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仿写活动实践初探

2018-05-23柏天乐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连接词语篇句型

■柏天乐

模仿学习性写作因为有模式可套用,所以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此,教师设计有效的仿写活动,能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并归纳出语言规则及其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仿写活动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之前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从而了解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因此,教师的仿写活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掌握经典句型,勤练勤讲

阅读是积累和理解目标语言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目标语言的输出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两者的同步发展,并持之以恒(卞金华,2013)。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篇Reading文字材料中都有许多经典句型,教师可以在Reading的新授课和复习课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灵活运用经典句型,加深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文中的语言点。

1.直接提问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直接得出答案。如在9A Unit 7 Films中的Reading一课,学习Audrey Hepburn这篇文章时,教师教授not only…but also…这一句型,可以直接提问:“Who is Audrey Hepburn?”学生在通读文章后,可以迅速回答:a dancer,a model,an actress,a humanitarian。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将四个答案整合为:She is not only a dancer,but al⁃so a model.She is not only a talented actress,but also a great humanitarian.

通过出示例句,让学生学习连接词的用法并造句。如:Audrey Hepburn is well known not only in America,but also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ir parents like Audrey Hepburn.或者对这一句型也可以直接问:“Why do we think Audrey Hepburn is not only a great ac⁃tress but also a great humanitarian?”让学生深刻体会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

2.对比呈现法。

这是将几组句子直接呈现,让学生在对句子的反复比较中观察短语、句型的用法。如put one’s effort into和devote sth.to,教师可直接投影呈现课本原句,让学生根据原句体会这组动词短语的用法,再进行仿句和同义句转换练习,达到口头巩固的作用。如:The famous actor put much of his effort into the film industry.The fa⁃mous actor devoted much of his time to the film in⁃dustry.学生在仿句和同义句转换中能更好地抓住句型特征,并在反复的口头操练中逐渐掌握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3.情景创设法。

情景创设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情景,辅之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如临其境。在9A Unit 8 A detective story第二课时中,教师将语言点的教学与《爸爸去哪儿》这一热门节目相结合,截取恰当的图片进行有效铺垫,让学生在回味故事情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重要语言点。如:Tian Liang confirmed that Cindy found a _____bird on her trip,she tried her best to save it.But unluckily,the little bird at last.She didn’t believe that the bird was_____.She cried and the _____of the bird made her very sad.(死亡)

又如8A Unit 4 Do it yourself第二课时中,教师可以从实物入手,联系自身喜好,在与学生的问答中解决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二、解析范文,搭建框架

学生要想把已掌握的词汇、句型融会贯通并进行仿写,应当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的解读与归纳。学生依据已经熟知的阅读文本,了解英语和汉语文章语篇模式的异同点,分析范文结构,弄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根据文体结构规律去写作。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寻找主题句、关键词,归纳段落大意,理解和运用句法、词法、修辞,进行篇章结构和图表信息分析,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列出关键词、归纳和组织语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对整体文章结构进行谋篇布局。

1.关注主题句。

英语文章一般结构简练,主题句鲜明,每个主题句后往往以事例或细节作为支撑,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学生在写作初级阶段如果能恰当运用主题句,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句来体会其提纲挈领的作用。如8A Unit 6 Bird⁃watching Reading中,Zhalong Nature Reserve i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It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wetlands.如果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句,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有写主题句的意识。

2.关注连接词。

从语篇的角度看,教师在辅导学生写作时,应注意适当运用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即关联词、连接性副词以及一些介词和短语等。英语连接词具有重要的语言建构功能,能标示语段的分隔,表明段落的逻辑关系,实现语篇上下衔接的连贯性。虽然不少学生能写出句式完整、内容充实的作文,但句与句之间容易缺乏连贯性,教材语篇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连接词,并适时对连接词进行总结和归类。例如:and,too,as well as等表示并列;because,so等表示因果;but,however等表示转折……学生若能做到学以致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3.关注语篇结构。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条理性和结构性不强的现象。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语篇的整体结构,明确写作思路及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教师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能在细节处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类似文章的写法。

4.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语篇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这些选文体现了不同的文体特征,值得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也有利于学生写作不同的文体。如在时态方面,记叙文、日记多用一般过去时;说明文、介绍等用一般现在时;计划等用一般将来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关注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尤其是英文书信的格式,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是非常有用的。

三、口头复述,夯实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复述能力是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Reading文章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同时为写作打下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框架,设置复述课文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词,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简短的口头作文训练。比如Zhalong Nature Reserve这篇Reading,文章长,生词多,语言点多,但通过运用关键词、关键句型,加上教师的铺垫和引导,学生复述的效果很好。笔者归纳了一些在复述环节中应注意的要点。

1.根据文章段落结构,呈现关键词。

2.根据关键词和相关段意,示范复述。

3.给出足够时间,辅导复述。

4.凭借小组合作,鼓励人人参与。

“口头复述”实则是一次口头作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句式。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写作提前做好准备。

四、小组研讨,师生互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适当地加入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沟通,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初中生实现初高中的写作技能衔接。

比如在9A Unit 7 Reading这篇介绍明星Au⁃drey Hepburn的文章中,学生都有话可讲,在进行Discussion这一步骤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以下讨论环节:

1.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How long did Hepburn’s successful career(1951-1991)last?What made Audrey Hepburn so successful?What can we learn from Audrey Hep⁃burn?

教师将既有意义又符合学生讨论范畴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让几位学生代表小组成员发表看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尽量使用:I think….In my opinion,….As we students,we should….In a word,….

让学生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多运用关联词,形成语感,这样可以为写作做好功课,积累语言素材。

五、当堂写作,及时训练

现有的初中英语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话题,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版块”,但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课堂上阅读的处理重点也放在讲解词句的语法知识和背诵重点句上,写作则留作作业回家完成。由于写作有难度,时间不能保证,又缺乏系统、高效的写作训练,许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无法达到大纲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版块”,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采用读后当堂写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熟悉写作的过程,为独立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教师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学生才能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

六、师生互评,资源共享

根据前面几个教学步骤,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语篇的练笔环节。具体设置如下:

1.独立书写。

因为话题刚讨论完,学生对这些句型的使用比较熟悉,听、思考、讨论、说、写,环环相扣。

2.集体点评。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发现写作时会犯的一些共性错误,如时态错误、语法错误等,又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写的优美的句子,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同时给学生提供点评的评价表,让学生有“表”可依(见下图)。

3.小组互评。

让学生尝试根据“语言运用能力参考评价表”去评价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互评中去发现、提出、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4.独立修改。

根据同学的点评进行恰当修改,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或同学及时给予帮助。

5.展示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可以直接投影展示,也可以让学生将修改好的小语篇重新誊写,张贴于班级英语角展示。这是一个激励机制,能帮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从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七、跟踪反馈,拓展教学

在阅读后设计写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写,更多运用阅读中新学的单词、词组。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灵活设计写作活动,这对学生的记忆训练、思维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作品,检测其是否用到重点语言知识,也可以在后期通过增加相关话题或同步阅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量,为最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以新课标为导向,合理设计品读与仿写教学环节,努力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渠道,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多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事可叙,实现读写并举、读写共赢。

猜你喜欢

连接词语篇句型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宾语从句的语序
典型句型大聚会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麻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