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水的故事

2018-05-24郭金萧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两翼指头大拇指

郭金萧

星期天,我找来爸爸做木工剩下的三合板边角料,做飞机模型。

各种“零件”准备好了。开始组装了。我左手捏住飞机模型的两翼,然后右手拿起“502胶水”向两翼接缝处点了两滴,空气中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胶水很快流满了空隙。(过程描写细腻,从小作者一连串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全神贯注的神态)再拿开胶水瓶的瞬间,有半滴胶水流到左手大拇指上。(如此小心,还是发生了意外)我用中指和大拇指一搓,想把胶皮搓掉。哎呀!中指也不能动了,两个指头粘在一起了。我只好放下模型板,想方设法把兩个指头分开。可无论我怎样用力也无济于事。我又倒上水,把指头泡了好久,可还是分不开。这可怎么办呢?(遇到问题,肯动脑子,不断尝试,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经历的过程)我拿出昨天刚买的小刀,准备把粘连处割开,却又担心:万一割破手怎么办?(这个心描写真的细腻有趣。)

想来想去,我便拿起刀对准指头间已干了的胶水割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一定的风险,要小心)第一刀很顺利,可只割了那么一丝缝儿。“没关系,慢慢割,总会割开的。”我自我安慰。(还“自我安慰”,多么有趣的心理暗示,真实可信)割了好长时间,我有点不耐烦了,便用力往开掰。这下可好,两指分开了,可大拇指上的一块皮粘到了中指上。疼死我了!看着扯掉的皮,看着渗出的血,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赶忙找出酒精和药棉,简单消毒后包好伤口。(造成“渗出”血的后果,“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表现自己的沮丧和懊悔,突出了解决问题时失去耐性的后果很严重)血是止住了,可我在洗手、摸东西时,伤口总会有一种钻心的疼痛。(没有亲历,就没有真实的感受,小作者这才叫“真真切切”的痛。)

胶水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电饭锅的腿断了,只要点一滴胶水,便能马上粘好。胶水也带来了许多麻烦,像今天这样的事,不会只发生在我身上。如果能有一种分解胶水的制剂,那就更好了。(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而是疼痛中有思考,希望发明一种“分解胶水的制剂”,这是给科学家提出的建议,也是在自己心中种下了一颗发明的种子。)

老师点评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素材。连胶水粘手指这样的小事,小作者都写出了一个情节曲折的小“故事”。你看:先搓胶水—用力把指头分开—用水泡—用刀割—用力掰两指,这一系列过程表明“我”遇事肯于动脑,力求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难题。而这其中写的两次内心活动,与动作相映衬,表现了“我”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又能自我排解心中的焦急。两指分开了,文章结尾陡起波澜,议论升华中心思想。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前面的记叙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和依据。

【作者系河北涞源县实验小学四·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王栋祥】

小编插话

读完这篇习作,小编姐姐心中还有些胆战心惊,摸摸自己的手指,嗯,健健康康的。那些有好奇心的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去尝试小作者这次 “意外经历”哟,502胶水可不是好“惹”的!

猜你喜欢

两翼指头大拇指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春 景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动动手指头
手指头
卫康 “一体两翼”促发展
天狮 打造一体两翼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