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的壮丽篇章
2018-05-23隋福民巴斯·范鲁文韩锋
隋福民 巴斯·范鲁文 韩 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全球公认。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均资源和资本积累都不是很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持续了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壮丽一页。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改革开放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贫积弱,重拾历史荣光和大国自信。
GDP增长显著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GDP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较为迅速。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7%,远超同一时期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增长率。在同一时段,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7%,加拿大为2.5%,英国为2.3%,日本为2.2%,法国为1.9%,德国为1.8%,意大利为1.4%,尽管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
与金砖国家比较,中国的表现也是最优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最快。相比南非、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也都实现了较为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与中国相比,则大为逊色。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表现与其他四个国家就实现了显著的“分流”,即中国持续快速增长,而其他国家增速较缓慢,甚至还出现了停滞。其GDP总量的差距巨大。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差不多是其他四国总和6.5万亿的两倍(印度2.6万亿多;巴西2万亿多;俄罗斯1.5万亿多;南非不到3500亿)。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高GDP增长率也堪称奇迹。世界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长时期的经济增长。之前的40年间,即1938-1978年,日本的增速达到5.4%。从1945年算起,日本的增速达到7.6%。巴西在20世纪初期经济增速也是较快的。20世纪的最初38年,达到3.8%,接下来的40年,达到6.1%。但之后速度降低较快。从18世纪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表现显著。1700-1900年的200年间,美国的增速都是世界第一,平均增速达到3.7%。1820-1870年这5 0年间,增速超过了4 %。在美国之前,或者与美国几乎同步,英国、德国、法国经济也取得了增长,但是在1870年以前增速都不是很显著,基本上不超过2%。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侵略让中国的经济衰落到谷底,1850-187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的显著变化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当然,更大的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巨龙,正在获得新生。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正日益缩小。
人均GDP也有进步
当然,总量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人均也是第二的水平。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实现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是不容易的。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也是很大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了8260美元,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6个国家(地区)人均GNI排名中,我国为第93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116美元,排名为第70。这一数字与金砖四国的俄罗斯(8900美元)、巴西(8700美元)距离较近,超过了南非(5316美元),当然,与印度(1749美元)相比,我们更为自豪,印度只有我们的五分之一多。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较大。比如,美国的人均GDP在2016年为57000多美元,是我国的7倍;英、法、德、意、日等传统工业化强国,其人均GDP也要在40000美元左右,是我国的5倍;与排名世界第一的卢森堡的人均10万美元相比,则差距更大。当然,排名比较靠前以小国居多,与我们的可比性差一些。
一般而言,人口越多的国家,人均GDP的增长越困难。从2016年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口数量看,不难发现,总体上人口与人均GDP是负相关的关系。人口较少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卢森堡、瑞士、中国澳门、挪威、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较高。而人口较多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则人均GDP相对低。我们还超越了很多人口数量较少的国家,并且与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旗鼓相当。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相比,我们的水平还要好很多。
中国人均GDP的改善也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比较了20国集团内的国家的人均GDP增长率(1978年以后),不难发现,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表现最出色的。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GDP的增长和人均GDP的进步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的排序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不断攀升,从1970年的第8名,到2010年成為第2名。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GDP一直与加拿大不相上下。2000年,中国GDP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仅3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GDP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中国一直维持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不变。
虽然我国人均GDP绝对水平不高,但名次上的进步是明显的。曾几何时,石油生产国风光无限。但时至2017年,除了卡塔尔因为旅游还能维持较高水平的人均GDP之外,其他石油产出国的排名热点聚焦都大幅下滑。美国、西欧、北欧国家排名总体上升,美国上升8名、德国上升2名。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把持了最富有的前20名。排名上升较快的为中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韩国上升36位,新加坡上升27位,中国香港上升20位,中国台湾上升18位。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也表现良好。其中印度上升27位,巴西上升22位。当然,中国的表现是最优秀的。我们上升了65位,从1980年的第126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61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麦迪森历史数据库中的具体数据不完全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能够进一步上升到52位。中国成为近40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1980年中国人均GDP甚至比越南还低了一半,贫穷如老挝,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底层,而2017年中国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当然,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人均GDP从绝对数量上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2017年中国与日本在人均GDP上的差值接近3万美元,中国与美国在人均GDP上的差值约为5万多美元。即便到2023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差值依然非常巨大。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中国经济
不同国家GDP的不同变化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与印度、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几个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呈现的是一个相对崛起的状态。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员。我们成为20国集团成员之一,有的学者也用G2表达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来审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
首先是中国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比较。1 9 8 0年,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0.7%,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5%,而到了2017年,分别升至62%和14.5%。同时期,美国也在发展,而且在高科技等领域非常有实力。然而,中国发展更快,目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词汇。与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相比,也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进步。1980年,中国GDP为德国的35.9%,英国的50.5%,法国的43.3%,但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变为中国是德国的3.3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4.7倍。从人均角度看,中国的实力上升也很明显。
其次我们看中国和印度。长期以来,中印两国人口多、人均GDP低、GDP规模小。1980年,中国的人均GDP(309.4美元)与印度(276.4美元)基本持平。然而到了2017年,中国是印度(1982.7美元)的4.35倍。另一方面,从1980年到2017年,印度人口从6.86亿增至13.17亿(增幅为92.1%),增速超过中国(中国从9.87亿增至13.9亿,增幅为40.8%),但GDP规模的增长不及中国,两国差距从1.6倍扩大到4.6倍。
在东亚地区,中日两国的经济体量对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中国的GDP规模只有日本的28.1%,但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后增长率继续大幅领先日本,加上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2017年中国的GDP规模为日本的2.47倍,差距继续拉大。从1980年到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从只有日本的3.3%上升到22.5%。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的份额从1987年的峰值74.4%降至2017年的22.4%,而中国从1994年的谷值8.2%上升到2017年的55.2%。这反映了东亚经济格局的变化。
中国的变化带来了亚洲的变化,而亚洲的变化又带来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1 9 8 0年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位于美国和欧盟。当时欧盟整体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3 4 . 1 %,美国为2 5 . 7 % ,超过东亚的15.8%。东亚的主要经济体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1990年时,这种格局大体上未变。以后随着中国以及东亚经济的发展,到2 0 1 0年时,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占比与欧盟不断接近,并超越了美国。2013年,东亚占比则超越了欧盟和美國。2017年,东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27.3%,美国为2 4 . 3 % ,欧盟为21.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至2023年,东亚的占比将超过30%,将领先欧盟和美国近10个百分点。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东亚经济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世界经济体系和贸易体系角度来看,中国为更平衡的贸易体系做出了贡献。中国加入WTO前,发展中国家数量虽然多,但经济规模小,中国加入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优势强了很多,这是为世界经济体系做出的贡献。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榜样。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使7亿多人口脱了贫,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达到总体小康,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成为中高收入国家,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规模和步伐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发展和联动发展机遇,这也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
2 0 1 0 - 2 0 1 6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7.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而且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当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世界经济增长为负的时候,是中国作为发动机,将世界经济拉出了泥潭。
近年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一些大国还妄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我们认为,这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目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足、回旋余地广。中国拥有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人才红利不断积累并将持续释放。近年来,中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红利正逐渐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持续向好势头得到巩固。这说明,中国还能持续地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者隋福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巴斯·范鲁文为荷兰皇家科学院国际社会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韩锋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