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8-05-22
不知道吧,饥饿也能治病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动物饥饿时,某种特定的神经元活动会抑制慢性疼痛,让其前去觅食。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新的止痛疗法提供靶点。
美国一个神经科学研究团队让小鼠24小时不进食,发现它们的神经回路对尖锐疼痛和长期炎症疼痛产生不同反应。饥饿的小鼠对锐痛反应如常,但对炎症疼痛的反应弱于吃饱的同伴,与服用吗啡等止痛药效果类似。
锐痛是疼痛感知神经元在受到外界直接威胁后被激活的结果,比如手被刀片割伤感受到的疼痛;而炎症疼痛是相对钝性的、长期持续的疼痛,一般与免疫反应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在极度饥饿情况下,约300个名为“刺鼠基因相关蛋白”的神经元被激活,并投射于脑桥臂旁核这一脑区,从而显著抑制炎症疼痛,却不影响对锐痛的反应。
论文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尼古拉斯·贝特利说:“动物受伤倒不要紧,关键要能克服疼痛,补充生存所需的营养。”
不过,研究人员说,这一新发现的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还需进一步研究。
新型水凝胶可按病情释放药量
很多疾病的发作情况是时轻时重的,而目前传递剂量保持不变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用量,容易贻误病情或过度治疗。
有鉴于此,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研究人员杰弗里·卡普及其同事研发出一种响应发作的水凝胶,可装载不同的小分子,根据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释放相应剂量的药物。他们在炎症性关节炎的细胞和小鼠模型中进行实验,当凝胶接触到关节炎相关酶时,便会分解,释放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的皮质类固醇,这时可观察到关节炎活动性降低。
关节炎病因十分复杂,虽然并不致命,但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通常一阵子缓,一阵子急,急的时候也就是疾病发作。研究团队称,响应型水凝胶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炎症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但研究人员也谨慎提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优化凝胶的成分,并有必要在有人类大小关节的大型动物上测试,之后才可以考虑人类临床试验。他们认为,这项成果或是医学界设计响应疾病活动性治療方案迈出的第一步。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可能增加患肠癌风险,而在电脑屏幕前久坐与肠癌没有类似关联。
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审视逾50万名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医学资料,其中近2400人6年后患肠癌。数据分析显示,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男性患肠癌风险比看电视1小时以内的男性高35%,长期看电视的女性患肠癌风险比其他女性高11%。不过,在电脑屏幕前久坐与肠癌没有类似关联。
研究人员推测,与在电脑前相比,人们看电视时更容易吃垃圾食品、吸烟和饮酒,而先前研究显示,这类行为会增加患肠癌风险。至于为何男性久看电视患肠癌风险比女性更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在由最新一期《英国癌症杂志》刊载的论文中认定,这项研究再次显示,多锻炼能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细菌会像“粘扣”黏附宿主细胞
一项国际研究发现,细菌性病原体已进化出了高效的生存策略,它们会像衣服上的尼龙“粘扣”那样,牢牢黏附到宿主细胞上。新发现将有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细菌感染。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表皮葡萄球菌会持久地黏附在宿主细胞上,为分析这种黏附机制,他们采用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蛋白与其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借助超级计算机进行了详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细菌的黏附蛋白与其配体之间强大的结合力“令人吃惊”。
高科技头盔能够检测中风
据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的Cerebrotech 医疗系统公司花了几年时间开发出一款称为 Cerebrotech Visor 的设备来检测中风。该设备利用称为体积阻抗相移光谱学(VIPS)的过程。
这种设备被置于患者头部,通过发射穿过大脑左右半球的低能量无线电波发挥作用。当这些无线电波通过大脑中的流体时,它们的频率会改变。Visor评估这些频率的变化,并比较大脑左右半球的数据。如果它们明显不同,则表示发生了中风,差异越大,中风越严重。
在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紧急医疗人员使用该设备评估怀疑患有中风的患者。对于每个患者,取3个读数并取平均值。神经影像后来被用来提供明确的诊断。与那些诊断相比较,发现 Visor在确定哪些患者发生重大中风时准确率为 92%。虽然这个准确率并不完美,但它比应急人员使用“标准身体检查工具”获得的准确率要高,据报道其范围在40%~89%不等。
基因图谱研究将癌症重新“归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科学家团队完成大规模癌症基因组图谱绘制,他们根据基因变异和表达的相似性,提出可以按照分子类型给癌症“归类”。研究人员认为,这将为癌症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对33种癌症、1万多个肿瘤病例的基因、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分析,确认约300种导致癌症的基因,并发现已经获批的疗法覆盖了超过半数肿瘤病例的基因突变。
这项于2005年启动的“癌症基因组图谱”大型研究发现,起源于同一细胞种类或属于同一系统的不同器官上发生的癌症,彼此之间存在相似性。研究人员举例说,头部、颈部、肺部、食管、膀胱和子宫颈的鳞状细胞癌具有很强的分子相似性,可归为一类;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属于同一系统的癌症也存在分子相似性。相反,有的癌症虽发生在同一器官,但可能属于完全不同的分子亚型,例如肾癌。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丁莉说,对于有些癌症,以前我们一直把它们当作完全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而这是首次对33种癌症背后的遗传学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总结。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查尔斯·佩鲁说:“分子水平上的新分类系统对临床有很大帮助,可以解释不同部位肿瘤的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