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探究的舞蹈
2018-05-21张子元
张子元
一、立足自主,创设探究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的教师讲课的效率更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所以要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单纯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形成一个积极地的思维环境。为此,教师要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下一番功夫。课堂提问时经常问引导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取有研究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探究过程中,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从探究点的设计到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发挥导引的作用。只有教师有效的“导”,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瓶颈,并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引导思路,疏导疑难,总结规律,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如何探究。
当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教给学生多种形式的探究方法。如在探究《赵州桥》一课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可让朗读好的同学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可让会画画的同学用图示法来说明。而在交流讨论时,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有理有据的回答问题。
三、注重质疑解难,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先有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思维,重視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因疑而问,因问而思。
所以我总以质疑解疑为探究主线,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将重点、难点贯穿其间,以完成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探究型教学就要强调学生自学存疑,特别是要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主动探究。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质疑答难的基础。自学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1.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难问题讨论,简单的马上解决,稍有难度的保留,通过全班的讨论一起解决。3.教师在作出评价时,我们肯定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功,而不是某个学生。这样,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如教学《赵州桥》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留给学生10分钟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提供自学实践的机会。
1.课前
课前10分钟的自读环节,以读为基础,以思为核心,以议为形式,通过读、划、查、说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彼此之间优势互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中
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在自学存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难免遇到思维瓶颈。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突破瓶颈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代而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路,自己来尝试解决问题。
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学生自学存疑后学生能结合课文,积极解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一般的先由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我再积极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过程体现了探究式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优势。以学路带教路,于难点相机点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课末
想象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的重要思维能力。在探索型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构建开放性,拓宽主动探究的领域
1.运用多种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中强调,语文的教学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说明语文学科不是孤立的,应当和其他多种技能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体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如在进行写景的习作教学时,教材上提供的是一幅模糊、陌生的画面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次写作不感兴趣,缺乏热情。那么能不能不写教材要求写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地方呢?于是我运用白板将学生熟悉的广场、公园、等多幅画面呈现出来,供学生选择练习。每个景点都可以放大,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画面,可以是一个景点,也可以是多个。随着鼠标移动,从观察入手,由说到写,有写到评,有评到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2.突破教材为本,引导多渠道积累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
课文学习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还应当基于课文进行关联阅读的拓展。比如学生在进行了《赵州桥》一课的学习后,对我国的建桥史产生了一定兴趣,课后把相关桥的知识绘声绘色告诉家长,从网上收集有关著名大桥、独特的设计方法等资料。这种多句渠道的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不仅拓展了学习空间,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五、结束语
总之,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思维并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自主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究新知创造条件,这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