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城一花:细数河南经典之花

2018-05-22

中州建设 2018年2期
关键词:鄢陵蜡梅牡丹

文 / 本刊记者 李 莉

洛阳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牡丹,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期为4到5月,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高山牡丹园因高海拔、气温差异大等优势,使牡丹的自然花期延长至7月,5月为牡丹的盛花期。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国色天香——牡丹

牡丹,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能种植,但都不及洛阳牡丹花色艳丽,花形典雅。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洛阳这个地方很怪。牡丹长得好好的,但到了外地,就慢慢退化了,至少是花朵没有过去大了。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除却人为的因素,洛阳确实是牡丹的天堂。“洛阳居三河间,古善地。”其气候基本与我国“二十四节气”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长周期。

欧阳修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说明了牡丹之“奇”缘于洛阳的“地脉”。从栽培方面角度看,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他花卉同放。

洛阳,从初唐到北宋,牡丹种植业、栽培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理论专著,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

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后经科学研究发现,在牡丹种植园区的土壤中,锰、铜、锌、钼元素含量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土壤中相关元素的含量,其中锰的有效含量异常丰富。这些元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生长和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伊洛河流域广泛分布的古老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经亿万年的地质作用,逐步风化为细小的沙粒和黏土,再经河水的搬运,在伊洛河下游沉积下来。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洛阳就成了牡丹生长的“风水宝地”。因此也就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人为和自然的结合,叫天人合一。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定然会开出国色天香,“竞夸天下无双艳”,“万家流水一城花”。

关于牡丹的诗词:

洛阳牡丹(梅尧臣)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白居易《牡丹》

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开封菊花——九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

菊花与“梅”“兰”“竹”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清隽高雅的幽香,尤其是傲霜怒放、不畏严寒的“气节”,备受世人赞赏。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流露出了对菊的特殊喜爱。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菊花历史悠久、栽植面广、品种繁多、花色艳丽、浑身是宝,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开封把菊花定为市花。

千百年来,开封人深爱菊花。爱菊、养菊、赏菊的传统民俗延续不断。南北朝时期,开封就有种植菊花的记载,到北宋进入鼎盛时期。《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宫廷内外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饮菊花酒”。到了明清时期,开封的养菊之风更盛,在禹王台的乾隆御碑中,至今还可以看到“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

菊花,让一座城名动江湖。古时的开封人,肯定想不到,他们对菊花的热爱,有一天会成为他们生活城市的名片。并且,实实在在地带来了诸多好处。如今,开封市的菊花品种已达到1200多个,养菊技术迅速发展,菊花文化丰富多彩。开封已成为全国菊花品种的起源中心、菊花栽培技术中心。每年开封市举办的菊花文化节已经成为推动开封文化、旅游、经贸深度融合的节会品牌,成为开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封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靓丽名片。

为什么开封这片土地如此适合种植菊花呢?原来,开封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菊花生长,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比较充分,适合菊花的生长繁殖。开封地处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土壤相当肥沃,再加上市内有很多的河流,为菊花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正因为开封具有这种优越的先天条件,再加上菊花在开封的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开封的菊花不仅品种繁多,还拥有大批的菊花方面的相关人才,才使得开封创立了自己的菊花品牌,成为了驰名的菊花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菊花不仅可以供人欣赏,菊花还可以泡茶、调馅、煎汤、浸酒,在汴梁城内可以买到菊花茶、菊花晶、菊花糕、菊花酒、菊花小笼包子等食品,菊花深加工产业正在逐渐形成。

黄花遍中国,汴菊最为名。一朵朵小菊花,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开了古都的千年城堡,为开封带来了活力和源源不断的财富。

关于菊花的诗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花中皇后——月季

郑州月季花——外柔内刚月月红,花中皇后傲绿城

月季的老祖宗在中国,中原正是其发源地。月季为蔷薇科,木本花卉,原产于中国,汉朝已有栽培。而玫瑰、月季和蔷薇,其实都是蔷薇属植物。至于区别,人们习惯把花朵直径大、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可提炼香精的称玫瑰,但在英语中它们都叫rose。

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自有道理。品种繁多,花色绚丽,香味馥郁,是全国十大名贵花木之一,也是美化环境的理想植物。1982年8月,郑州市园林主管部门向市政府提出的《关于选择月季花为郑州市市花的建议》里,阐明了理由:一是花美又有群众基础;二是花期长,绿化美化环境效果好;三是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粗放;四是月季花有经济价值;五是园林工作者有经验;六是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1983年3月21日,郑州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月季为郑州市市花。

月季有着“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感觉,市民在阳台上就能成功种植,显得“金贵不再”,这也恰恰展示出月季顽强的生命力。艳丽芬芳,上得了厅堂;生命顽强,经得起风霜;随遇而安,抵得住动荡。这种平凡的特点,在今天尤为可贵,也正暗合着郑州坚韧的城市品格。好似宿命般,看似娇嫩的月季格外适应郑州的气候和土壤。月季耐寒耐旱,喜阳光和沙壤土,花期为每年的5月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又称月月红。现在郑州市的月季多集中在公园里。月季公园里就有将近800个品种,甚至有400多株树龄50年以上的月季。

受到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繁荣的市花经济的启发,郑州也开始大力宣传市花月季。郑州市以举办中国月季展览会为契机,加大月季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力度,建设了一批月季公园、月季庭院、月季小区。

月季不论是地栽还是盆栽,均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关于月季的诗词: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己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

可怜摇落四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已共寒梅留晚节,也随桃李斗浓葩。

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

鄢陵蜡梅——梅花腊月一杯酒,一花独放春已多

寒冬腊月,万花纷谢之际,花乡鄢陵的亭台、楼阁旁,小桥、池塘边,庭院、公园中,随处可见蜡梅迎寒绽放处金黄的花瓣,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直到春风吹拂、大地铺绿、桃红李白时,它才悄悄地离去。若要问百花中谁夺“春魁”,那无疑是“一枝春已多”的蜡梅了。

1985年,在鄢陵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就审议通过了将蜡梅定为县花的决议。经过不断努力,2006年,鄢陵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蜡梅文化之乡”。此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蜡梅生产,弘扬蜡梅文化,鄢陵县对蜡梅文化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和传承,建成了蜡梅文化资料库,在花博园建成了蜡梅生态园和蜡梅文化园。在花博会期间,举办全国“鄢陵蜡梅”文学书法美术摄影大赛、“蜡梅仙子”形象大使选拔赛,并从2012年起连续举办鄢陵蜡梅文化节。在此基础上,鄢陵蜡梅生态旅游效益初显,规划建设了蜡梅园、蜡梅花木盆景基地,打造了踏雪寻梅、自驾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鄢陵冬季特色旅游品牌。

报春使者——蜡梅

蜡梅是鄢陵的县花,也是鄢陵的一个文化符号和名片。蜡梅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开花,花先叶开放,花被多片,蜡质,半透明状,花托呈椭圆形,其花语为“哀愁悲怀的慈爱心”。蜡梅花色美丽,香气馥郁,花色以黄色为主,品种主要有素心蜡梅、馨口蜡梅、红心蜡梅、小花蜡梅等。

清康熙年间,鄢陵蜡梅作为中州名品远销京华,并赢得“冠天下”的美誉。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诗人王士正《蜡梅》诗注中称:“鄢陵蜡梅以裴氏、张氏为冠,每岁辇至京师有一株至白金一锾者”。又在《寄梁曰缉》诗中注称: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明清之际的韩程愈在《叙花》中记载:“蜡梅一种,唯鄢陵著名。” 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

据了解,鄢陵县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有蜡梅种植,种植面积6000余亩,共有蜡梅苗圃20多个,品种30多个,有馨口梅、虎蹄梅、老苏梅、赤心梅、紫花梅、早黄梅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素心蜡梅。清《鄢陵文献志》记载:“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

在鄢陵的民风民俗中,与蜡梅相关的说法主要有四种,即避邪之说、喜庆之说、友情之说和风骨之说。如今,在鄢陵县的姚家村,仍有贵宾到来之后,主人为客人冲泡蜡梅茶的习俗。风骨之说就是蜡梅具有清高脱俗的品格,而蜡梅也成为男女青年的定情之物。

鄢陵县千余年的蜡梅栽培史,可以连缀成一部丰富多彩的蜡梅文化史。据大量的史料佐证,素有“花都”“花县”之美誉的鄢陵县是我国北方蜡梅栽培中心,鄢陵蜡梅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花色鲜艳、蜡质纯厚、香气馥郁的特点。

历经千余载的文化沉积,在鄢陵这片土地上演绎出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感人故事,构成中原地区独特的蜡梅文化,并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关于腊梅的诗词:

腊梅(程世利)

常与冰雪伴,寂寞苦守身。

清风锁仙骨,隆冬我自春。

色轻托洛女,赐香济红尘。

清贫笑春风,卓尔当自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凌作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

——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朱敦儒《卜算子·咏梅》

淮阳荷花——金花出水尘不染,丹心一片照汗青

在牡丹已谢、菊花未开的时节,周口淮阳荷花为中原大地送来了一丝丝清凉,带给人们一股股清新之风。每年夏季,荷叶葱葱绿,花色娇艳滴,映日别样红,千年古城倒映在明净的水面上,万亩龙湖洋溢着蒲荷的清香。正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在《龙湖游记》里所写:“我在龙湖蒲苇丛荷花丛中的忘情和沉醉……”

翠盖佳人——荷花

荷花为历代文人倾注情怀。荷花生命力很强,有“活化石”之称,“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大江南北的水泽洼地都有它绚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圣洁的品质,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陈风》的《泽陂》诗,吟唱的就是淮阳龙湖荷花,这是对25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现在的龙湖荷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是当之无愧的“神州第一荷”。

荷花为政者树起清廉的君子风范。荷花最可贵的品质,莫过于周敦颐的赞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把荷花称为“花之君子”。荷花清廉君子的形象由此定格在国人心中。西汉汲黯卧治淮阳七年,政治清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其“卧治阁”被世人称作“卧阁清风”,与荷花同辉。

淮阳龙湖生长的二十多种原始的荷花生态种群,是荷花的博览园,也是天然的科研苑。湖中的精品荷花苑,荟萃了全国各地的上百种荷花。每年夏季,龙湖蒲苇飘香,芙蓉争艳,水鸟翔集,数以百万计的四海宾朋为“荷”而来,不仅是赏荷,还有运动、休闲、写生、笔会、摄影,更多的陶冶性情,堪称休闲福地。

荷花浑身是宝,自古以来,莲子就是高级补品,莲藕是上好的一道菜,莲子粥、藕片夹肉、荷叶蒸肉等为传统饮食。荷花还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如今,当地群众已开发出了荷叶茶、藕粉等系列产品,每年7、8月份的荷花节,这里的荷花系列产品和鱼餐馆生意异常火爆,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滚滚财源。

近年来,淮阳县以荷为媒,以荷为友,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淮阳荷花同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并称河南省三大花卉旅游品牌。

“伏羲灵佑地,龙湖荷韵长,诗经开华章,千年溢清香”。龙湖荷花将给淮阳带来更多的名气、财气、福气。最是一年好风景,满城碧叶翠欲滴,龙湖荷花待君赏。

关于荷花的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苏轼《江神子·江景》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链接:一城便有一花。如今大多数城市都有市花,作为城市名片,是城市地域人文特征的浓缩与象征,同时还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河南地市市花多以月季为主,还有部分地市的市花,你知道多少呢?

安阳——紫薇花

安阳的市花是紫薇,又名百日红。属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产于我国。它耐寒,适应性强,易管理,花期长,花色鲜艳,枝叶繁茂,花朵繁多。把“紫薇”确定为“市花”符合市民的意愿,1984年2月26日安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紫薇为市花。安阳市各公园、游园、广场均栽有紫薇,数量达4.1万余株。

鹤壁市——迎春花

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

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深受鹤壁市民喜爱。在鹤壁市的枫岭公园、淇河诗苑、桃园公园、建设游园等公园、绿地都有种植。

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中均有记载。

新乡市——石榴花

新乡人,都有栽种石榴树的爱好,新乡公园内还专门设有石榴园。1992年新乡市人大将石榴花定为新乡市市花。

石榴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依栽培用途不同有果石榴与花石榴两大类,花石榴的花多为重瓣,很少结实,以观花为主,花期5—10月;果石榴的花多为单瓣,容易结实,以观赏为主,花期5—6月,果期9—10月。成熟的石榴皮色鲜红或粉红,常会裂开,露出晶莹如宝石般的籽粒,酸甜多汁,虽吃着麻烦,却回味无穷。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

商城县——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商城县将桂花作为县花。

商城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是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也是同名电影的拍摄地。作为传统的桂花之乡,自有记载以来,商城人就以桂花清香高洁的品质为美,高贵吉祥的象征为魂,观赏药食兼用的用途为贵,民间悠久的种植传统经久不衰。目前,从县城到乡村,从景区到庭院,全是遍植桂花树,金、银、丹桂品种达20多种,达10余万株。在商场,已建成规划总面积15000亩、核心区5000亩的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种的桂花都在该园落户。未来,商城县要打造为一座真正的“中华桂都”。

猜你喜欢

鄢陵蜡梅牡丹
蜡梅
蜡梅森林的小梅仙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风中的舞者——蜡梅
《蜡梅报春》
河南鄢陵凸起中深层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前景
“三不够”牡丹节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