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托举百姓“幸福感”
——专访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汉

2018-05-23

中国民政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幸福感

武汉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社会救助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基层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新出彩,荣获湖北省民政重点工作量化评估第一名。2018年,武汉民政系统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哪?民政人如何事半功倍地开展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汉。

记者: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过去的一年,武汉民政取得了哪些可圈可点的成绩?

李国汉:2017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跟群众期盼,紧抓改革攻坚,充分挖掘资源,整合各类资金共56亿元,全面推动民政事业提速拓面、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工作水平提质增效。

我们以托底线为根本,继续大幅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救助保障标准平均增幅达到32.24%,为历年来之最;同时,全面推进按标施保,开展社会救助大数据核查,清退超标家庭8000余户,发放低保救助金7.58亿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我们以惠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改革,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试点推进并探索形成“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等发展模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超过90%,全市护理型床位在养老床位总数占比超过30%;成功实施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网上帮办,实现费用减免、时间提速、方式便捷,受到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的高度肯定;市社会福利院PPP项目被评为国家和省级PPP示范项目,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荣获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认证,我市成为国家级养老改革试点项目最多的城市。

我们以促发展为主线,启动274个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创建,推进100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社区治理创新的“武汉模式”不断集成;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居民自治、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村改居蝶变、武昌区中南街“三方联动”等创新实践被中央媒体集中报道。

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优化为民服务程序,最大限度地缩短办事时限,开发建设“互联网+民政服务”信息化平台,尽可能地让群众办事时少跑腿。

经过努力,我市民政工作实现持续、快速、创新发展,市民政局荣获全省民政重点工作量化评估第一名,被评为全市综合考评立功单位,人民群众尤其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我市位列中央电视台等评定的“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榜首。

李国汉局长调研了解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

记者:武汉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立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为广泛的民生治理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与群众美好期盼相呼应、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实现这一目标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李国汉:武汉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既紧扣了武汉实际,又能科学引领未来五年创新发展。实现规划目标,我觉得既面临艰巨的挑战,又适逢良好的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和内在短板两个方面。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尤其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消化产能过剩将会出现新的困难人群,基本民生保障任务必将更加繁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政托底保障必将担当重任;强化“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寄予民政更高期待。这些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决定了民政事业在“十三五”时期任务艰巨,必须奋力拼搏。从民政自身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经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我市民政工作具备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但走进新时代,武汉民政工作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一是在发展水平上,低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不够多元、资源匹配还不能精准;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二是在工作落实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对标群众呼声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在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的作风需进一步改进,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当然,实现规划目标,我们也有必胜的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尤其是具体提出了老龄事业、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以及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民政工作重点。这些发展蓝图和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了民政的基础地位、保障功能和调节作用。二是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正确指导。近年来,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多次来我市调研民政工作,给予我们鼓励、指导和鞭策。三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在规划部署上高度关注民政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年均至少5次以上专题研究民政工作,民政经费安排年增长率达到22%,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和项目落地。这样良好的创新发展和干事创业环境,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四大关键时点汇聚,请问武汉民政将采取哪些改革举措?

李国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持续探索、接力奋进,组织推动武汉民政改革再深化、再攻坚、再出彩。

今年,为了紧紧牵住改革这个“牛鼻子”,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思想发动,凝聚以改革促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强化全局系统改革意识,坚持突出改革主题,以更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民政改革,以更多的成果集成一批武汉模式和经验,奋力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二是抓方案谋划,以问题导向确定改革方向。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头组织开展各分管领域的改革谋划工作,重点聚焦养老问题、社会治理热点,精心研究确定新年度改革的突破方向和具体落实举措,已经调研制订了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领导领衔推进的改革排头兵项目、15项市级重点改革项目、11项民政自主改革项目的30项民政重点改革任务清单。三是抓领导带头,以示范效应带动全面深化。我作为民政局长,积极践行“主要领导亲历亲为抓改革”的要求,将“推动养老事业产业改革”这项最重、最难的改革任务直接抓在手上,在制订养老改革方案时牵头研究、关键环节亲自协调、推进情况跟踪督导,并对全局改革项目方案逐一研究审定。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机关处室、局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都肩负推动落实改革项目的工作任务,形成了全员上阵、责任上肩、攻坚上手的推动改革工作格局。四是抓责任担当,以主动作为确保落地见效。当前,全局上下正组织深入社区、村以及服务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抓紧细化各个改革项目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努力促进改革工作落细落准落实。下一步,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宗旨,围绕兜住“底线民生”、提升“品质民生”、构建“幸福民生”,不断完善全面托底的救助保障体系、供需对接的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均等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托底作用。

记者:武汉民政“三办”改革方案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市政务服务中心民政服务事项中“网上办”“一次办”达100%;民政审批服务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277天......您也被评为全市“2017年度最佳领导干部”。请您谈谈优秀干部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李国汉:能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做一些善事、好事、实事,既是我的应尽之责,也是难得的缘分和福气。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牢记组织和人民的重托,恪尽职守,改革创新,努力让困难群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有归属感。就民政工作岗位来讲,我觉得既平凡,又特殊,但要想做好,应该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素质:

一是要有政治意识,做忠诚坚定的明白人。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民政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实践,要增强民政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用政治思维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推动工作。

二是要有公仆意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民政干部要有公仆意识,坚持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切实用真心、下苦功、见成效。

三是要有担当意识,做困难群众的代言人。相对于经济发展、项目投资、安全稳定来看,民生事业发展应该受到更高的重视。民政干部要勇于做困难群众的代言人,及时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想所急,及时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是要有创新意识,做改革进取的潮头人。当前,民政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从改革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突破。民政干部必须加强学习研究,强化市场观念,提高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化机制创新,用新思维、新办法破解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障碍和难题。

五是要有底线意识,做廉洁为民的干净人。民政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本职所在,但如果不能守牢底线,就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要恪守为政之德,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清廉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资格,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记者:民政工作任务繁杂,点多面广,运用科学的方法十分重要,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李国汉:民政工作领域比较宽泛、业务多元,有20多个大项100多个小项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各项业务之间没有关联性,确实可以说是点多面广,纷繁复杂。正所谓,从事民政工作,一年不生,十年不精。我到民政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工作思路、能力以及作风都迫切需切提高。这一年来,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只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促全局,在服务大局中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民政事业的支持,步子才能走得快。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生再次成为党中央着力的重点、民众关注的焦点、社会舆论的热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民政部门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融入改革大潮,用真抓实干打开百姓幸福之门。

只有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求突破,在服务民生中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水平,步子才能走得好。善弈者谋势。当前,最大的“势”就是改革。面对新的改革洪流,我们必须顺势而动,因机以发,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把改革贯穿于工作的诸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真正使改革成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加油站和破冰船。

只有始终坚持保障民生抓根本,在为民解困中逐步实现幸福城市的宏大目标,步子才能走得实。民政工作要高度聚焦“民”这个字。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坚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事业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只有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发展,在协作共赢中实现多元治理,步子才能走得远。在工作理念上,要推动单向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通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有效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居民多元共治的生动局面和整体效应。在发展手段上,要推动政府主办向市场驱动转变,建立市场管效率、政府管公平的新型发展模式。在保障方式上,要推动单向突破向系统配套转变,加强民生保障与社会救助的精准化和一体化建设。

只有始终坚持抓好队伍谋长远,在建章立制中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后劲,步子才能走得稳。事业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关键在人、在能力、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标准,坚持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一起抓、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一起抓、严格要求和激励关爱干部一起抓,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民政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幸福感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