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8-05-22李红波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7期
关键词:低碳节能政策

李红波

摘 要:在建设生态文明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规划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构建了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制度框架,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在政策制定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通过绿色低碳政策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贵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关键词:绿色;低碳;节能;政策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7-0001-02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定了若干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004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目标,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约20%,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贵阳市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以及首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贵阳市将低碳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实际发展中,贵阳市首先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低碳试点实施方案,于2013年4月制定和颁布了《贵阳市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2020年)》,明确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探索具有贵阳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研究控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创新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

1 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现状

随著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的深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规划等,不同领域的绿色低碳政策形成了整个贵阳市绿色低碳政策框架。

首先,在地方性法规方面,先后出台了《贵阳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等约14部地方性法规,内容涵盖了民用建筑、生态文明建设、防止大气污染、园林绿化、湿地保护及节约用水等方面。

其次,在政府规章方面,先后出台了《贵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及《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等约18部政府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了公共机构、轨道交通建设、节约用水、抑制扬尘及尾气污染、小客车专段号牌管理、湿地公园管理、餐厨废弃物管理、电动自行车管理、区域性集中供热及建筑垃圾管理等方面。

最后,在政策、规划方面,贵阳市刺激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从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低碳交通、绿色建筑、能源结构、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规划。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贵阳市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处于转型的摸索期,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工业为主,优化工业结构以拉动经济增长,到大力发展会展业,以提升三产服务业占比,直到最后实施“大数据”战略,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生态环境方面,2007年12月,贵阳市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循环经济方面,2002年3月,贵阳市作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重大决定。在低碳交通方面,贵阳市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在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低碳建筑方面,由于贵阳市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加快,建筑领域将成为贵阳市未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增长源。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贵阳市“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方式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筑稳定、清洁、安全的低碳能源供应与服务体系,主要出台了《贵阳市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及《贵阳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等措施及规划。

2 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制度存在问题和障碍

贵阳市通过出台及实施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能源结构调整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顺利完成了国家及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目标,完成了市级各项规划及方案预期目标。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贵阳市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方面,尚有一定的欠缺,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外,其余均属于单个领域的相关条例,无法满足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

(2)目前,在温室气体的目标责任考核方面,贵阳市紧局限于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针对“十三五”期间,国家及省对贵阳市节能目标及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的相关要求,贵阳市在相关考核方面尚需完善相关考核实施细则。

(3)在推动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出台的文件中,税收优惠相关政策相对较少。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给企业缓解很大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要求,国家将于2017年底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目前,贵阳市碳排放权交易主要由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担。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目前只是开展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而非专业的碳交易平台。随着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碳市场的建立已经严重滞后,加快建立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及碳排放交易机制,并建立相关支撑碳市场发展的核证体系、等级体系、统一的标准、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关的风险调控政策、碳价稳定政策是碳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3 促进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针对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在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在完善贵阳绿色低碳法律框架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3.1 加强温室气体减排的立法保障

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有关部门已经联合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正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草案起草工作。随着国家层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体系逐渐成型,贵阳市采取低碳转型措施与行动将有章可循。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深入总结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修正案草案”,提出所有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就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意味着市级层面的立法权限将得到扩充。贵阳市可根据立法权限,及时出台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贵阳市未来发展路径,对不应该发展的产业和不应该实施的项目进行约束。

3.2 加强温室气体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发布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将“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及与峰值目标衔接的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确定城市各个辖区的目标,并由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贵阳市可参考国家考核办法制定本地区的考核办法,分年度对各区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完成情况、任务与措施落实情况、基础工作与能力建设情况等进行评价考核。根据组织部门的要求,可将考核对象的低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各部门达标评价、业绩考核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3 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措施和财税政策

在财政税收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经济激励措施的引导,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健全奖罚财税政策,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吸引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型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并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通过实行低碳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包括国内外资金,鼓励低碳产业投资;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措施,支持低碳企业发展;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节能方面的企业债券;扩大财政创业风险投资,对风险高、具有重大意义的低碳新技术,采取风险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轉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提高贵阳市企业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技术的税收优惠等[1]。

3.4 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建设

完善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水权转让机制,制定生态补偿的产业扶持政策等。完善生态补偿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强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办法,鼓励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空气质量考核补偿机制等。

碳市场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推动制度创新,促进低碳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低碳服务产业,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对纳入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以控制碳排放为约束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投资方向,化解高碳落后产能。目前,贵阳市碳排放权交易主要由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担,但还没有开展碳排放相关交易,只是开展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建议贵阳市尽早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及碳排放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1]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34-40.

猜你喜欢

低碳节能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