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学分关联性研究
2018-05-21李文段姝
李文 段姝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正在逐渐从单一教学转化为综合性多方面教学。本文介绍了当今社会高校的教学模式,探究了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学分制度的关联性。
【关键词】大类招生 人才培养 创新学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11-01
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将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合并在一起后,再统一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的一种新颖的高等学校招生的模式[1]。这种招生方式和以往传统的模式不同,传统的招生模式只是单一专业教学,学生做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也发挥不到极致。在当今这样一个繁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各个高校高度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学分制度的出现,对大类招生的教学模式起到补充的作用。
一、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内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新的经济体制需求一种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就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在目前国内教育界,实施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由此而来的还包括课程设计和专业分流的探究。大类招生模式先将相近专业的学生合并在一起学习基础课程,再通过专业分流形式将学生匹配到自己热爱或者学业成绩适合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这就使学生和专业更加适配,更适合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然而在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也引起了人们极高的关注。人才培养对于教育行业人士来说并不陌生,就像是一块原玉,首先需要开采,然后经过打磨和加工,最后要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块价值不菲的玉。人才培养亦是如此。招到学生后,首先要學习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专业课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灌输,让学者越来越专业,这才能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意义所在。
在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社会和各大高校更加注重创新学分这种制度。在高校看来,为了使学生更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势在必行。学生每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都会获得创新学分,每参加一次比赛并获奖也会获得创新学分,具体的学分制度各个高校是不同的。有一些学生很懒惰,但是为了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他必须得到学校规定的创新学分,这就样便达到了督促的效果。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学分制度的关联性
大类招生既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招生体系,它承载着国家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宗旨,因此要将旧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投入新的元素,使其发挥作用最大化。这就使人才培养与创新学分紧密相连,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该怎么改善学生对课外活动和创新学分的认识呢,该如何增强创新学分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联性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去思考并加以改善。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是会出现在课堂上被限制的现象。有些学生本性是很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但是在单一教学的课堂上根本施展不开自己的拳脚,这些学生会觉得乏味;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思维懒惰,既来之则安之,老师不提问就不主动动脑思考,长时间下去,只会让这些学生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丧失自主思考能力。在这种形式下,创新学分制度的出现恰到好处,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来说,创新学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各种大型活动、各种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拓展性论文考核,让这些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足以施展拳脚;对于懒惰的学生来说,创新学分制度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创新学分是各大高校对于不同专业设置的一道规定,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学年内获得足够的创新学分方可成绩合格。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会感到困惑甚至煎熬,他们会想为什么上了大学还要有这种限制。其实质是为了他们好,创新学分制度促使这些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促使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也许在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会怀念当时参加了各种比赛并获了奖。这些足以看出创新学分的重要性。
创新学分实质就是一种学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参加除了正规教学计划以外的各种竞赛、科研、实践性活动所获得的学分,是学校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设置的一种学分。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可以了解到,大类招生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招生模式,在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创新学分制度更是与人才的培养紧密相连,更是离不开高校的积极配合和导向。通过一些方法将传统教学模式融入高校新型教学模式中,起到传承的作用。创新学分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中国的青年力量不断提升,为我国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永涛. 从招生模式的变化解析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2):14-15.
[2] 汪祚军. 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J]. 宁波大学学报, 2015, 20(3):107-108.
基金项目:2017年苏州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及专业分流方案设计研究(2017JGMY-06);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7JGMY-07);商科类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究与实践(2017JGMY-08)。
作者简介:李文(1987-),女,汉族,江苏启东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