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本互通,资源共享

2018-05-22任学慧

职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实践探索

任学慧

摘 要: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合作互补,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又顺应国家发展应用型本科的大趋势。本文通过职业学校将本科生实习教学计划镶嵌到本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做法的介绍,简要总结了职本互通,创新镶嵌式办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成效。

关键词:职本互通  镶嵌式  办学模式  实践探索

对于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城市,无论职业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都是政府投资办学,教育教学资源应有效整合共享,院校间优势互补。这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技师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公共实训中心的对外服务功能,为本市的高校大学生按照不同学期的实习教学计划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使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纳入到技师学院的专业实习教学计划之中,逐步形成了镶嵌式的办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职本互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密切合作的创新之路。

一、职本互通合作,镶嵌式办学模式的形成背景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培养的是有知识和熟练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教育目标定位上首先突出技能培训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上是以培养企业和社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为标准。因此,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等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就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了国家示范校和省公共实训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办学内涵和硬件的层次和规模上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本科院校沿袭多年的传统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应用,实习场地基础的设施及高端先进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学生实习一般是去工厂走马观花式的短期参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化。由于近些年大学的不断扩招,大众化教育已经取代了最早的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大学生要走出“象牙塔”,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科研院所或机关办公室做管理,而大部分需要分层次和类别进行人才培养,更多地需要走向基层岗位成为应用型人才。

目前国家也在一些本科院校进行试点改革,扩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一是当前普通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较大的偏差,二是要发展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必须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也需转型,提升技术技能及获得执业资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增强社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本科院校也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将课程实习或毕业实习等教学计划镶嵌到合作的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动手能力,使之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初步形成了职本互通合作、镶嵌式的办学模式。

二、基于大学生技能培训,创新镶嵌式办学模式

优势互补,助力发展是合作的前提。本職互通、镶嵌式办学模式就是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培训项目内容等纳入到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共享师资和实训教学资源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综合型技师学院,开设涵盖装备制造、应用化工、建筑技术、综合服务四大领域的36个专业,各重点专业新投入两亿多元的高端仪器设备,一体化教师占比高,师资力量强,几年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培训已有上万人。学院的化学工艺专业是省级骨干专业,是国家重点示范专业,从师资水平到设备设施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几年来,学校为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师资,进行技能培训鉴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首先按照本科院校制订的四年制教学计划,将其中的实习日期、课时数、培训内容及要求、学生人数及师资配备等具体事项需经两院共同协商,再由教学系制订培训方案,镶嵌到本系的整体教学计划中统筹安排。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化工类核心课程实习,技能鉴定的综合实训以及大型教学工厂的综合性实习等。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面对各种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动手操作,就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以印证。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们遇到实际操作问题往往不知如何处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他们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计划的常规基础项目之外,还要训练应急操作处理和排除设备及工艺故障的能力,从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实战性、应用性和现场感,使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知行合一。带队教师也跟学生一起学习观摩,掌握了操作技术技能,对于其从事理论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合作,本科院校节省了师资,弥补了设备设施的不足,学生由原来的参观性实习变为真正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从带队老师到学生们都感到收获很大。本科院校为了顺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由重理论教学、重科研到重应用,是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观念上的一种转变,也是探索创新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合作使得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办学新模式。这样的职、本互通合作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资源整合的一个有效尝试。

三、镶嵌式办学模式形成的条件分析

优质教学资源是创新镶嵌式办学模式的基础。职本合作的前提条件通常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设备设施必须高端引领,具有实用性和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技术等级的受众群体的适用性;针对于本科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不同,培训内容要做到高度上的延伸和广度上的拓展并使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专业教学上做到有效衔接,以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科生与职校学生不同,求知欲与认知能力强,因此培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技能,丰富的对外培训经验,还要了解针对一本、二本乃至三本的不同课程内容要求及教材所涉及知识的难度梯度,通过双方的沟通研究,科学制订培训方案,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保持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硬件、软件等综合实力都要获得本科院校的认可,以良好的服务赢得信任,才能广泛开展合作。

本科院校从教师到学生要有强化技能培训的意识,受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定位于舒适安逸的工作,不愿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因此必须意识到因当前市场经济结构调整使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认识到有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增加就业砝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才能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目前国家在逐渐扩大应用型本科的数量,相信普通本科的转型为职本互通合作办学机制的建立会起到助推作用。

四、镶嵌式办学模式的成效和展望

加强大学生技能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方面能够缩小大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较大偏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招不到适合岗位的技术人才和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一就业矛盾。通过几年来对大学生技能培训,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助推了大学生就业,帮助联系就业岗位,促使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招聘到了满意的技术人员,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就业率,为学生及家长解难,为政府分忧。

有效利用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解决本科院校长期以来重理论轻技能、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本科院校的理论教师向应用型一体化教师过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型,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由理想化向最终就业的现实化和多元化转变。本科院校不需再投入资金建实习基地,为地方财政节省了资金,降低办学成本;职业院校的设备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改变了办学层次的单一化,加强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了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总之,通过对大学生培训工作的思考和镶嵌式办学模式的总结探索,笔者认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大势所趋,强强联合、集团化办学、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可以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协作发展。这需要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体现公共服务功能的扶植政策,打通学校间的合作屏障,统一调配教学经费,实行不计成本免费培训,所有消耗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会使合作会更加顺畅,促进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

只有政策到位,机制顺畅,职业院校的社会化培训规模才能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加快職业院校的提挡升级,促进职业院校与各本科院校间的深度合作,促进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出更多“技能+学历”的应用型人才,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晓辉.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之我见[J].高教高职研究,2010(53).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实践探索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