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忙与闲
2018-05-21刘付海
摘要:人生的忙与闲。人生在忙和闲中过一辈子,忙和闲都是生活,可生活的底线也许只能用快乐来衡量了。人生忙时想闲一点,闲时想忙一点,要合理处理闲与忙的关系,闲有闲的乐趣,忙有忙的收获,一个好的心态尤为重要。忙,是为了生活得充实,闲,是为了让心情轻松,更好地工作、生活。闲了想忙,忙了想闲,人生总是在矛盾中前进。
关键词:忙与闲;人品;学识;愉悦身心
纵观四周,各色人等,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着装,车来人往,每日清晨穿梭于街巷,为生计,为工作,为劳务,上班一族、快递小哥、垃圾清运、城市保洁、门店小吃……不亦忙乎。
曾经在忙忙碌碌的时候,盼望着哪一天能够好好地休息一下,放松一下身心,充分享受休闲散淡的滋味。可一旦真的闲下来的时候,又会觉得整个身心仿佛一下子就被掏空一般,只是一具躯壳,虚脱的唯有麻木。无所事事的日子,总是缺少生活的情趣,缺少空灵的思维,缺少向上的斗志,缺少力量的源泉。即便是手执一卷独处一隅,能够真正融入记忆的又有几多文字?即便是徜徉阡陌驻足自然,能够映入眼帘的又有几多风景?
当你闲下来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是无聊?是不安?是惬意?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当我闲下来的时候,心中总有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习惯了忙碌的脚步奔波于工作之间,习惯了每天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城市热闹的大街上,习惯了形态神态各异的行人在眼前匆匆掠过,习惯了聆听嘈杂的人声车声混合成的交响曲,当有一天突然远离这一切的时候,内心就会觉得不充实,有一种欠缺在里面,所以每天的日子总是想让自己忙碌一些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紧张忙碌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忙碌中有辛苦,有劳累,有风险,当然也有回报。上班一族的忙碌,忙的不仅是上级精神的传达,任务的落实,还需要的是各自领域内发挥智力因素的责任与担当。为事业谋发展,为将来谱篇章。上级各口命,下面千线穿。要的是积极运转的工作状态,靠的是理清头绪的部署安排,看的是齐心协力的同心凝聚,考验的是职责内外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主动与自觉。这既需要人品,又需要学识。人品,不是在人前表现得有多好,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仍能倾心注力,埋头苦干。人品不是用来PS的,是需要群众心中评说与衡量的。杜甫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不蔓不曲,挺拔向上,即象征着正直不阿的品质。又如郑燮笔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与豪迈。学识,则是在一件又一件琐屑事务中沉潜蓄积的,勿忘记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忙者,充实也。博客载,人幸福有三: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有事做是生命赋予的义务,生具健康体魄去从事力所及之劳作,并为之能乐,能悟,能有所创,能给身边及社会带来一定价值成就,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成功!有人爱,即先爱别人。如徐志摩笔下《再别康桥》中离别的寂寥惆怅与深切的回忆共存;又如《雨巷》中那久违的清新似丁香般的姑娘彳亍前行又擦肩而过,飘向远方……
有所期待,即为一种理想和希望。有理想有梦想期许的灵魂才伟大,有积极有阳光的内心前进才不失力量。
闲,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弥补,是不能少的逸养补给,劳逸结合效率更佳。闲,又是一种沉淀,可摆弄书籍,犹如与高尚的人对话交谈,沉浸其中,修悟心性。亦可摆弄笔、画、诗、琴,于各种活动中愈合创伤,陶冶情操。古人深谙张弛之道,一张一弛才能事半功倍。刘禹锡《陋室铭》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但凡观念一转,把赋闲空闲当作是休养调整、静心开悟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超脱!
世事常態,人之苦乐甘甜如忙闲往复,岁月苦短,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在有限的生命范围内拓展厚度、广度,在辩证中愉悦身心。不仅为劳而劳,不仅为空而空,得失不艾,宠辱不惊。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苦乐自在人心。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人云:“蜀道何之难,缆车一线牵,难与否在于心焉!”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的忙是把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安排得满满的,没有留下一点点的空余来。
这样的忙,必然会让人身心疲惫,累得慌。
也有一些人把一整天时间什么也不做安排,什么也不去做,这样也不好,时间一长,就会无聊,就会无所事事,就会消沉懈怠。
因此,忙而不满,闲而不空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在忙的同时,适当地给自己留一些空闲时间,用来思考,用来反思,用来回味,用来梳理,这样就不会太累。
相反,在闲的同时,也要安排一些适当的忙,来提升自己,来激励自己,而不至于让自己由于长时间的空闲而无所事事,造成荒废。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闲”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徐城北.忙与闲的哲学[J].老年人,2000(1):31-31.
[2]贡华南.论忙与闲——进入当代精神的一个路径[J].社会科学,2009(11):105-112.
作者简介:
刘付海,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冠县北陶联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