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的美与崇高
2018-05-23万红芳张静冯春园
万红芳 张静 冯春园
[摘要]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十部剧描述了美国黑人在冷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寻找自我和梦想的故事。无论是从单部剧作的角度还是十部剧作为整体视角来看,威尔逊戏剧人物、情节和主题均实现了多样中的统一。借助内省和文化救赎的力量,剧中美国黑人实现了从痛感到快感的转化。
[关键词]奥古斯特·威尔逊;美;崇高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0180- 03
引 言
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卉‘斯特·威尔逊( 1945 - 2005)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剧坛最璀璨的一颗巨星。他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创作了十部剧本,将美国黑人近四百年的历史浓缩在整个二十世纪中,通过戏剧舞台史诗般地呈现在美国观众眼前。威尔逊多次获得包括普利策奖( Pulitzer Prize)、托尼奖( Tony Award)、纽约剧评界最佳戏剧奖(New York Drama Crities'Circle Award)等多项戏剧大奖,同时剧场票房收入也颇为可观。其中九部剧成功上演于百老汇剧院,只有《吉特利》上演于纽约第二舞台剧院。威尔逊之所以受到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认可,是因为他的创作主题是构建在全体人类共同情感期望的基础上的,体现了对美学的哲思,也是人的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其艺术魅力使然。
一、威尔逊戏剧的美——多样性与统一性
苏格兰哲学之父弗兰西斯·哈奇森( Francis Hutcheson)对美学做出经典论断,“多样中的统一( uniformity amidst varie-ty)”。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辅相成,统一性指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的或效果,多样性则是指组成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并不是雷同的。多样又统一,多样中不失和谐,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亦不混乱,才能给人以美感。威尔逊的十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多样性和统一性,因而是美的。
威尔逊的十部剧以美国黑人20世纪每一个十年为背景,描述了美国黑人在冷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寻找自我和梦想的故事。背景不同,主人公的经历不一,却统一于饱经苦难仍坚韧不屈的勇士精神。
《海洋之珍》以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为背景,主人公西特森偷偷逃离家乡阿拉巴马、冒着被奴隶主抓回去的重重风险、踏上前往北方“希望之乡”的迁移之途。在威尔逊的其他剧本中,一批又一批的南方黑人无一例外地带着和西特森极其相似的愿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北方这块梦想之地。以经济大萧条时期为背景的《钢琴课》讲述了博伊·威利来到北方的匹兹堡准备卖掉家里的钢琴,用这笔钱购置土地以建立独立经济地位的故事。《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黑人小号手莱维、《七把吉他琴》里的弗洛埃德都有着音乐家的梦想。《篱笆》中的特洛伊有着棒球运动员的梦想。《吉特利》写出了城市拆迁改造对黑人生活的影响。《乔·特纳来了又去了》中的主人公赫勒尔德·卢米斯在结束七年奴役之苦后北上寻妻。《两列火车飞奔》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匹兹堡某黑人社区的生存状态与经历的死亡。《电台高尔夫》展现了哈蒙德为了维护一所黑人民宅而放弃政界和商界的发展前程。
在威尔逊剧中,布鲁斯式的悲歌代代传唱。莱维因为音乐梦想破灭愤而错杀同伴;特洛伊棒从婚外恋中逃避现实失意,结果妻子与他分手、情人分娩时死去;卢米斯以旺祭宣泄了精神压力却无视家庭责任导致家庭的破裂;西特森因报复T厂不付工资而偷走钉子却使另一个无辜的黑人同胞布朗背上偷窃的骂名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弗洛埃德在遭到一连串的侮辱与歧视后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伙同黑人伙伴普奇抢劫银行,逃出后却死于黑人同胞哈德莱的大刀之下。《金·哈德莱二代》中的金·哈德莱在建立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受尽歧视,靠偷盗和赌博为生,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死于亲生母亲的枪口。
尽管遭遇社会不公,威尔逊剧中的人物没有人坐下来哀伤,而是努力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特洛伊虽然棒球梦幻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垃圾清扫工升为垃圾清运车司机,虽然工作地点仅仅是由卡车后方变为卡车前方,他仍十分自豪,急于告诉妻子这个好消息。金·哈德莱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饱尝偏见,但仍然期待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小苗。《吉特利》中的贝克管理着一家出租车公司,《电台高尔夫》中的哈蒙德已经是市长候选人,这足可以印证黑人的奋战精神。
威尔逊在谈到莱维这个人物时指出:“莱维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去努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的问题是,‘在一个拒绝让我对它的繁荣幸福做出贡献的社会中,我该如何生活——我该如何过这样的生活,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威尔逊让观众感受到的黑人是完整、复杂、并不弱小的人。
威尔逊戏剧有声有色。读他的剧作,布鲁斯的忧伤不绝于耳。无论是《篱笆》中的《一只叫做布鲁斯的忠实的老狗》,《海洋之珍》中的《去往白骨之城》,《钢琴课》中的《我希望你来帮助我》还是《金·哈德莱二代》中的《夕阳中的红帆》。威尔逊说,“布鲁斯是种肯定生命的音乐”,融合布鲁斯音乐元素,威尔逊作品奏响了黑人生活乐章。布鲁斯是黑人生活的主旋律,承载着忧伤,也赋予黑人疗伤的力量。仿效罗马尔·比尔登( Ro-mare Bearden)拼贴画的风格,威尔逊作品意象丰富、人物鲜活。火车、栅栏、钢琴、种子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作品中的人物怀着梦想,走在社会边缘和天地之间,组成了一幅四百年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就十部剧的任何一部而言,威尔逊在人物安排上大都设置了讲故事的人、恶作剧人物和聪明的智者,这些人成就了戏剧的完整与多样。讲故事的人包括《篱笆》中的特洛伊、《钢琴课》中的多克等。他们讲述着美国黑人奴役之苦、伤痛的过去。恶作剧人物有《两列火车飞奔》中的斯特林,《乔·特纳来了又去了》中的杰里米等。他们以聪明机智社会的不公,以使自己更好地活在当下。聪明的智者如《乔·特纳来了又去了》中的拜鲁姆、《两列火车飞奔》中的霍洛韦、《篱笆》中的波诺,当然还包括黑人精神之母昂特·埃斯特。他们给悲愤中的黑人同胞以精神指引。形形色色的人物合并起来统一于非洲神话人物埃苏一埃拉巴拉(Esu Elegba)。埃苏一埃拉巴拉本身具有多样化的性格特征:他是善于言辞的语言学家,是具有狡猾、欺骗、诱惑一面的惡作剧精灵,是站在十字路口的引路人。
二、威尔逊戏剧的崇高
美与崇高是美学的两大基本范畴。埃德蒙·伯克( Ed-mund Burke)认为美的事物为人所熟悉、易于理锯并且带给人快感。崇高的对象展现出潜在的危险、痛苦、可怕、晦暗,挑战我们的感知能力,带给我们一种敬畏的喜悦。复杂的艺术作品可以既包含美又包含崇高。威尔逊的戏剧作品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剧作家描述的黑人的种种悲惨遭遇并不是为了强调黑人的痛感,却是充满神圣感、净化与升华,并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被崇高所照亮的、激奋昂扬的意象世界。
威尔逊剧中黑人实现这种痛感到神圣的转化,靠的是内省和文化救赎的力量。希特森来到精神之母昂特·埃斯特的家,不偷不抢,只因为听说“昂特·埃斯特可以洗刷他的灵魂”。黑人同胞布朗替自己背上骂名而跳河白尽使希特森备受煎熬。他“觉得心里有个破洞”,他“不想去地狱”,而且“每当有坏事发生在他身上,母亲就会哭泣”。在昂特·埃斯特的洗礼仪式上,希特森乘着“海洋之珍”号纸船,乘风破浪去往白骨之城,拼尽全力,使“事实大白于天下”,“灵魂得到洗刷”,并“感到内心不再有空洞”。希特森的救赎过程一直有歌声相伴,他自己也哼唱起一首母亲教给他的非洲摇篮曲。救赎后的希特森勇敢地加入与黑人警察凯撒斗争的行列。《吉特利》中,贝克的儿子布斯特因与白人女孩纠缠锒铛入狱从而葬送前程,母亲因悲伤过度郁郁而终。觉醒后的布斯特以父为荣,并继承父亲遗志,做好保卫出租车站点的准备,肩负起继续为黑人社区服务的重要使命。《篱笆》中的特洛伊,少年时常被父亲鞭打,心爱的女孩也被父亲抢走,但自己在北方饱经生活不易之苦后,对父亲养家糊口的责任感充满感激,并把这唯一的宝贵的家族精神遗产传递给后代。《钢琴课》中的钢琴,刻有博伊·威利家族被奴隶主欺凌的苦难历史,当伯妮斯勇敢地再度弹奏起来,当博伊·威利放弃卖掉传家宝的念头,姐弟二人重拾先祖文化遗产,双双获得救赎。此外,我们还看到,《两列火车飞奔》中,人过狱、时而偷偷摸摸但爱恨分明的斯特林多次教有智力障碍的汉伯恩说出自信的口号“黑人是美的”。金·哈德莱二代虽然自己生计窘迫,仍坚持“每周为昂特·埃斯特买药”。在威尔逊的笔下,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里,美国黑人的痛苦生活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太大改观,伴随他们的往往是失落的夢想。然而有了精神之母昂特·埃斯特的指引,有了黑人文化传统的滋养,束缚心灵自由的障碍得以祛除。读来令人心情激荡、思想得到升华。
在内森·格兰特( Nathan L.Crant)的访谈中,威尔逊明确表示:“救赎首先来自于自我。然后你才能感谢耶稣赋予你拯救自己的力量。但是黑人总是寻找来自他们自身以外的东西,以便能够对他们的救赎产生影响或改变他们在世界上的状况。如果你等待别人来进行救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作为对比,威尔逊在剧中也刻画了一些完全被危险、痛苦、晦暗所包围而没有获得救赎的形象。最具代表的莫过于黑人小号手莱维。八岁的他不仅亲眼目睹了白人轮奸他母亲的场景,遭受了白人在他胸口留下的刀疤,而且复仇的父亲也被白人活活烧死。梦魇般的童年如影随形,被白人唱片制作人接纳、通向成功的期望又落空。无处泄愤的莱维,最终因为黑人同伴乐手托莱多不小心踩了一下他的新鞋而拔刀相向,从而堕为杀人凶手。金?哈德莱二代的生母露比,一生被哀伤所笼罩。年轻时,她的两个情人相互厮杀,儿子的生父被枪杀。迫于生计,露比嫁给一个叫哈德莱的老头。儿子出生,露比又无心照顾,把儿子扔给露易丝抚养。金对露比喊出的唯一一声“妈妈”是露比的子弹射向金的瞬间。他们的悲剧在于没有认清现实环境和时代发展潮流,没有认识自己以获得尊严和力量。实际上,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求得立足和生存所必要的发展空间,依靠的都是白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思想精髓。
结语
尽管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奥古斯特·威尔逊首先是一位艺术家。在受访时他说:“我认为在我为任何别的观众创作之前,我必须先满足自己身为艺术家的要求。所以我把我的作品看作是一个艺术品,我必须要对它满意。我既不是为黑人也不是为白人而创作;我书写的是美国的黑人经验。因为它是一种人类经验,所以这种经验具有通用的普适性。”威尔逊的戏剧作品与其说是文学的,不如说是社会学的。他有关非裔美国人的历史、现实、心理的种种剖析和描绘,除了带来艺术美感之外,更贻人以民族的认知和人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Roholt ,Tiger C.艺术哲学核心术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3,83 - 84.
[2] Powers,Kim. "An Interview with August Wilson.”Conversations with August Wilson. Ed. Jackson R.Bryer and Mary C.Hatrig[M]. Jackson: UP of Mississippi, 2006:7.
[3] Sheppard, Vera.“August Wilson:An Interview.”Conversations with August Wilson. Ed. Jackson R.Bryer ancl Mary C. HartiglM]. Jackson: UP of Mississippl,2006.
[4] Wilson, August. Cem of che Ocean[M].NY;Plume,2006:20 ,23 ,69 ,73.
[5] Wilson, August. TWO Trains Running[M ] . NY: Plume,1992 :57 ,64.
[6] Wilson, August. King HedlP.y Il[ M] . NY :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lnc. ,2005. 21.
[7] Crant,Nathan L. " Men, Women,and Culture :A C.onversation with August Wilson. " Conversations with August Wilson. Ed. JacksonR. Bryer and Mary C. Hartig[ M ] . Jackson : UP of Mississippl,200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