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

2018-05-22宋笑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画多元化发展

宋笑非

[摘 要]儿童题材中国画是以儿童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中国画作品,强调童真稚趣,表述一种自然、纯净的状态。教师可从历代作品的传统表现技法到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再到当代开放探索性实践的经过进行探究。

[关键词]儿童题材;中国画;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20-02

儿童题材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强调童真的稚趣,表述一种自然、纯净的状态。以儿童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战国的玉佩、玉雕和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均有所体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到近现代的百花齐放,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作品表现形式被不断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

一、传统技法的延伸与拓展

传统儿童题材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一直遵循谢赫的“六法论”规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中国美术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观点,书以汉字为载体,运用笔画的粗细、长短、枯润等表现出来的节奏感和韵律呈现艺术效果。李可染、齐白石、黄胄、周思聪、刘文西、方增先、徐悲鸿等杰出画家代表,均创作出多幅此类型题材作品,作品中渗透了中国书法的精髓。例如齐白石的《百寿》,作品笔墨大方、利落,结构严谨,落款、主体、题跋浑然一体,画面中幼童在母亲在怀抱下,肌肤圆润、眉目清澈,表现出儿童的稚趣可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其色彩与造型和谐统一,画面运笔粗重,墨线大笔勾勒母亲大襟,以粗衬细的手法颇具新意。其恰恰体现出了书法艺术与中国画的融合,舒卷自如,气韵悠长,蔚为可观,是一代书法、绘画艺术集大成者的典型之作。

工笔人物画注重细节的描绘,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利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人物特性,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画面细致匀净,形神兼备,微入纤毫。吴光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他在小写意、人物设色中,承袭宋元时期技法的优点,独创了十八描的方法。娴熟的笔触顺从结果形体,塑造了完美的生动形象,同时,借助画面主体,刻画人物的动态、神情,其用笔之精湛、细腻、潇洒、流畅,色彩调配艳而不俗、磊落大方,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工笔重彩儿童人物画的精髓。

中国民间艺术元素以璀璨的民族文化积淀为基础,造型特点为质朴可爱、夸张大胆,以其独有的造型、用色、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艺术家们采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体儿童形象概念化,保留圆润可爱的特点,用民间造型和色彩强化形象感,与中国画精髓进行结合,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有些画家在民间艺术中吸取色彩元素,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民间艺术丰富的色彩能够使画面更具有韵味,表现得生动和谐、妙趣横生,既有写意的挥洒,又有装饰的瑰丽,给人以清新浓艳又不失典雅的感觉。而所呈现出的作品更富有质朴的气质和亲和力,为世人所喜爱。西北画家王炎林的兒童题材中国画作品便是此类作品之典范。由于画家从小生活在西部地区,作品装饰味道极为浓郁,用色摆脱随类赋彩的约束,极少使用灰暗的色彩与沉重的复色,常以红、蓝、黄、绿等鲜艳的颜色来进行组合,以纯色平涂来配合粗犷的造型,使画面和谐生动。

二、西方元素的融合与运用

近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了中国美术,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长期封闭、静止的格局被打破了。平面构成、透视、素描、色彩等法则源源不断地影响中国画坛,中国画家们吸取西方文化,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代表画家陈白一,其作品将儿童刻画得细致入微,造型夸张稚拙、调皮可爱,以明快的线条、色彩、光影效果刻画人物特征,行笔流畅,墨色和谐统一,服装的色彩与面部淡粉色质感遥相呼应,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生活气息。他试图将西方写实主义对生命的强调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相结合,既体现了现代意识,又具有鲜明的特征。

西方艺术中点面的构成追求平面化处理,没有传统中国画的考究和丰富。中国当代画家在吸收西方绘画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也注重点、线、面的结合,以平面构成的形式为切入点,形成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构图样式,更有装饰意味。当代画家孔维克的作品《鸭塘童趣》,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与西方构成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采用了三角形的平面构图,打破了常规的构图方式,作品元素中强调图形的符号化,归纳形式感,几何形的岩石、线条状的竹叶,与平面构成的分割、稳定结构相呼应。

李可染曾经说过:“艺术要把客观事物的最重要的拿过来,加以强调表现,这就叫夸张。夸张是感情上给人以最大满足。艺术表现爱和憎,要充分表现感情就要夸张,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关乎文化修养、情感差异,具有浓重的个人主观意识色彩。当代画家周思聪的作品常常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写意笔墨表现童真,用简化的描法,若断还连,外柔内刚,形成了虚淡、疏简的风格。

三、审美倾向与发展趋势

中国画的审美取向表现在宇宙观上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元气论;表现在审美观上是气韵生动、神似、仁、创意、笔墨等方面。用当今的欣赏眼光可以看出,这些被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对于今天的艺术领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文化宝藏。而今,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审美取向有了新的变化,它们继续依据并尊重儿童的主体状态,逐渐突破以往传统模式化的形象塑造方法;主张创作者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思想,吸收新的表现技法,确立新的表现形式。然而无论其外在形式怎样变化,根本的意旨是不变的,即童真。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艺术家们不断追求健康、新鲜的表现方式与审美方向,有效地推动了该类题材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方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有很多儿童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已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艺术去丰富创作,用以描述孩童的天真无邪、返璞归真。而另一方面,西方绘画也在交流过程当中不断吸取东方的艺术理念和方法,然而在吸收和兼并后,西方艺术仍旧以西方之传统技艺为主,并未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东方的艺术。

当代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情感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却始终无法完全规避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感染。具有过去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能一味地谈民族虚无主义,如果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好,那么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画家就应当秉持融自家之长处,予外相合的根本创作理念,不拒绝并且有选择地接受和吸取与自身创作主旨相契合的表达方式,并从大的社会环境中汲取养料,不断充实着自身,积极遵循着理性回顾与向前迈进的发展步履。未来的儿童题材中国画会有更新、更美、更全面的内容与形式,它将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中国画成熟独立的体系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 姚茂锐.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形神关系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中国画多元化发展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中国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