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玛目广场象征伊斯兰文明的世界第二大广场
2018-05-23
据说在萨法维王朝时,每当有外国使团来伊斯法罕宫廷拜谒,官员们就会把使团带到伊玛目广场北侧的入口:只见大门洞开,宽阔的广场徐徐展现,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都会为之震惊。
左右页图:伊玛目广场是当地人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这里有漂亮的花园、精美的清真寺和华丽的宫殿,以及咖啡馆、店铺、餐厅灯现代设施,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不过,对于世界上的第二大广场,很多人或许就回答不出来了。其实,不论是伊朗人,还是全球闻名的旅游指南《孤独星球》,都会给你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位于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原名“国王广场”,也称“世界之半广场”。这座广场长560米,宽160米,环绕着4座宏伟壮观的伊斯兰古建筑,而4座建筑之间有双层拱券走廊连接串通,使伊玛目广场展现出宏大的气魄和无与伦比的纵深感。据说在萨法维王朝时,每当有外国使团来伊斯法罕宫廷拜谒,官员们就会把使团带到广场北侧的入口:只见大门洞开,宽阔的广场徐徐展现,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都会为之震惊。
与世界上大多数广场不同的是,伊玛目广场基本上是以绿茵茵的草地和众多的花圃所组成,因此它显得格外地具有清新的自然气息。如果站在广场西面的王宫门楼上鸟瞰整个广场,会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那一排高大的水柱向蓝天射去,其激越的水珠组成雾茫茫的景象在太阳的光辉下交织成一片彩虹。广场的四周环以两层楼高的连环拱廊骑楼,拱廊骑楼里面的商铺一家接着一家,那里陈列着传统的波斯手工艺品,比如铜器、绘画、首饰、陶器、木器等,琳琅满目。
说到伊玛目广场,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建造者——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在伊斯兰历史上,阿巴斯大帝与苏莱曼大帝和阿克巴大帝齐名,被美国历史学家、《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誉为“萨法维王朝最杰出的统治者”。萨法维王朝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中间时期,被视为该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作为第五代君主的阿巴斯大帝(1587—1629年在位),则为现代伊朗的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伊斯兰教什叶派也被确立为国教。
右页图:伊玛目清真寺建于波斯帝国的萨法维王朝时期(1501年-1736年),华丽繁复的图案装饰、细腻柔滑的大理石、瑰丽缤纷的壁画和装潢,使得这座清真寺成为波斯文明孕育的最美建筑之一。
阿巴斯大帝在位时期,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扩展领土,造就了一个疆土辽阔的波斯帝国:其疆域西起两河流域,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波斯湾,北靠高加索山脉,是波斯帝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伊玛目广场上面向不同方位的4座建筑,代表了伊朗社会的三个重要组成因素:北侧的巴扎(意为“集市”)代表了商人阶层,他们构成了伊朗的经济支柱,西侧的王宫代表了世俗的权力,而南侧和东侧的清真寺——居于广场最重要位置的建筑则代表了伊斯兰神权在该国的绝对主宰地位。
其实,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斯法罕就已初具城市规模,但直到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时期,这座城市才真正兴盛起来:1598年,阿巴斯大帝大败乌兹别克人,解除了来自东北方的威胁,便将首都从西北部的加兹温迁到中部的伊斯法罕。新都初立,百废俱兴,在阿巴斯大帝的领导下,伊斯法罕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壮观的伊玛目广场即建成于这一时期。
建成后的伊玛目广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广场之一,国王在此举行宏大的宫廷仪式与节庆盛典,广场上至今还保留着当时马球比赛用的球门石杆。当时,国王立于广场西侧的阿里卡普宫高台之上,台下广场礼乐阵阵,人群欢舞,萨法维王朝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在伊玛目广场的北面是无与伦比的伊玛目清真寺(原来叫国王清真寺),这是伊朗清真寺建筑中的精品,也是艺术和建筑的伟大结晶,由阿巴斯大帝下令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们花了27年时间修建而成,因此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而广场的东面是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该清真寺得名于卢特夫拉长老,他是皇帝非常敬重的黎巴嫩学者。这座清真寺的巨大圆顶是用一圈厚达一米七的砖墙支撑的,圆顶建筑的外表被饰以花卉主题和各式阿拉伯风格装饰,均以白色釉砖镶嵌细工拼出阿拉伯书法体铭文,还被衬以青金石色的底色,异常精美。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将广场更名为“伊玛目广场”,同年,联合国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