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创新理论下的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21蒋自然
蒋自然
摘 要:金融型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持续创新,在带动我国经济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隐患。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在监管方面,随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监管难题逐渐凸显。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容易出现监管冲突,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使一些行业受限过多,而对于一些中间行业,则存在监管盲区,监管效率较低,不利于金融业的长远发展。对于金融创新,往往是监管追着创新跑,出现监管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合作,提升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力。加强监管,以监管促创新。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各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密不可分。政府对于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引导而不是一味禁止,以改革促创新,才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金融创新;企业;资产管理
我国的企业资产管理行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资产管理水平还处于幼年时期,在产品设计、对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安排、监管标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金融创新大潮中,各资产管理机构在设计理财产品时,往往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业务关联到多个金融部门,以便形成合理的投资组合,这种混业经营的形成,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提出了挑战。本文研究了金融创新理论下资本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此研究对于金融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在充分发挥自身在资产配置、投资管理等方面优势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做到规范发展;对于相关管理机构来说,面对新问题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中,防范于未然,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标准不一,效率低下
目前,中国金融业遵循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相关立法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以及《信托法》,监管机构为“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前提是不同金融机构的功能完全可分,并且不存在交叉重叠。然而,在金融市场上,各金融主体在经营业务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以促进各企业、机构、业务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不同金融机构的功能正趋于融合,因此以金融机构划分金融功能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泛资产管理”其实质就是各个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信托的方式开展与信托公司业务基本相同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尚没有一个对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所有其它信托业务)进行整体规范的统一法律,在资格审批、信息披露、业务规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往往面临监管标准不一,有些业务监管过严,而有些业务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不受法律法规的约束。这种监管空白,极易演变为“高息揽存”、乱集资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二)所有者缺位,监督不力
在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链条中,商业银行往往处于核心位置,许多资产管理业务都是以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银证保合作等方式开展。在利率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受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存贷比考核、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政策约束,規模扩张能力被限制。
然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各金融机构资本实行松绑,商业银行通过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通道”业务,既可以将信贷业务由表内转至表外,进而摆脱监管部门的规模控制,也可以借助监管机构间的政策差异将信贷投向一些监管部门限制的领域、行业。
(三)混业经营加大了企业资产管理机的风险。国内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打破了“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下面以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子公司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其资金来源可以通过与银行合作,推出理财产品,或者通过第三方财富渠道公开募集。这种经营模式,表面看属于资产管理的信贷业务,但期实质是银行信贷业务,由于属于非银行业务,并不受资本充足率、计提拨备等方面的约束。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约束,长期持续下去将导致危机爆发。
二、金融创新环境下的企业资产管理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相对完善的制度结构是企业资产管理市场健全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我国目前的制度供给,难以满足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信托型资产管理制度有待不断的发展。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信托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重要方面,逐步发展为一项财产管理制度,怎样实现财务管理制度与信息业的有效结合成为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表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业务在现有市场化环境下规范发展是当务之急。
推进资产证券化,应该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完善监管政策,建立必要的风险隔离机制,严格控制资产化证券业务风险的发生。独立评级机构的发展是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独立的、有影响力的评级机构。
(二)加强合作,提升企业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力
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效益是非银行机构之间合作的基础,具体来看,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资源共享,为投资者在资产管理领域提供更加多元、便利的服务。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相互之间的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因此,在实际的资产业务发展之中应该注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性合作的规范,通过这种合理的规范来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
在未来的资产也管理之中,营销网络资源和研究资源信息的共享已经成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合作的基础,在金融资产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具体指导之下,对不同机构的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与共享,已经成为未来资产业务管理的新目标。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于相应的金融规则不甚理解,这就导致投资的盲目性,也给资产管理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政府虽然对于资产管理的引导具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各种金融机构之间应该注重相互合作,通过这种相互合作促进资产管理市场的逐步完善,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监管,以监管促创新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予以科学的监管,以此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金融创新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而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金融创新。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历史可以看到,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会促进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系可以看到,要想促进金融创新必须加强金融監管,通过科学的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内在动力,督促金融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
对于金融行业资产管理而言,金融创新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以及证券等行业,而且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较为明显,这就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金融机构业务交叉越来越频繁,金融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统一监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必然成为未来监管发展的方向。
(四)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
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混业经营越来越普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应全力培养各种金融专业人才,解决资产管理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稀缺问题。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与选拔,培养适合自身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各金融机构建应构建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企业内部选拔、同事推荐等手段,对那些工作积极、学习能力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普及资产管理及其他金融行业知识。
其次,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不同特长的人才。提升企业资产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归根结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应该注重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之中,应该围绕员工素质与敬业精神,建立与意义资产管理相契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升企业资产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鼓励从业员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的综合性也在逐步增强,这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资产管理从业人员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能力。企业方面应该定期的对资产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的能力紧跟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制定各种有效政策,吸引高层人才,以此来提升企业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我国企业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各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密不可分。依据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约束诱导”、“财富增长”、“规避监管”、“制度改革”等都是刺激各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动因。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财富积累的速度加快,理财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对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控制在逐渐松绑,企业资产管理将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的主要业务,我国的资产管理时代才刚刚起航!
参考文献:
[1]姜茂生,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科学决策,2014(10)
[2]许均华.李启亚.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姜再勇,关于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金融监管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