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地区寺庙宗教文化的去神圣化

2018-05-23高雅琪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朝拜藏民藏区

高雅琪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的前提下,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对藏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对藏南地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以田野调查的内容作为依据,分析整理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地区的寺庙宗教文化在当代经济社会中所受到的影响和其神圣化的趋势。

一、背景

西藏,原本是一块弥漫着宗教氛围的神秘圣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川藏线等公路的通车、青藏铁路的通行以及贡嘎机场的建设,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西藏的社会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西藏人民的宗教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藏民族大都信奉大乘佛教,因为经典和传播使用藏语,所以称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外界俗称喇嘛教,而西藏的寺庙以藏传佛教的寺庙为主。

在藏区,宗教往往与政治是紧密相连的。在西藏政教合一的背景下,班禅和达赖喇嘛往往是宗教寺庙集团的领袖,也是地方政治的领袖,从僧侣到普通百姓,都信奉并尊重他们,并认为他们是政治、精神的双重领袖。但这一现象有利弊两面,如果利用的好,则可稳定藏区,加强民族团结,使藏区经济、文化、教育有极大地发展;而如果被反华势力利用,则极有可能导致民族分裂、社会暴乱。因而古今的统治者都对寺庙宗教事务管制严格。

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7世纪至9世纪,史称“前弘期佛教”;第二阶段自10世纪至今,史称“后弘期佛教”。在此期间寺庙宗教文化有着极大的发展,而文成公主进藏也间接导致了佛教在藏区的大发展。由于西藏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导致人口死亡率高,藏传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的宗教信仰和理念,认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的行为,把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极大地稳定了人们的情绪,从而使人们安然接受和适应现世的挫折和不幸。因而人们大量的修建寺庙,以形成心理慰藉和心灵的栖息地。

有研究调查表明:

藏传佛教的寺庙有两种类型,学院式的寺庙和禅院式的寺庙。西藏寺庙大约1700多座,僧人46000多人,居世界第一。上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作为西藏宗教文化的集成载体,从建筑、装饰、壁画、塑像、宗教活动及仪轨等方面展现了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

寺庙文化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它体现了宗教故事、民族历程,展现了极高的绘画、雕塑艺术水平,各种典籍中囊括了医学、哲学等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藏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研究藏区的寺庙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藏族宗教文化。

二、经济发展对宗教的去神圣化的冲击

宗教活动本身是一种神圣的活动。在西藏这样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地方,宗教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宗教也在这个现代化的大潮中逐步失去其神圣性的一面,而表现出其世俗性的一面。在此次实践考察过程中,我们将拉萨的大小昭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以及江孜的白居寺等寺庙作为重点考察对象,针对其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以及采访,来阐释、证明世俗化这一过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预测和看法。

(一)交通

在交通方面,以拉萨为例,在拉萨市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向为主,路面宽阔,道路交通方便。同时,普及了公交和共享自行车(例如ofo和Mobike),在乘坐市内公交或者出租时,能在每个交通路灯处看见交通警察。保障了交通通畅。对于去往重要景點(如布达拉宫)的路线均有公交直达。在交通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也保留着当地特色,即人力三轮车,可以看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外来游客乘坐。在地方与地方之间,基本有汽车或火车可以选择,同时,一路上也可以看见还有许多道路在开工建设,但同时,大量外来自驾游车辆也加重了交通压力。不仅如此,在市场竞争下,也会有部分人力三轮车夫为了争抢时间和游客出现对道路交通的部分扰乱。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不断发展,不断便利的情况下,部分虔诚的信教藏民,以及僧人活佛,会选择徒步去朝拜和云游四方。

(二)居民建筑

在民居建筑方面,大量外来游客对当地经济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而为了接待游客,会有许多民居改造成为住所,或者许多新建的宾馆或者酒店模仿当地特色民居。藏式民居,通常由白色的墙底和黑色突出的窗台为主;在过去,白色的颜料主要是通过牛奶获得,而在现在,主要由人工漆刷白。另一方面,在市内主要以传统的藏式建筑为主,在郊区或者新开发的土地,会存在大量的商品房拔地而起。

(三)宗教建筑

在宗教建筑方面,除了当地信仰佛教的藏族入朝拜以外,会存在大量游客在宗教建筑游玩。市场经济对于宗教建筑的影响不如对于民居那样明显,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色都较好的完整保存下来。同时,游客增多,增加寺庙的门票收入以及在游览过程中施舍的香油钱,为寺庙的维护和修缮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民俗

1.饮食方面,当地的特色——酥油茶、藏甜茶、青稞酒、藏面、牦牛肉、藏饺等食品,深受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喜爱,因此,沿街存在许多茶馆和店面,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包装外卖。同时,德克士、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也随着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而有营业。除此之外,川菜馆、湘菜馆等也有遍及。改变了藏民传统的饮食结构。其中,土豆成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2.在朝拜为代表的礼仪方面,以大昭寺为例。当地藏民会有向寺庙朝拜的礼仪习惯,从凌晨五点到太阳落山,都可以看见不间断的有人在朝拜。在大昭寺周围,有围绕大昭寺呈环状的广场,会有藏民围绕其呈顺时针方向进行朝拜或者在正门朝拜。这其中不乏男女老少,甚至是残疾人。游客和朝拜者混走在一起。外来游客会稀罕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用手机在没有经过对方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影,更有甚者,在看见一个妇女身上系两绳带着其女孩一起朝拜时,游客会向其施舍纸币。在参观佛像时,除了传统的藏民会遵循传统向佛像面前的灯不停添加酥油之外,游客和部分藏民也会向佛像投入纸币的行为以祈求平安祝福。

3.在衣着方面,当地既有着传统服饰(帮典)的藏民,又有身着现代打扮的年轻一代藏民。大家相互尊重。对于外来的客人或者朋友,依然会存在向其献上哈达的习俗。在参观宗庙建筑时,也会向佛献上哈达。

4.在嫁娶制度方面,过去西藏的传统贵族家庭,男孩到了16岁,女孩到了14岁或15岁的时候,父母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嫁。同时,一妻一夫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并行。如今,随着观念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放,婚姻制度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但同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根据我们的了解,依旧存在少数家庭仍然实行旧时期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度,大概占总人口比例的1%到2%。不仅如此,以藏族地区的僧人为例,不论男性或女性,出家以后不可以进行婚嫁,虽然寺庙允许还俗,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俗的人会受到家族或者当地人的冷眼。

(五)旅游市场

在旅游市场方面,以布达拉宫为例,在进行收取门票时,当地会存在对待游客和当地藏民的不同,对于宗教建筑,藏族人可以免费参看,而外地游客则必须购买门票。同时,对于热点建筑,存在门票供不应求,黄牛严重扰乱市场的情况,例如布达拉宫的每日门票发放有限,黄牛会从头一天晚上开始占座排队抢票,次日将门票高价倒卖给游客,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黄牛数量巨大,游客不从黄牛手上几乎买不到票。而同时,票价也十分脱离群众。在旅游纪念品市场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也较大。以游客购买的佛佛珠为例,传统藏民居住的地区,佛珠主要起着参拜的作用,随着市场发展,作为礼器的佛珠,也可以用于商品交换。不仅如此,玛尼石、藏刀、唐卡、佛像、法器等等也进入了市场,从文化角度的意义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教的世俗化和商品化,削弱其神圣性。

三、结语及展望

在旅游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寺院生活在时间上的分割以及僧人们两方面工作的消长相换,导致了宗教本身以及很多的宗教习惯、仪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很虔诚的信众与一心向佛的古秀拉们坚持着他们的追求,努力维持着宗教的神圣与崇高。寺庙在藏传佛教中不仅是修行和拜佛的场所,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藏族群众非常重视寺庙建设,在藏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往往房屋破败,人们衣着简朴,但不论大小的寺庙都修建的金碧辉煌高大雄伟,俨然是当地最华丽的建筑。虽然藏区的放牧、耕作条件艰苦,但每逢兴修或重建寺庙,大部分藏民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无偿的去帮忙修建寺庙,并募捐钱财珠宝等。不仅是寺庙,每户藏民家中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小佛堂,每个家庭成员(除了女孩)都要供奉一个自己的小佛像,家中其他家具或许会陈旧破败,但小佛堂一定会干净整洁、精致大气、金碧辉煌,由母亲每日清理摆放祭品,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他们的信仰相当虔诚与坚定,他们修寺造佛,供养寺庙,将所有的钱财珠宝都捐献到寺庙当中,有的村子还会统一定期给寺院捐金,为大昭寺等村民常去的寺庙的佛像刷金。藏族人认为金钱是身外之物,他们死后不会为子孙留下分毫,而晚辈会将其全部财产捐献给他生前最喜爱去的寺庙。由此寺庙方能香火不断,香窑不绝。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当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游客对宗教、寺庙及风俗的影响,或者叫做冲击会越来越大,因此而导致的宗教去神圣化及世俗化的程度会越来越深,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可无论怎样,宗教都不会被世俗消灭,因为宗教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最可怕的人。从信仰及精神的角度来看,宗教仍有其积极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宗教习惯以及其所代表的宗教会以一种新的方式与世俗相辅相成,在一种新的条件下形成一种和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猜你喜欢

朝拜藏民藏区
古道散茶香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吐峪沟麻扎朝拜中的演变
马河●绘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