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对口援疆助力新疆共享发展
——对口援疆经济效应综合评价与对策建议

2018-05-22,

新疆财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援疆省市对口

,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新疆的发展历来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对口支援萌芽于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末正式提出并实施。对口支援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或某一地区的“特殊性”而由中央政府制定的、促进受援地区发展并具有中国政治制度特色的一项特殊政策(陈瑞莲,2006)。 2010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由内地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按照“全民支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输血”和“造血”、硬件与软件建设、物质支援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受援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属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南疆四地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脱贫攻坚任务更为艰巨。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工作的进程。2017年7月9日至11日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总结了20年来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体现了对援疆机制创新、援疆效果评价、援疆策略提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拟对对口援疆的经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对口援疆工作更为有效地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就对口支援领域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少,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却有不少有关地区援助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以借鉴。Steck(1999)通过分析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对口援助方式的差异,认为美洲国家注重提供技术和规划援助,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组织则注重受援地私营部门的援助。Deloitte(1999)认为,对口援助与消除贫困直接相关,对口援助的核心是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Goodwin(1997)认为,在对口援助时应注重效果评估和对于援助项目的监测,重视受援地区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建设。杜伟(2000)认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效率低下。要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首先需要“强政府”提供很好的制度安排以及良好的政策公共产品。陈瑞莲(2006)认为,欧盟国家之间通过形成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并通过构建问题区域治理模式、创新区域模式、跨境合作模式和流域治理模式等多样化的区域协调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发展。尽管各国在区域经济协调方面的观点不一致,但仍然对我国的对口支援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国内关于对口支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口援疆和对口援藏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对口支援与财政收入以及府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杨明洪、孙继琼(2009)以1978年—2007年间西藏相关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央大规模的财政补助和投资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及收入分配的影响;郑毅(2010)研究认为,对口援疆在纵向府际关系方面中央援助任务的下达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法规性,横向府际关系方面则主要依靠援助和受援地区政府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横向府际关系需要强化。第二,关于对口支援与教育、科技发展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梁勇(2009)研究认为,应当根据新疆实际进行人才援疆,明确培养人才要“留得住,用得上”,通过建设优质人才培育工程,坚持“造血型”对口援疆模式;刘迪生(2012)研究指出,科技援疆作为援疆的五大机制之一,对于新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均有巨大作用,因此要大力提高新疆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关于对口支援具体实施方面的研究。季菲菲、陈江龙(2012)研究认为,应充分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平台、实现援受双方优势互补,援助地与受援地间政府关系从“对口支援”关系转变为“战略型”伙伴关系;刘春宇(2011)指出,对口援疆工作存在制度建设落后、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应当从加强援疆制度、机制建设和评估体系的创新方面对援疆工作进行进一步研究。王磊、黄云生(2014)指出,提高对口援藏应注重援藏资金与项目向民生倾斜,广泛吸纳农牧民的参与,尤其是对口援藏资金与资源应统筹规划,对口援藏应加强法制化与规范化建设。第四,关于对口支援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李红杰(2010)提出,无论是对口援疆项目还是中央的直接投入都不能变成外省包办的援助和投入,必须承认和尊重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主人翁和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杨明洪(2014)指出,对口援藏的有效性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满足农牧民需求,二是资金使用效率要高。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才能表明对口援藏的有效性高。第五,关于政策效果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刘瑞明、赵仁杰(2016)采用1994年—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杜伟(2016)采取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利用2005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评价进行了量化分析;迟国泰(2015)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

综上,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专注于对口援助与财政收入、府际关系、教育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口支援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而针对对口援疆效果方面的研究甚少。

三、对口援疆基本情况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实施以来,援疆项目推进顺利,民生建设、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至2016年,共组织实施援疆项目7015个,投入援疆资金724亿元。累计引进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7260个,到位资金11381.88亿元。援疆资金与经济合作项目投资占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577.56亿元的23.96%。*纪念对口援疆工作走过光辉20年[EB/OL].天山网,2017-07-10.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500多万各族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多万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新建学校222所,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高志刚等,2015)。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其投入资金比重也有一定的差距,援疆工作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各自的援疆资金投入额均占19省市援疆资金投入总额的10%以上;南疆三地州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能力偏低的原因,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深圳等对其的援疆资金投入占援疆资金总额的60%,这说明对口援疆对于南疆地区的资金投入比例要远大于北疆地区。并且由于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改善民生为主要任务,因此,在两居工程建设、医疗、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方面的援疆资金投入占各援疆省市援疆资金总额的70%以上。

在产业援疆方面,2011年—2015年,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9759个,到位资金9192.45亿元。其中,主要行业资金占比情况如下:能源矿业资金投入占41%,房地产业占32%,轻工业占6%,文化旅游业占3%,农业资金投入占比仅为1%。*③产业援疆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EB/OL].天山网,2016-08-22.说明产业援疆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矿业、房地产建设等第二产业上,而对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如农业、物流业、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小。在项目投资额上,南疆三地州所占援疆项目投资额的比例仅为11.08%。③这是因为南疆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差,项目投资企业多选择经济社会环境相对较好的北疆地区,因此,产业项目投资金额多集中于北疆地区。

四、对口援疆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估

对口援疆作为一项政策措施,评估其政策效果的常用方法是双重差分法。本文将选取新疆15个地州市中受援助的地州和未受援助的地州作为对照组和控制组,以及实施政策之前,即2010年之前为控制组,2010年之后为对照组,通过双重差分法来求得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双重差分法介绍

19省市对口援疆中,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不享受对口援疆政策外,其余地州均享受该政策。因此,本文以乌鲁木市、克拉玛依市作为控制组,其余地州作为对照组,通过政策虚拟变量(du)和时间虚拟变量(dt)来区分4组样本数据。du=1,代表新疆受援的地州市,du=0,代表新疆未享受援疆政策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dt=0,表示未实施援疆政策之前,即2010年之前,dt=1,表示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之后,即2010年后。根据以上论述构造双重差分模型(DID):

yi=b0+b1dtit+b2dtit+b3dduitdtit+axit+ξit

其中,yi表示地区生产总值,i和t分别表示第i个地州市和实行政策的年份,xit表示控制变量,ξit代表随机扰动项。模型结果见表1:

表1 DID模型中的参数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DID方法要求样本数据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如果不存在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其他地州市之间不存在系统性差异。这是使用DID方法来判断净政策效果的前提。

(二)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2005年—2015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对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年—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各个地州统计年鉴。本文同时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变量描述和计算方法如表2。

表2 变量含义及处理方法

按照文献的一般处理方法,本文将所有的名义价格换算为以200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实际GDP的对数值和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对口支援(assistance)。

为了准确判断对口援疆政策的效果,考虑到新疆多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尤其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占比达80%以上,本文参考刘金山(2017)的研究方法④刘金山,徐明.对口支援政策有效吗?——来自19省市对口援疆自然实验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17(4):43-61.,选取了人口增长率、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固定资产投资以及15个地州市GDP的实际值。另外,由于新疆一直受中央政策的支持,且支持政策一直较稳定,因此,通常情况下支持政策与时间呈正相关,这里用时间变量(trend)作为其他中央政策的度量指标,来排除其他中央政策对19省市援疆政策效果的影响。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1.19省市对口援疆经济效果检验。本文运用DID方法来评估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的经济效果。运用stata14.0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_cons表示截距项。

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对照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共同趋势性变化的假设,经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性检验,发现ADF的P值为0.0326,且在5%水平上通过平稳性检验。这表明本文的估计是可靠的。

通过DID的分析可知,dt×du的系数为3.1%,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GDP的增长效应为3.1%,投资对GDP的回归p值为0.737,大于10%,回归不显著,主要是中央政策规定19省市对口援疆资金的80%应当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虽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由于相应的技术人员不配套、产业链不完备、境内市场有限以及因距离内地较远导致运输成本过高等原因造成部分投资的效益不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对口援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从表4可知,以农业占GDP比重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为负值,因此,应当缩减第一产业的比重以改善产业结构,这样做不仅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而且能提高援疆政策的效果。而人口系数为0.001,说明人口增长并未对新疆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新疆实际,以19省市援疆力度较大的南疆地区为例,南疆的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且本地人口的流动性差,致使人口增长并没有增强其生产能力,这说明19省市在援疆过程中除了应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援助力度外,教育援疆依然要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疆的“造血”能力。

五、对口援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对口援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但是对援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对口援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口援疆动力不足。一方面,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主要是由中央主导、各省市政府部门负责推行,而援疆的民营企业、地方性的经济团体和组织由于对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方式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他们对对口援疆工作的参与和投入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受援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有限,存在补贴、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致使部分对口援疆的国有企业对后续投资的动力不足。

2.存在软硬件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高志刚等,2015)。在对口援疆过程中由于硬件投资建设直接快捷,援疆成果容易考察,因此,许多省市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援助思想,他们只注重在厂房、机器设备工程建设上进行投资;在民生方面也只注重对病房、医疗器械、教学楼、养老院等硬件项目的投入。由于缺乏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新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与之存在差距。

3.对口援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口援疆过程中,由于新疆对改变当前落后发展现状的迫切要求,加之各受援地区对于援疆项目落地审核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准确的标准,因此,受内地产业转移的影响,绝大部分援疆企业将一些发展潜力较小、对环境污染程度较深、耗水量较大的项目转移到新疆。以目前在全疆范围内积极鼓励发展的纺织行业为例,虽然发展该行业对劳动力的聚集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为完善服装产业链而积极发展的印染业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而这个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4.对口援疆过程中企业行为有偏差。对口援疆过程中引进的项目多以政府为主导,缺乏市场效应。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选择来到新疆,导致有些项目可能只建厂而不开工的现象。更有甚者,援疆企业与受援地并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某些援疆企业通过自带员工并采购当地低价原材料从事产品生产,其产品的销售市场仍然在内地,这无疑削弱了援疆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援疆资金使用方向的约束。不少支援省市急于看到援疆成果,因此只重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宏观经济国民收入理论的指导下,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了积极的乘数作用。但是,目前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超前,出现有设备、有厂房但却没有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不利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效率;同时,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机器生产代替了人的生产,影响了劳动力的充分使用。目前,由于援疆资金有着明确的使用规定,产业方面资金投入仍然十分有限。

2.制度创新程度较低。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自治区层面都没有完善的、配套的对口援疆制度。各省市的援疆工作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例如,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对口援疆省市缺乏合作机制,园区分散,产品重复率高,跟风生产、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制定产业政策时未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约束,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很多城市没有相应的用水指标,工业用水多来源于农业的退地减水,水资源对产业发展的限制使得很多援疆项目缺乏长期发展的潜力。缺乏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援疆省市和受援地州在投资和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

3.资金分配不合理。新疆引进的19省市产业合作项目资金主要集中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州,2011年—2015年在这4个地区落地的资金达5779亿元,占全部引进资金总额的62.87%,其余10个地州市仅占37.13%,每个地州引进的资金量占总量的比重均未超过10%。其中,南疆四地州引进产业资金量仅占总量的18%。⑤数据来源:产业援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EB/OL].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网站,2018-03-26.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产业项目资金集中在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这符合资金流动的市场规律,但从客观上加剧了区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项目资金的到位程度上,南北疆比例明显失衡,北疆地区以63.16%到位资金的绝对优势远胜于南疆地区。在资金的到位速度方面南疆地区也处于劣势。

4.科技投入水平同受援地区契合度不强。在对口援疆过程中,科技援疆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根据钱纳里产业结构发展的划分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新疆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过于超前,虽然新疆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是科技水平必须与新疆目前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量的产业、人才与之相配套。然而,部分援疆项目片面强调“高科技”,这与新疆的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因此,新疆本地难以吸收、消化这些“高科技”。

5.“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2015年,新疆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5%,城镇失业人数达到13.42万人。⑥数据来源: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但很多援疆企业却表示公司在南疆运营的困难之一是招工难、员工流动性过大,并且新疆的招工中介系统不完善、缺乏权威的劳动力转移机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培训成本高、难度大;民族文化习俗差异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援疆企业对新疆本地劳动力的招聘数量有限,因而“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并存。

六、提高对口援疆工作效益的建议

(一)创新援疆模式

1.飞地模式。援助地区与受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利用“飞地模式”*“飞地模式”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域打破原有的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能够打破援疆省市和受援地区的行政界限,形成跨区域的交流活动,新疆的受援地州可以逐渐发展成为援疆省市的原料供应市场和援疆省市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且在交流中学习援疆省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对口援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园区共建模式。依托国家实施的对口援疆19省市的4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支援新疆39家产业聚集园区的政策,通过以下措施形成援受双方园区共建:援疆省市为受援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受援地区完成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由援疆省市为受援地区搭建招商引资的信息服务平台;由支援方前方指挥部与受援地区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监管,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为基础,使援受双方均能从园区共建模式中获得利益。

3.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即结合当地实际,突出援疆省市的优势,坚持促进当地就业和输出就业相结合,通过推广“农村产业社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模式,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总部工厂+卫星工厂”的生产组织形式和“1+X”的产业布局模式,在受援地建立工厂,并提供配套的幼儿园、食堂、便利店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以此来打造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创新援疆机制

1.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即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应当考虑受援地和支援地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得援受双方均能在援疆过程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支援省市的主动性。具体做法包括对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重点项目应当由政府引导监督,政企合作来落地实施,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般项目可以充分发挥援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使其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鼓励企业惠利于民。通过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使援受双方能够通力合作,推动援疆项目的建设并确保项目高效安全运行,也能转变受援地区的发展理念,增强其“造血”能力。

2.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即通过对口援疆过程中援受双方形成的默契和合作基础,把握时机,确立长期的合作计划,使受援地区能够在援助省市的长期带动下逐渐形成自身的经济增长引擎,并通过和援助省市不断的沟通合作中找准当地经济的发展定位,援助省市也可通过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来实现本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调整和转变,从而实现援受双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援受双方友好关系的建立和保持。

3.援助项目的运行监督机制。对口援疆项目实施的数量多、金额大,要想充分发挥援疆项目的作用,必须建立高效的援助项目的运行监督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有效地监督援疆项目的运行,这样既能保证援疆项目能够按质按量地建成和移交,避免资源浪费或因监管漏洞而造成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又能够切实履行援助省市的援助义务,避免无效的形式化的援助。

(三)其他建议

1.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产业援疆的作用。以对口援疆为契机,以产业援疆促就业、提收入。要综合考虑援受双方的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受援地对重化工企业的过度依赖,因地制宜地发展服装纺织、特色农业等产业。特色农业方面,新疆应当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来发展工业。通过提高产业援疆的针对性和效益性,做大做好新疆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使新疆经济的不可替代性得以不断加强。

2.对口援疆的专项资金应合理投入,促进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资金投入不均衡对于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影响,对口援疆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项目的评估,确保援疆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新疆的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同时,援疆效益要均衡地惠及受援区居民,注重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减少不同民族、不同职业居民对援疆效益较大的感知度差异。

3.以对口援疆为契机,打造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极。新疆现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是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并且新疆有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国家级开发区;有伊宁边境合作区、塔城经济合作区以及博乐等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出口加工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对口援疆过程中新疆可以充分利用其口岸和开发区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新疆经济增长极,并利用南北疆的铁路网打造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点轴开发模式,从而实现全疆的协调发展。

4.援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尽管对口援疆的实施是政府主导的,但历史证明唯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的建设既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对于产业援疆项目,一定要培养援疆企业的当地生存能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尽快形成利润驱动投资而非“政策补贴”驱动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口援疆从“输血”转变为“造血”。

5.以产业带动就业,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创新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持续开展,新疆将加快其城镇化建设,利用城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就业环境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援疆项目中去,以产业带动就业,在新疆城镇化的动态建设过程中带动当地就业。利用好“一区多园”的战略布局,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同时,新疆要避免单方面的受助,积极促进与援疆省市的优势互补,利用援疆契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以形成援受双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6(3):118-128.

[2]Steck Strasdas.Tourism in Technical Cooperation:A Guide to the Conception,Planning,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Accompanying Measures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Nature Conservation[Z].Eschborn,Germany:GTZ and BMZ,1999.

[3]Deloitte & Touche,IIED and ODI:Sustainable Tourism and Poverty Elimination Study:A Report for the Depo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R].1999.

[4]Goodwin H.I..Tourism,Conserva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Z].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7.

[5]杜伟.西方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政府援助的经验与启示[J].发展研究,2000(12):34-36.

[6]杨明洪,孙继琼.中央财政补助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7):1-5.

[7]郑毅.法制背景下的对口援疆——以府际关系为视角[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5):138-144.

[8]梁勇.高校对口援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可持续性“造血型”高校对口援疆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9(2):61-62.

[9]刘迪生.援疆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2(31):77-83.

[10]季菲菲,陈江龙,袁丰,陈雯.府际关系视角下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以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2(3):494-502.

[11]刘春宇.对口援疆政府应承担怎样的职责[J].中国经贸导刊,2011(18):44-45.

[12]王磊,黄云生.提高对口援藏有效性的途径研究——基于农牧民需求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4(8):163-166.

[13]李红杰,不能以“交钥匙”模式为荣[J].人民论坛,2010(18):40-41.

[14]杨明洪.对口援藏有效性的理论认识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藏学,2014(3):126-132.

[15]刘瑞明,赵仁杰.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6):32-43.

[16]杜炜,胡晶晶.中国缩小城乡差距政策效果评价体系及测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4-141.

[17]迟国泰,陈洪海.基于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的区域规划政策效果评价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6(2):180-189.

[18]高志刚,刘伟,韩延玲.基于问卷调查的对口援疆经济效应分析与提升策略——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5(4):125-131,164.

[19]刘迪生.依托内地省市援疆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15):33-35.

猜你喜欢

援疆省市对口
援疆的夜晚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