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2018-05-21张锐
张锐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隐性的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特殊群体,面临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加上医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而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将更加隐蔽。本文立足于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生反馈来探究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从而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改善意见,为建立稳定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扩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意识增强,医学教育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高等医学院校人数持续增加,同时,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5+3”一体化的出现,使得医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医患关系矛盾激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而我国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虽有一定的成果,但并不能解决日益凸显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广西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个人因素。通过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到,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医学生越来越多的事务通过网络进行,网络课程、视频学习、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活动大都依赖网络完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也造成一部分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内向和沉默,导致早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加剧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隐蔽性。
(二)政策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培养更多临床高层次医师,国家施行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结合实践,培训与考核并行,想要顺利拿到规培合格证书,大學期间就要打好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且各种考试、考核的出现,使得广西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课业更加繁重,也更加容易出现暴躁、厌学、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怎样安全有效的进行过渡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广西的很多高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出现课时少、太过理论化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并没有设置成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使得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连续性,也就无法实现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持续有效的早发现、早干预。
(四)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部分医学院校虽然也了解到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相应的十字队伍配备并没有跟上。一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小部分专职教师和大部分兼职教师构成,兼职教师大部分是学校的辅导员或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没有所需要的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能从自己本职工作以及以往自己接触学生的经验出发,也没有受到专业化、持续性的培训,对现代医学生的心理变化研究没有站在一个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相应地使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也停留在以往的基础上,观念和测试手段都比较固化,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没有跟上实际的需求。
(五)教育观念落后。因为医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卫生知识,社会、教师、家长等都会觉得医学生自身就是未来的医学人才,是要为他人治疗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自身怎么会出现问题?这也是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片面。另外,教育观念也没有一个动态的发展,基本还停留在谈心谈话,空谈理论,没有实际有效的手段来预防和治疗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六)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医学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足,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所依托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素质拓展中心、沙盘等方面的资金和人员配备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不够,没有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专兼职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包括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等。
二、广西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增强自我认识。广西高校医学生通过对医学专业知识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所处阶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增强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沟通,对自己所面临的学习、职业发展、情感、社交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自省和反思,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有效的平衡点,做好医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规划,度过一个充实丰富的大学生活。
(二)建立网络化管理。针对广大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全方位、立体性的网络化管理。以每个高校为一个小群体,高校党政干部作为领导机构,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宣讲和文件精神传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作为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设机构,通过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组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建立心理健康舆情监督等,建立医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院、教师、学生干部、宿舍四级网络,定期筛查,提早预防,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医学生,保证沟通渠道的顺畅;加强与校卫生室、附属医院、周边医院的团结协作,为突发情况以及个别有心理疾病或严重心理障碍的医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专业的诊疗。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在各个高校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相关活动,重点在于鼓励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关注他人,通过多样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每周上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表,关注班级医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医学生自我成长、与他人的团队协作等;举办心理征文活动,医学生结合自身成长背景、专业结构、以及生活感悟等为基础,写出本人或他人的心理历程,旨在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宽医学生的心理视野。
(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在医学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普查,及时将普查结果反馈至各个学院,对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医学生进行学校、家长、个人方面的沟通,建立长期的观察追踪机制,逐渐减少有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医学生,消除医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鼓励更多医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室或其他专业机构的咨询和诊疗,提高广西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引进更多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构建老中青教师团队,形成教授、讲师、助教结构合理的师资力量,提高师生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只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还可以是各级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学会等专业性的培训,有利于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医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上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还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医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漫长医学道路上,学习、工作压力大,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其今后医学岗位上打下了心理素质基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相对独立性、不可替代性、又与各方面有着交叉性、渗透性,只有在全面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认识医学生心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欣,高嘉玺.当代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健康教育,2006(6):730-731.
[2]杨燕,陆艳等.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6):676-680.
[3]陈欢,王小月.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7):66-67.
[4]欧阳丹.广西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心理健康教育,2015(2):84-85.
[5]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1):104-106.
[6]邱明浩,单丹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究[J].教育论丛.2010(12):171.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