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技谋发展 政策引领促创新
2018-05-23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2017年8月,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牵头组织的“广西科技创新调研团”赴广西南宁、北海、百色三地,开展了以“科技创新政策行动在广西”为主题的“根在基层”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团共组织召开8场座谈会,与广西科技厅和南宁、北海、百色相关部门,以及当地20多家代表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入交流, 系统了解广西科技创新的总体情况及国家重点政策在当地的落实情况;考察参观了南宁高新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园区;实地调研了南南铝业、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和金穗农业等典型单位,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单位与科研人员对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政策的看法与意见。
调研区域基本情况
广西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 是全国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改革工作,以产业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带动全区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创新政策体系。2016年9月,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形成“ 1 + 8 ”系列政策体系,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新设立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至 2020年规模为50亿元,重点支持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建设。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激活科技创新要素。针对科技资源碎片化和科技项目聚集不够的问题, 调整优化区内13个厅局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整合形成新的5大科技计划体系,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科学研究的灵活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特点,建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使更多优质科研项目能够及时得到资助。下放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权限,研发团队和完成人可获成果转化收益所得70%至99%的奖励,大大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产业创新,增添发展新动能。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到产业化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将科技经费70%以上配置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已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 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力。如“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已应用于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138家大型企业。
四是强化平台构建,“双创”效果明显。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等加快建设,柳州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截至2016 年底,已认定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4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700多个市场主体,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 。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30家, 同比增长近30%。建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对接项目1578项,促成签订合作协议443 项。
五是狠抓重点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在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新出台了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重大专项等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研究制定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并成功产业化, 最高可获500万元补助。在税收激励创新方面,2015年和2016年,全区共有184户(次)企业享受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所得税1.8亿元;100户(次)企业享受了高新技术企業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超过2亿元。
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资源薄弱,高端人才匮乏。目前,广西在创新基础设施、科技人才队伍、资金支持等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广西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只有4家和3家,中科院直属的科研院所为零,科技创新基础难以支撑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每万人口拥有研发人员数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仅有2名院士、12名长江学者、18名“杰青”,如何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成为广西创新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时缺乏竞争力,所获国家科研经费和科技奖励都较少。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一方面,企业研发能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2 016 年,广西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 . 37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多停留在技术服务等层面, 尚未形成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是部分创新政策落实不理想,政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广西的绝大多数国有科技型企业尚未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部分企业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提取及分配受工资总额限制和约束。很多企业对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知晓度不高,对政策认识理解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该项普惠性政策。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国家出台的一些重大创新政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这其中有企业政策敏感度不高、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与管理部门政策宣传不够、协同推进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关。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吸引和集聚,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强基础”“增后劲”。建议广西积极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中央级企业进行资源对接和创新合作,重点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科技资源密集地区,吸引高端创新机构、人才、基地和平台等入桂集聚,在科研用地、税收业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群。推进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速培养出一批精尖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广西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精准对接,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绩效。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度和兑现率。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起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落实工作机制,加强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形成工作合力,定期研究解决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深。综合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和辅导力度,如网络宣传、媒体释疑、专题培训、“点对点”辅导等, 对政策内容要点、申报条件、流程和要求等进行细致解读,让更多受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四是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国内外创新科技合作。广西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建议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与东盟各国重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科技交流合作,建立畅通高效的科技成果对接机制,打造广西与东盟国际创新合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