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课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8-05-21黄海燕
黄海燕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结合我校实际来看,目前我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普遍不高,部分学生唱不了一首完整的歌,弹不了一首完整的曲子,跳不完一支完整的舞,有的连如何上课都不是很清楚。因此,不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不高,而且也引来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办学质量的质疑,因此,加强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我校办好学前教育专业有着重要作用。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较弱的原因,除了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不高以外,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也有偏差,部分教师认为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只是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事,与其他课程无关。其实,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各学科教学都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只有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才可能出现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课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总目标是要适应社会需求。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在职业教育大环境下开展的德育工作,由于中职学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是即将走向职业岗位的“准职业者”。因此,中职学前专业德育课的重心是在摸清学前专业学生特点、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职业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课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策略
1.学前专业德育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素质不高,难教难管,即使是学校里还算好教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社会知识和文化素养都普遍不高,这是我校德育课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德育课教师普遍认为,让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一些基本观点容易,但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很难,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讲解知识,忽视了能力培养,加上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教学缺少师生互动,造成学生不重视,甚至有厌学情绪,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和作用很难显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德育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中职德育大纲的学习,遵循中职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效上下功夫,那么,在学生心目中就会改变对德育课的认识,从而让中职德育课真正成为一门既提高学生素质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
2.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德育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德育课教师的崇高使命。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既然是幼儿教师,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養和专业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科学的管理能力、 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及教案的书写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就体现在每一堂课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上。我在多年的中职学前专业德育课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尝试使用了教师讲课与学生讲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我校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德育课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走进中职学校,他们习惯了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再加上第一学期学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教材理论性很强,因而第一学期主要采用教师上课、学生评课的模式。学生在对教师每节课的评课中懂得如何有效上课、如何评课。第二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和第三学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不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再加上上学期学生对如何上课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专门花几节课时间教学生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写教学设计,然后请学生们自己选课、备课、上课、评课。第四学期的《哲学与人生》的内容哲理性较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因而教师讲每一课的哲学原理,学生讲与他们生活有联系的内容。有时采用由教师主讲、中间某些环节由学生组织的方式完成。到第五个学期,我发现学生编写教案和讲课的能力明显提高了,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有作用的。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职业能力的宣传和培训提到一定的高度
要让中职德育课起到应有的效果,还需要在德育课堂上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联系学生以后要从事的职业。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情景体验法、表演展示、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都有一定作用。如我在上《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时,结合所说内容让学生来讲《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等成语故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讲故事的能力;在上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时,在讲情绪和心理调适等内容时,我组织学生通过排练表演校园心理情景剧、做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团结协作能力;在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教材中的和谐社会建设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反映社会和谐的图片并做成小课件,在课堂上讲解和播放,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样在上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展和谐校园我参与的“画儿童画”和“讲和谐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画和讲的能力,虽然德育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方面可能不是那么精确到位,但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活跃度来看,他们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方法能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他们的专业,对学好专业越来越有自信,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课堂效果当然明显好了。
总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学前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中职德育课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学前教育专业德育课教师应提高认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2]张 虹.在技校德育课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J].职业,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