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用屏幕去活!
2018-05-23王亚敏
现在,我们作为人,在数亿“群”众的微信屏幕中,要如何好好地生活下去?作为“AMNUA国际计划”的一个活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邀请和组织了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南京的现场讲演和讨论活动“屏幕”(Screen),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电影馆协助举办。
“我们今天生活在屏幕之间——各种各样的屏幕:电影、电视、计算机、智能手机,还可以算上谷歌眼镜、GPS系统、增强现实……等等。所有这些屏幕同时也成了交互界面,它们带来了什么?它们的出现被刻入了一个过程,我们将这个过程叫做语法化,它是精神与时间内容的外在化与空间化,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屏幕上敲击出的这个现实,这个就在我们读到这行屏幕文字时刻的现实生活,它迫使我们思考:
在今天的数码威权下,我们一刻不停地,现实地活在屏幕之间。一旦被迫和屏幕分离,我们也许会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因为身体只能以现实生活的形式存在。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如何自我教育和活出新生?是的,不是仅仅在屏幕之间去活,而是要用屏幕去活。因为我们不能从中脱身,我们不需要从中脱身,我们必须投身于此,共同刻苦地触摸锻炼,去锤炼出新生活,你知道一个身体的本领!
左·“屏幕”活动海报 2018年
右·贝尔纳·斯蒂格勒在“Screen”讲演现场 2018年
斯蒂格勒讲演文本摘录:
书写屏幕的生成通过一种完全反思过的诠释学构成了一种更新注解,重新连结“妙评” 的机会,更新那种曾经促成欧洲的文字共和国的东西,与之再次连接,它通过将争议作为它个体化的动态原则,可以构成了一个新的批判空间。”
“我们认为今天要在簇拥的屏幕中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有一个好的生活,一种积极的生活(vita activa),或者在贝恩斯以及胡芙华所描述的算法管理术下好好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抓住由这些屏幕许诺的一个新的诠释学时代,它们以网络的形式操作,成为数据经济强迫性的界面。然而,这些屏幕在现在这一刻,都只是熵性的,而非诠释学的元素——而非我所生造的词:负熵。”
“乔纳森·克拉里( Jonathan Crary)最近出版了一本书《24/7》,里面他描述了一个由屏幕所包围起来的世界,这也标志了他所谓的24/7资本主义。通过摧毁所有的日期性( calendarités),特别是所有的间歇性,妨碍睡觉和做梦,引致一种无休止的精疲力尽,以及一个地狱——我相信这正是我所见到的。”
“这种“抢先” 由各种各样的自动装置所操作, 这些操作是基于利用网络的效用来做的用户归档、 搜索器、 社会工程, 和超快速的算法来截取、 引导, 以及疏导这些痕迹,它的速度比起用户生产和归档的速度还要快。 结果24/7的资本主义的书写屏幕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光时的表演性。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抢先之所以可能, 是因为它将理智的分析功能判给了电脑化的自动性,所以造成了康德所谓的理性的短路。”(许煜 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