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扎根西安的高分子研究专家
2018-05-24吴星铎闫彩萍
文/吴星铎 闫彩萍
2017年9月1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迎来了两位世界顶级高分子和先进材料领域人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Krzysztof Matyjaszewski)院士与卡内基梅隆大学颠覆性健康技术研究所负责人艾伦·拉塞尔(Alan Russell)教授,受聘仪式上,西工大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为两位教授颁发聘书、佩戴校徽,几位中美人才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我非常荣幸成为西工大的一员。此次在西工大遇到了自己学生培养出的学生,我相信未来他的团队会越来越壮大。”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当今的医药行业正在革新,为了实现医学研究院的发展,还需要西工大、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我的团队三方协作,不断拓宽未来合作领域。”据悉,两位教授将在西安领衔创建西安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BME)。
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院士是波兰裔美国专家,不仅供职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国家工程院,也是俄罗斯科学院、波兰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在国际同行中久负盛名。同时,他也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前十位化学家之一,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8.7万次;由他发现与普及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彻底革新了高分子的合成方式,成为当今高分子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情定西安:在这里能创造未来
2002年,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主持的世界高分子大会在北京召开。这场三年一度的世界最高级别高分子学术活动是在我国首次举办,那是克日什托夫首次来到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神秘的中国城市,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在中国游览了广州、桂林和西安等几座城市。尤其是西安古都,秦陵兵马俑十分摄人心魄。”尽管名胜古迹美不胜收,善于观察的克日什托夫还是捕捉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独特景观。“路上大量的自行车成了这座城市吸人眼球的独特风景线,那是当年中国的标志。15年后,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作为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也觉得趣味十足。”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科研名城如雨后春笋,谈及最终落户西安的原因,克日什托夫笑答:“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原先在新加坡,后来到了复旦,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了联系。”对于这一位成就卓著的中国同行,克日什托夫毫不掩饰自己的敬佩之心,“我觉得他有一种非凡的技能,能够招贤纳士,发掘出有意思的科研话题,并且有能力吸纳研究资金。要做到这些,你必须有宽广的视野,怀抱使命感做事。”
几年前,黄维任职于南京工业大学。自那时起,克日什托夫与黄维便开始了创立西安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的合作设想。
“与世界很多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猛,这是基于中国政府和领导阶层的眼光,他们意识到,中国很多潜在问题能够通过建设更高层次教育和更深入的科技发展来解决的。”西安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真诚务实,让他和同事备受感染。克日什托夫称,中国政府的长远眼光,令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同事都心生羡慕,他们由此坚信“在这里能创造未来”。
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院士
现在的克日什托夫,早已不把自己当作一位简单的游客,而是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他时常以城市建设者的身份叩问自己:“我是一位科学家,我需要问的是,自己应该怎样与同事合作,才能为这座城市的环境做贡献。”
ATRP:像意大利面一样的“项链”
2018年1月8日下午,接受采访之前,克日什托夫在西工大国际会议中心为大家带来了ATRP技术的学术报告,吸引了每一位在场学者的目光。克日什托夫详细阐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关键技术,并讲解了如何通过ATRP技术实现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多样化。
克日什托夫与ATRP的故事,夹杂着攻坚克难的痛苦与灵感乍现的喜悦。
1995年,克日什托夫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自然科学教授。同年,他与他的博士后王锦山经过艰苦卓绝的研究,终于发现了ATRP新化学反应和新活性聚合技术。
“当我还在波兰读研究生时,就萌发了这方面的设想。”克日什托夫教授回忆起了自己与ATRP的最初交集。当时,他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受到了美国海军的资助。“后来,美国海军表示丧失了这方面的兴趣,要求我转换研究取向。我需要被迫想一些不同寻常的乃至疯狂的想法。”然而,正是这次被迫作出的转向,成了ATRP研究的起点。“在中国,很多人在某项研究中坚持许久,但有时候转变思路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谈起自己最初的心路历程,克日什托夫感触颇深。
那么,对于普通读者和科技爱好者而言,怎样普及ATRP,才足够浅显易懂呢?
“要真正了解ATRP,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聚合物。”克日什托夫饶有兴致地用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自己的研究,“聚合物就像一个很长的‘项链’,它具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就像意大利面一样。它的第一个特性是可延展性,因为它极具弹性;同时它的形态又取决于温度。”
克日什托夫解释道,有些聚合物是可以自我修复和自愈的。在适当的范围内,人们可以控制分子架构,这些分子有的是环状、星状、蜂巢状,不同形状的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特性。为了实现这种控制,就需要活体聚合反应。“此前,聚合物是完全不受引导和不可控的,这些微粒能够瞬时疯狂地‘互相残杀’。我们的工作就是来‘告诉’这些微粒:停止互相残杀,相反,你们要共生共存。”
克日什托夫回到了项链这个类比。“此前,这些由分子构成的‘项链’是在不到一秒之内形成的,微粒瞬时进入,像‘子弹’一样逐个击溃;而我们要在毫秒内减缓‘子弹’的攻击过程,捕捉到它们,用合适的方案一个接一个将其安置到原有的链条上去。”为了实现这一捕捉过程,新的活性聚合反应——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ATRP的成果转化,克日什托夫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每一位化学家或科学家的梦想,都是将研究付诸实践。我们不仅仅是要写出几篇论文,更要把纸上的结论转化成泽被社会、造福大众的有用的成果。”此前,他已积极推广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工业化进程,超过50家公司成为他主办的ATRP/CRP联合会会员,目前已有15项专利产品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
领衔IBME:从暂时的落后中占领先机
西安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BME)的创设,无疑彰显着这座古都对创新的向往和突破瓶颈的勇气。它的科技带头人克日什托夫教授,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未来的西安市,不仅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以新材料、生物医药技术、智能材料等具有超高附加值的产业为驱动力的智慧城市。”
克日什托夫认为,暂时的落后有时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更能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其他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就能占领先机。“西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它曾一度落后,但它并未陷入僵局,而是在反思过往发展中的错误做法。如今,西安发展仍需要来自政府的承诺与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身的独特优势所在,如何引入更多人才。”
IBME拟通过5—10年的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学、生物及材料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机构,将通过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RP)和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影响。IBME还将在西安市设立人类细胞治疗中心,致力于基于循证的细胞整形应用,并与世界上其他人类细胞治疗中心建立伙伴关系,如此一来,西安市将成为可再生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主要阵地。
对于这座城市的长远发展,克日什托夫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五年后,IBME可能会成为一个含有300多名研究员的大型研究组。但它的发展不可一味求快,300多名员工不能一年内就匆匆促成,而是要通过渐进式的发展,不断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教职人员,更为重要的是,送更多的人员出外发展,然后将尖端的科技成果带回西安。”
扎根古城:沉湎西安美食的滑雪迷
“我喜欢辣一些的食物,因此成都的菌菇火锅十分合我的口味。我还很喜欢西安的美食、面类,百吃不厌。西安仍然不是一个大都市,很多酒店还没有英语交流的资源,我不得不好好学习中文。”克日什托夫表达了自己对于中文的小小困扰。
热爱旅游的克日什托夫,常常奔波于西欧、中国、美国之间。尽管学术与政务繁忙,他仍然经常抽出时间,看望三个孙辈和妻子。“每年的圣诞节和新年,我们都会相聚佛罗里达州,畅游迪士尼乐园。看到孩子们不断成长和学习,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克日什托夫热心好学的孙辈,是他快乐的源泉。
滑雪是这位化学家一项长久的爱好。当问及是否会在中国延续这一爱好,教授笑言:“希望中国的滑雪场不会太拥挤,因为不幸的是,中国的很多好去处都是人山人海。”
这位驰骋中西的科学家,对两地青年学者的发展始终抱有着无限热情与关注。“首先,年轻人一定要对自己的研究满怀热忱;其次,要心胸宽广,不能固执己见,而是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要时常想怎样协助他人,怎样与他人一同攻坚克难。永远不要害怕直面困难。”克日什托夫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彰显了一位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勇气和研究素养,“永远不要满足于以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而是应勇于尝试宏大的课题,不断提出有意义的设想。”(感谢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海龙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以及李岗对此次采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