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2018-05-22李银花冯常武

吉林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部上肢中风

李银花,冯常武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肩手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患者出现脑卒中后的1~3个月内,是指患者患肢突然出现浮肿疼痛和手功能受限的一种疾病,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并发症[1]。该病既可能是原发性疾病,也可能是由多种不同因素促发,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使患者的肩和手指出现永久性畸形[2-3]。为了提高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我院选取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展开相关研究,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24±8.91)岁,患者病程15~73 d,平均病程(35.24±20.19)d。试验组中男22例,女9例,所有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3.13±8.72)岁,患者病程14~71 d,平均病程(34.24±20.09)d。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4],入选患者年龄40~80岁;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有患者的脑卒中次数均不超过2次,并且具有清楚的意识和平稳的生命体征[5];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处于2周~6个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脑卒中次数>2次的患者;排除对电针刺激过度敏感的患者[6];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案给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控制血糖、血压和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禁用患肢输液[7-8]。对照组患者均保持正确体位,对肩部、肘部、腕部和手指等关节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从而诱导患肢上肢进行肌肉活动,维持其肌肉长度以防止挛缩[9];而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和拔罐、中药治疗。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肩关节活动度量表、手部肿胀程度量筒、视觉模拟评分法等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手部肿胀、疼痛程度[10]。

1.3.1 电针治疗 在试验组患者的顶颞前斜线和后斜线作为头针,体针则选取太冲、血海、足三里、八邪、后溪、阳溪、合谷、手三里、内关、尺泽、曲池、阿是穴、臂臑、肩贞、肩髎、肩髃、风池、神庭、百会等穴。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或者健侧卧位,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对穴位常规消毒后单手快速进针,以得气为度,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有跳动且舒适为度,留针30 min。

1.3.2 中药治疗 方药组成:桂枝6 g,桑枝9 g,伸筋草15 g,秦艽12 g,徐长卿12 g,防风12 g,羌活12 g,独活9 g,地龙6 g,赤芍10 g,红花6 g,桃仁9 g,川芎15 g,当归15 g,黄芪15 g,水煎取汁400 mL,1剂/d,分2次温服。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部肿胀程比较度 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肿胀程度的分析中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即2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手部肿胀改善程度更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部肿胀程度比较(±s ,n = 31) mL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部肿胀程度比较(±s ,n = 31) mL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对照组 120.34±14.62 38.33±14.78# 81.88±20.63试验组 117.48±26.20 28.38±15.79#△ 97.21±15.84△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 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分析中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s,n = 31)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s,n = 31) 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对照组 6.09±1.19 2.61±1.34# 3.39±1.53试验组 5.04±1.62 1.85±0.93#△ 4.33±1.80△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析中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增高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n = 31) 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n = 31) 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对照组 18.50±7.31 28.31±11.39# 9.77±7.64试验组 19.51±16.63 34.38±17.16#△ 16.44±9.02△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血脉痹阻而气不能行,再加上气虚而血行乏力,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11]。在现代医学方面,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则是由于患者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从而对患者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造成严重的影响,继而导致患者患肢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并且使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反应,最终导致其手腕部和肩胛部出现肿胀、疼痛[12]。目前,临床上对于肩手综合征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13]。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使用中医推拿、针灸以及服用中药等方法治疗对于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4]。

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受累关节主要为手三阳经分布区域,而在中医学理论中则有“经络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治萎独取阳明”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等主张,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的阳明经穴、手三阴经经穴和其他辨证经穴进行电针和头针、体针针刺治疗,从而起到调和气血、益气化瘀、疏经通络的功效[15-16]。据有关资料显示,针灸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时使患者机体内的镇痛系统得以激活,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对其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7-18]。本研究提示了2种治疗方案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手部肿胀及疼痛,对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扩大其肩关节活动度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针药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的功能训练,极大地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黄奏琴,裴建,王伟明,等.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6):511-514.

[2]周昭辉,庄礼兴,江钢辉,等.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2):28-30.

[3]陈祥芳,乔波,刁殿军.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3):266-269.

[4]刘刚,林妙君.电致孔脉冲仪配合正清风痛宁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2,18(4):98-99.

[5]彭炼,王泽涛,李里,等.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3):448-449.

[6]万文蓉,王天磊,程绍鲁,等.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13, 33(11):970-974.

[7]徐展琼,廖穆熙,庄珣.靳三针配合药线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32(4):615-617.

[8]王卫强,孟立强,冀来喜.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1):95-97.

[9]周昭辉,庄礼兴,陈振虎,等.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14,34(7):636-640.

[10]龙美丽.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2):25-26.

[11]黄奏琴,裴建,王伟明,等.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26(5):464-466.

[12]Vaishya R, Agarwal A K, Kumar V, et al.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a mysterious cause of hip pain in adults[J]. 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2017, 51(4):455-460.

[13]Holte K B, Juel N G, Brox J I, et al. Hand, shoulder andback stiffness in long-term type 1 diabetes;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 with skin collagen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The Dialong study[J].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17, 31(9):1408-1414.

[14]黄奏琴,裴建,王伟明,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进展[J].天津中医药, 2015, 32(11):700-704.

[15]Christiansen D H, Møller A D, Vestergaard J M, et al.The scapular dyskinesis test: Reliability, agreement, and predictive value in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J].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Therapists, 2017, 30(2):208-213.

[16]Vinuesa-montoya S, Aguilar-ferrándiz M E, Mataránpeñarrocha G A, et al. 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the effect of cervicothoracic manipulation plus supervised exercises vs a home exercise program for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impingement[J]. Journal of Chiropractic Medicine,2017, 16(2):85-93.

[17]王哲,李冰,刘红英.穴位注射联合拔罐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32(6):1211-1213.

[18] Gaspar M P, Kane P M, Vosbikian M M, et al. Neurolysis with Amniotic Membrane Nerve Wrapping for Treatment of Secondary Wartenberg Syndrome: A Preliminary Report[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Asian-Pacific Volume, 2017,22(2):222-228.

猜你喜欢

手部上肢中风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