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2018-05-21李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会意含义观点

李伟

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了解驳论的方式,体会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3.积累文本中的名言警句。

4.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重点: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导言:(出示其实老师的朗读课件:赤壁赋)听了其实老师的朗诵,我们有什么感受呢?阅读,现在已经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更是国家、社会进步的一种途径。那么,怎样阅读呢?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每个人的读书方法也不相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求甚解"这篇文章。体会马南邨的读书方法吧!

2.出示学习目标及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快速读文,完成下列内容

1.课件出示学生可能勾画的词语

阐明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滥加粗暴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2.作者在开端提出的“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3.小结:我们在前面学习时知道,论文分两类,一类是立论文,自己提出观点,自己加以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一类是驳论文,文章提出他人的错误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自己正确的观点。

三、研读课文

1.文章中介绍“不求甚解”出于何处呢?古今的想法一样吗?(引出处 )

2.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与“会意”有什么关系?(释新义)

3.“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4.文中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举事例)

5.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引语录)

6.结合文章内容,作者在文末作了怎样的总结呢?(作结论)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练习

论证思路题解答思路:

例一:簡要分析下面这段内容的论证过程

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每句话的内容给这段话分层次;

4.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出每一层的意思;

5.这一段的论证过程可以表述为:首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列举……事例证明了这个观点。

例二: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1、本语段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2-4)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是什么论据,意在论证什么?

4、结合上面的分析,归纳选段的论证思路。

例三: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简要分析1-3节的论证思路。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① 结合课文,再写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运用。

猜你喜欢

会意含义观点
“会意”读书法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意象阅读:读出文本的真与美
“会意”与“欣然”
为啥我们没有
观点参考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