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
2018-05-21刘开心
刘开心
数学高浅于生活,而又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认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必要工具,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你联系实际,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你就会发现,数学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数学,是利用数学来研究生活中的問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生活性。"数学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能融入现实生活中,所以浅谈生活中的数学能提炼生活经验,让生活方便、快捷。浅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正是让学生了解数学是有用的,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大用途, 学会运用课堂上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节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减少孩子们对数学课堂的畏惧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最关键的是看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位置这一课时,教师以学生座位的位置来巩固练习,请任意两个同学站起来,再请其他同学说出舍你在谁的什么方向。又比如在教学方程应用题中我们遇到的行程问题。教师可以先让两个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前后,准备面对面行走,教师喊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会撞在一起,这时候教师板书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是相向而行,两人碰到一起叫相遇。教师又再叫两名同学,背对背的站好,一声令下,他们向相反的方向走,直到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老师适时板书行走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老师再叫两名同学,相隔一段距离,一快一慢向相同方向前进,很快,快的把慢的追上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教会了学生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还激活了课堂氛围,是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了。
二、引入生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
在新课标中,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上课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鉴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孩子们的这份好奇心,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例如,在教学概率问题时,从身边的常见的事情出发,对学生提问。“冬天一定会下雪。”或是“月亮从西边出来。”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事件的发生概率。既让学生能更快明白概率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数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因为生活中的数学会比较熟悉,切实存在,抽象而不空洞,更便于学生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连接。同时,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会开拓学生的眼界,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
下面的例子便正好体现了问题的解决。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确实很有趣。同学a和同学b在同一家培训班报名,后来学费降价了80元,通知大家来退款,由于零钱不够,就两个同学一起发,同学a和同学b正好认识,培训班就给了同学a200元,要求同学a找回40元,并把这两百元中的160元平分。同学a拿到这两百元后,说这160元减去他掏出的40元,只有120元,他只需给对方60元。两人都据理力争,整了半天,同学a才回过神来,终于知道是自己算错了。
数学是讲求依据的,纯收入=总收入-支出,所以两人总收入是200-40=160(元),人均下来160÷2=80(元)。所以a同学应该给b同学80元,不能任意想像。生活也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附正确的理论,有理有据,才能站稳脚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还有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教师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揭开数学科目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的乐趣,发觉每个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可能地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使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