间中去探讨,让对立、反抗的声音在一个平台共同呈现。“我希望我的作品永远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和肯定的答案。”杜雨青说,“我认为,艺术的最大的价值便是在于它可以引起讨论。”

杜雨青

1982年10月29日生于辽宁省。2009年获得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型绘画工作室硕士学位。2014年举行《各从其类》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个展。后在上海八大画廊举办双个展《双程式》等众多展览。

3.BIV IC Group是一家致力于开发连接人类和计算机的超高带宽脑机接口的国际公司。展台将提供免费的芯片植入服务。“艺术家”杜雨青化身为“经理人”向大家展示着他的芯片

4

4-5.启发杜雨青创作的韩国著名艺术家Lee bul“我的宏大叙事”系列作品之一

猜你喜欢

个展艺术家芯片
杨海固个展:浮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
芯片测试
丁乙个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