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2018-05-22廖家宝

职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廖家宝

摘 要:外语应用能力是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英语课程建设中,有些学校往往只重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职场中出现学非所用、学之不用等问题。本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从英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尝试探究技工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能力  英语  课程改革

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这说明技工院校的英语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一样,都需要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都要将理论教育导入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以更好地契合市场的综合需求。然而,有些技工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和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职场中出现学非所用、学之不用等问题,这是当前技工院校英语课程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技工院校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技工教育倾向于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专攻、以就业为目标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因此,技工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体系的建立上,都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紧跟社会服务方向,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价值创造。技工院校的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亦要作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需从理论性向综合运用型转化,以更好地匹配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通过课程改革来重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要以学生为本,深入研讨以市场为导向的实用型英语,从需求的方向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把好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为基点,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水平。

二、英语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1. 英语课程目标不明确

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设置的英语课程目标几乎是一样的,都是要求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却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自信心下降,学习效果不理想。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在与人相处与合作、自我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等方面也比较欠缺。

2. 英语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不符

有些学校所有专业选用的英语教材都是一样的,英语教学内容体现不出专业的差异性,有些学习内容与职业需求脱离,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就业中去,出现学非所用、学之不用的现象。

3. 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英语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旧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课后强化练习、考前复习冲刺,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英语课堂学生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学生评价方面,许多教师采用“笔试为主,口试为辅”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教学实施效果,检验教学培养目标,而不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英语教育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工院校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创新、数字与外语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下面笔者尝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对技工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结合就业方向,明确英语课程目标

技工院校英语课程应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英语课程目标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制冷、数控、电气、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学生在入职后,有机会接触到进口的专业设备,因此,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除了增加学生英语专业词汇和读懂设备英文说明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数字运用、与人交流与合作、信息处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再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酒店管理、城市轨道、会展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专业,学生与外国客人见面和职业交往的机会较多,英语的学习目标则重在听、说、写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能力。

2. 聯系专业课程,整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密切联系专业课程,并且根据专业特点,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整合,甚至重编,将学生的通用英语学习内容与职场英语内容相融合。笔者通过走访企业,了解职场需求,参与专业课教研活动,及时了解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使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在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互相配合,并且尝试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融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以城市轨道专业为例,笔者在“问路”单元的英语教学中,除了有旅行中问路求助和指引路线等通用英语内容外,还融入了帮助外国乘客地铁进站指引和转线向导等职场英语内容;在“购物”单元,融入了解答外国乘客的购票疑问等职场英语内容。这对提高学生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和外语运用等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 培养职业能力,丰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自学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交际式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

(1)自学式教学模式。自学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个人短、中、长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和完善个人学习计划,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运用蓝墨云、QQ和微信等多种软件或工具,提前布置课前作业,明确课前目标,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确定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行钻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自我反思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不但能扩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信息沟通,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与同学互动、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了积极参与、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与合作的意识,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到学生中参与讨论并解答疑惑,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合作程度和互动效果等,能及时引导与鼓励学生,增强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交际式教学模式。交际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环节时,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小组汇报展示环节,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后,引导各小组每位成员主动参与活动体验、与组内成员合作沟通、充分发表观点,集思广益。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要为每位学生尽可能提供上台发言和展示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汇报展示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革新的能力。

4.重视学习过程,完善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将知识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内容,纳入英语教学考核中,改变测试作为学生英语学习主要评价手段的现状,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考核,形成客观、准确、全面的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构建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四、小结

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职场后赖以生存的能力,是学生自我提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虽然当前英语课程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但是英语在各行各业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从学生的职场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為目标,调整英语课程目标,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断推进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国家技能振兴战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2).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田晓芳.外语教学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

[4]徐芸,马力达.改革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3).

[5]钟歆,邓峰.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1(22).

(作者单位: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