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为例

2018-05-23岳亚军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评价

■岳亚军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教学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一综合性品质的养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个体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求索的精神上。因为只有具备对知识积极求索的态度,才能积蓄探究科学知识和改善生活的力量。其次,表现在灵活的认知策略与行动效率上。独特的认知策略,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不再是简单的记忆信息或积累经验,而是一种结构化、程序化的意义建构。它使知识“活”起来,从而提高行动效率。第三,表现在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认知上。有了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认知,才有知识的网络化和结构化,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顺畅程度。第四,表现在敏锐的洞察力与良好的心智模式上。这也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关于单元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有这样的描述:“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单位。单元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与构成的。”我们所说的语文单元教学,就是不再把文本当作学生在研习、模仿甚至膜拜后到达的终点,而是学生面对生活与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辅助性材料。文本的作用从示范转向了支架,抓住文本得以成为支架的“支点”,撬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一支点,不是指向单篇课文,而是一个单元的整体。它是以明确的单元主题为导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补充,创设基于生活和经验的情境,以任务来驱动,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形式。

以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旨归的语文单元教学,至少应该具备下列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学习问题化。学习在原始的状态下总是围绕问题开始的。在孩子心中,总有“无穷的新鲜事”,问题是孩子自主探索的小舟,是导引知识的线索,是产生新知的来源,是验证知识和能力的试金石。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习问题化是教师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最重要手段,它打破了传统的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中心的设计方式,通过单元主题统整,将学习活动进行问题化的模块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活元认知,促进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及生成探究性问题。

第二,问题情境化。学习内容如果不是重在记忆孤立零散的事实,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运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以任务来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情境化的学习实践之中,那就有可能提升能力,发展素养。正如希腊学者斯特拉·沃斯尼亚道指出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意义建构;学习主要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应参与到他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在文化上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中去,才有价值。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化学习情境,首先是设计好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其次是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此情境下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性学习。

第三,知识结构化。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图式影响人们对所呈现信息的理解,因为它可以提供有助于理解的背景知识,也可以使人们超越给定的信息,做出预测和推理。图式还具有迁移功能,使人们习得新知、解决新问题。正如Best指出的:“图式知识一旦被激活,就能引导问题解决者以特定的方式搜寻问题空间,寻找问题的有关特征。”图式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知识结构化的方式就是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设计安排“梳理与拓展”的学习环节,促使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一次全面的回顾,形成一种认知图式,不仅提升知识的建构能力,更发展思维能力。

第四,支撑信息化。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支撑:一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跨时空的交流学习空间,二是提供认知和知识管理工具。语文学习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后,就能扩大语文课堂学习的有限时空,向线下学习的时空扩展,让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五,教学评一体化。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阻碍了教学向纵深推进。从教师的视角来看,科学的课程思维需要我们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其实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用课程的思维来思考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强调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不仅关注对认知的评价,也关注对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维度以及心理动力技能的评价。我们要注重将评价整合到学习过程之中,倡导学习过程就是评价过程,学生既是受评者,也是评价者,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化的、解释性的、基于表现的、参与式的智慧评价,进而实现由“关于学习的评价”走向“促进学习的评价”。

上述五者,不是单元教学的五个方面,而是一个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系统,通过问题化导向、情境化设计、结构化整合、信息化支撑和一体化评价,帮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下面试以人教版九(下)语文教材第二单元3个课时的整体设计和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实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安排的阅读文章有《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这四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中外不同社会生活背景下的人文风俗画,以及普通人物的不同生存状态和生活遭遇。虽然教材的编者认为,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但是我们认为,九年级的小说教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学习,于是我们从这三个角度对单元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

这样的整体设计,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情境下的任务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的教学要求,依据小说三要素为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以“叹问生命”为主题,以“我们都是电影人”为情境,设计了三个情境任务:第一课时,通过编剧来相会、编剧谈情节、编剧抒心声这三个具体的任务弄清小说的故事;第二课时,通过了解预告片、制作预告片、展示预告片、着色预告片的任务安排,把握人物特征;第三课时,以影迷见面会为场景,以叹问生死、叹问生存和叹问生命为任务,来探究小说的要义。3个课时的任务设计聚焦了小说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将学习问题情境化,将情境问题任务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目标任务下的活动设计。

目标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同时强调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作用。例如,在“叹问生死”的学习任务里,我们设计了“人物命运大不同”“聚焦孔乙己的生死”“聚焦孔乙己的死因”这三个学习活动,从认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分析,为探究小说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3.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已经无须赘言。在教学互动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那么对提高教学效能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编剧来相会”为例,教师通过平板电脑让学生熟悉情节,提供胶片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补充;又如在“制作预告片”这个学习任务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运用平板电脑和现有的素材现场录制预告片。上述任务的发布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真正契合了杜威提倡的“在做中学”这一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互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于即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局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而且有一个突出优点,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实时和客观的评价,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师根据学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