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18-05-21杜立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学科

杜立香

“学科思维导图”由刘濯源教授提出的,是在博赞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学科思维导图注重呈现知识思维的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在思维方式上,注重知识间的逻辑关系;(2)在关键词的生成上,依据学科特性来进行提炼、概括、添加标注;(3)在功用上,更侧重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难度更高,但教学应用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点、线、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更利于小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单元备课知识的梳理,提高教师教学的严谨性

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时孤立的讲解一个知识点。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备课时,本单元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面积公式,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很容易发现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系,从一开始教师引导着学生去探究推导面积公式到“半扶”着学生去探究,到最后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整个单元知识串联在一起,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导图设计如下。

二、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到课堂上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很多数学知识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的展现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的知識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旋转》教学时,教师呈现情境后明确本课课题,在自学指导中,给学生呈现“半”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既有了学习的目标又对本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交流汇报中师生共同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讨同时完善。导图设计如下。

三、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单元复习教学,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杂乱,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小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笔记,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大大节约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复习时,小数除法的知识点比较多,彼此之间又相互交叉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出错,尤其是对小数点的处理。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从小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各种特殊计算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既掌握了单独的每一个知识点又发现知识之间的彼此联系。导图设计如下。

总之,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更实用的思维导图,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更好的学习。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学科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