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囚绿记》教学设计

2018-05-21韦冰晶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韦冰晶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作为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除了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一样有写景精美、语言优美的共性外还具有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并能将景物的灵性写活的特点,这是一篇能够让学生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掌握技巧、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的典范佳作。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借物抒情,写绿不甘于被囚于室努力向阳而生、追求自由并以此赞美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同时也是作者期望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写就。作者将之诉之于外象,以小见大,给人留下思维想象空间并能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学情分析

圈点批注是学习散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但高一的学生在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针对这一具体学情,本课设计着重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在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绿”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并引导他们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乐趣的目的。

学习目标:

在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并在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句,以及在对特定问题的深入体会与探讨中找出文章的线索(次重点)、明确绿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面对着这充满生命机的绿意,此时此刻或许你最想做的是:拥抱并拥有这绿,而有一个人和你们一样,当面对着一抹盎然的绿意时他也想到了要将之占有,而且他的感情比你们更强烈,强烈到要把它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作家——陆蠡,走近他的散文佳作《囚绿记》。(板书:囚绿记)

(二)问题一:面对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A.学生活动预设:自由回答。

B.教师活动预设:以初中学过的《归园田居》为例,由题目的归字可引发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并且得出“绿”即“我”窗前的常春藤的绿枝条,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所提出来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教学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在上课前我已经交代同学们看过这篇文章,下面再请大家用4、5分钟的时间快速地默读课文去解决你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用圈点勾画法在文中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看题目明确散文类型为写景咏物、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并让学生由题目提出疑问推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利于学生抓线索脉络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解读题目获取有效信息的意识。

问题二:前面全文紧扣着“绿”来写,那这是一抹怎样的绿,作者对绿持以怎样的感情?

A:学生活动预设:自由回答找出有关绿和对绿情有独钟的句子。在老师的点拨下赏析这些句子并且梳理出文章的物线和情线以及“绿”的特点并且推究出“绿”的象征意义。

B:教师活动预设:⑴面向全班让学生自由回答有关绿和作者对绿情有独钟的句子,如有回答不全面的则鼓励个别同学补充回答。对于“那这是一抹怎样的绿?”这一问题可从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以及囚绿前后绿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品读。⑵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些句子。

赏析学生所找出的句子并概括出绿的特点,从而赏析句子中所隐含的内容感情,由此梳理出作者行文的脉络及感情的变化。

过渡语设置:作者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他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他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并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而且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心潮向前推进。他如此爱绿是因为 “绿”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正如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还是倔强、坚贞和固执的,并且是向往光明自由、永不屈服的。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要语句进一步理解文章思路和结构层次,而作为托物言志类的散文,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句,学生在阅读时如能要圈画出这些句子去把握文意做好批注往往能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主旨。

问题三:通过以上的品析,我们对作者为何如此挚爱绿枝条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陆蠡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A.学生活动预设:①在老师的提点下找出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讨论探讨陆蠡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的更深层的原因……

B.老师活动预设: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写作背景。[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

②全班讨论中明确绿枝条的类比、象征和暗示意义。

【设計意图】:联系背景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做到知人论世,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知识迁移

[课件展示]:读了艾青的《礁石》请你说说礁石象征着什么?

A.学生活动预设:(自由回答)

B. 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联想到的绝不仅仅只是“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设计意图】: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象征,通过知识迁移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方法。

(四)拓展升华

教师活动预设: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遗憾的是,有的没有能够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枯萎了!教师列举反面例子后让学生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

学生活动预设:举出一些虽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这绿的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而且会通过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烙印,通过拓展探究可以学生进一步明了像绿一样向阳而生,追逐自由美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