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2018-05-21王美
王美
课堂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既是艺术就免不了要使用或曰遵循一些艺术规律,打这些规律里寻出无限的美来,使课堂在供给知识、传承优秀道德品质的同时,使人如沐春风,如逢甘霖。
这门活的艺术规律是很难把握的,要从中寻出无限美来更是不易的,主要是因为这种艺术只在交流的时空中完成,并不像那实物有些眼角可拿捏。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学散步》的著者宗白华先生就善于以诗人的敏锐,直观式地即以散步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中国美学的精髓。且无拘无束地拿捏出来,没有一处不精妙通透。我们要学习的正是宗先生的散步之法了。课堂教学之美首先从散步式的循循善诱中来。
一、从“散步式”教学方法中寻美
且说这散步二字,即可启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了。宗先生深知学习美学的困惑与艰难,独创了“散步哲学 ”引领众学子寻找隐藏在心中的美。宗先生治学之法如同这散步。散步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论是思考严密的逻辑如亚里士多德的散步学派,还是自说人生百态如朱自清散步于月色下的荷塘,或是为追忆乡间雅趣如周作人之閑乘乌篷船皆不会因为“散”——闲惮散漫而误事,反而别有一番特色。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文体,如议论说理的、抒情记事的都应注重引导,教导学生学会自行学习,而不是填鸭似的满堂灌输,如疾风劲雨来似的无厘头导入、精读课文、课堂总结。课堂结束后,知识也如疾风劲雨去似地忘记。如此一般了结了一堂课,不如好好地利用这45分钟细细的品味文章的字字句句,带领学生如散步一般细细了解作品,积极思考,反复品味,不断探寻出选文中的无限的美来。此外,散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规定走那条路,看怎样的风景,正如课堂教学,我们也不应该作过多的规定。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特色,我们无须对其他老师的教法有过多的约束,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同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方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的设定。灵活的课堂教学是不断启发学生积极的寻找方法理解课文的方法和途径。相信散步地教学教学方法会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地语文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以营造意境为目标,选择教法
有时我们的课堂索然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纪律败坏。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趣味盎然呢?课堂教学重在有虚实结合的“意象”境界,宗先生在《美学散步》中通过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引出了中国艺术的“虚”与“实”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由形象产生的“意象 ”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
这让我想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可是学生接受时的想象是无法测度的。怎样让我们的课堂产生“意象”境界?当然,这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是否能够给学生带来无尽的虚实的审美体验了。教师要善于使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法。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虚实相生的一门学科。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对工具性知识的实的强调而忽视了人文性的“虚”的东西的发掘,比如课堂教学花大力气注重从基础的字词句法到段落划分到阅读技巧等等的教授。并且往往采用直接的记忆、反复练习等方法进行掌握。这无疑中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少学生都认为语文就是一门知识性的课程,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借助辅导书自学成才。然而,语文却并非这样一门学科。语文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是虚与实相生相映的学科。是无法在参考书中习得语文的真谛的,而把语文课上成人文课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只有注意虚实比例适中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三、启迪学习主体的审美心智
从教学方法中寻美是一途径,然而万法不离宗,道在迩而求诸远且不是枉然?所以真正的美就隐藏在学生的心中。如果不竭力启迪学生心中的美学因子,那么再多形式的改善都无济于事。正如宗先生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美本来就在我们自己心里。中学的孩子都是天真浪漫的美的载体。他们身上充满了美的因子。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我们中学语文的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很多都是极具美感的,然而为何学生不喜欢读?难道是审美疲劳了?其实不然,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唤醒学生内心美的自觉,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一位美术老师在鉴赏《星夜》前,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群星璀璨、流光溢彩的艺术长河中,有一位平凡而又神圣的画家。生前,他的画被看成是可笑的涂抹,一塌糊涂;死后,他的画在商人那儿化为价值连城的珍品。欣赏他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逼人的颜色,是强烈的光,是疾旋,是奔突;鉴赏他的作品,我们读出的是虔诚,是热爱,是激越,是辉煌……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大师的作品,去感受生命别样的精彩!”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老师展示出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星夜》和《向日葵》,而后分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快把握了作品的特点。教师从梵高的生平切入对艺术品的鉴赏无疑就是在培养学生从作者的生命行迹中的感悟作品的价值。这正是很好的教学实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可以有美不甚收的风景,看你如何发掘。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认为语文课堂不仅是一个学科的课堂,它是一个大世界。一个语文的大世界。大语文与我们的历史、当下都是紧密相连的。如何让语文不在寂寥地流于无趣?那么,在教学中审美的视角和思路是不能缺少的。带着审美的视角,我们才能唤醒大语文世界中更多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