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头”无人机的重庆故事
2018-05-21宁小倩
宁小倩
——引进培育创新主体:综合运用科技创新券、研发准备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增量补助、重大新产品补助等普惠性财税政策,强化股权投资、转型孵化等专业服务,培育引进以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独立法人的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3月21日,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内,天空晴朗,一架无人机在空中匀速盘旋。
走进航空产业园,往右走200米左右,在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厂房内,停放着几十台规格不一的无人机。
两江新区入驻企业重庆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便落脚于此。2月10日,该公司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研发的YF130复合翼无人机,在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首飞成功。该机型填补了国内在大载重垂直起降无人机领域的空白。
填补空白
YF130复合翼无人机在龙兴通用机场完成旋翼、固定翼飞行等任务后,成功降落在指定地点。
“这是国内首架大型载重垂直起降无人机试飞成功,它能载重30公斤,时速可达80公里,持续飞行一个多小时。”公司总经理赵勇介绍说,YF130复合翼无人机采用先进气动性能双翼布局和垂直起降方式。
“无人机操作简单,就跟我们使用导航一样。”赵勇说,在电脑上设置好既定的航线轨道后,就可以“一键起飞”了。
这款大型载重无人机的首飞成功意味着什么?
赵勇接着解释,大载重垂直起降无人机意味着能一次性飞得更远、负重更多,可作为军民两用。军事上能应用在电子对抗、侦察、通信中继等方面,民用上可以在应急救援、安防监控、环保监测、森林防火、物流运输等领域大展拳脚。
随着智能化风潮的兴起,无人机“露脸”愈加频繁,正加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趋势下,无人机产业甚至被称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终端市场”。
两江新区的龙兴机场是西南地区首个获取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机场,也是首个带无人机试飞空域的航空孵化基地。赵勇表示,正是看重重庆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的良好势头,本就是重庆人的他才带着在北京深耕10年的创业队伍,回到家乡发展。
亿飞智联以垂直起降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起步,逐步扩展到整套系统,技术已覆盖自动驾驶仪、图像传输系统、光电吊舱、RTK技术、垂直起降无人机等。公司不仅先后推出大载重、长航时、通用型等多款垂直起降无人机,而且还探索出无人机集群飞行,集合视觉识别、室内定位等人工智能技术。
由此,公司定位为无人机行业的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重庆与北京两地都设立了研发中心。
随风启航
在无人机停放地不远处,三位s飞手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在荧幕面前仔细观察无人机捕捉到的场景。
画面里显示的是一栋正在修建的高楼。高楼内部的房间构造,甚至工人的模样都清晰可见。
此时,无人机距离两江新区航空园已有十多公里,距离地面80多米。
原来,飞手们正在为全国工商联第三联系调研组的到来作准备。
采访当天,记者正好遇见了来重庆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的全国工商联第三联系调研组。
调研组此行的目的是深入调研重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重点了解相关企业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积极推动“民参军”,促进重庆市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化。
当带队来调研的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寻问赵勇有关企业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时,这位身高一米八左右、带着眼镜的汉子,一改热情激动的语气,沉思片刻,一字一句地说:“作为军民融合的企业,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时间拉回到十多年前,那时,大众对无人机的情况还知之甚少。赵勇出于对无人机的热爱,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而在这之前,他的身份正是一名军人。
创业十多年来,研发途中遇到的瓶颈、推广策略上的难题,赵勇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不摔上十来台无人机,是根本出不来一款新产品的。一台的造价动辄七八万元”。
其实,创业的艰辛不算什么,让赵勇感动的是这一群来公司才一年多的90后们。
去年夏天特别热,动辄便是40摄氏度的高温,可这帮年轻人每天顶烈日、冒酷暑,奋战在实验场地。
智能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亿飞智联的科研人员,大多数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教育背景。目前,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集技术、市场、人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展翅高飞
在送走调研组一行后,赵勇又要忙于准备当天下午公安系统的调研事宜。
“回到家鄉后才发现,这里非常适合企业的成长。”赵勇感叹,重庆具有军民融合的基础优势,而且制造业发达。比如,无人机的批量生产,可以找到优质的代工企业。
同时,还有多种普惠性财税政策的支持。“我们和东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农业植保机,就进入了市农委的财政补贴项目名单中。”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所在地——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开发区正在全力发展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重庆通航飞行学院成立了重庆首个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中心。而重庆通航飞行学院离亿飞智联仅有几百米。
去年3月,重庆发布《重庆市通用航空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围绕加快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出了8项举措,作为重庆通航产业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就占了其中6项。
通用航空产业是高端制造业,与国家定位两江新区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谋而合。《计划》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通用航空制造业,加快两江新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
2012年,两江新区组建了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打造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规划了两江航空产业园,以发展通用航空为突破口,统筹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发展,重庆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已引进项目近20个,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企业联动发展的集聚态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重庆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吸引了更多如亿飞智联这样的科技企业來渝发展。
附:目前正在启动的项目
1.微眼科技让无人机真正无人操控
“未来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飞手了。”两江新区科技企业重庆微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眼科技日前已经突破单旋翼直升无人机AI控制系统和智能地面控制站核心技术,实现了单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将使无人机摆脱对飞手的依赖。
重庆微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不但可使无人直升机完成一定高度的自主飞行,还可实现无人机空中互联网的自主交互,时速可达80公里,最远飞程5公里。
重庆微眼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无人直升机飞控是微眼科技的强项,微眼科技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做无人直升机飞控的企业之一。
2.云从科技成功研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2月9日,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打破了苹果Face ID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已突破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壁垒。
据介绍,“3D结构光人脸识别系统”是基于“飞龙II”深度学习结构光算法与3D结构光深度摄像头,能够利用结构光设备同时获取场景的彩色、红外、深度图片,并对场景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分析,形成3D人脸图像的技术。相较以往的2D人脸识别以及红外活体检测,3D结构光人脸识别在技术上有了较大飞跃,安全性、识别精度、识别速度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该识别技术不仅准确率达到99%以上,还将速度由1—2秒缩短到毫秒级,更能防御面具、视频等欺诈手段。
成立于2015年的云从科技,是一家孵化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依托两江新区优势资源,通过系统设计与模式创新,云从科技短短两年多就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独立承担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化项目重大工程——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应用平台建设任务。
3.国内3D打印领军企业落户重庆
国内3D打印领军企业——重庆云湾科技有限公司已落户两江新区金泰智能产业园,将为重庆智造提供高性价比的3D打印产品。
据介绍,云湾科技可打印多种工程复合材料,包括标准工程聚合物、专业高性能聚合物、含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填料的高刚度聚合物,并可为客户量身定制复合型高性能聚合物。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引进mim(金属注射成形)粉,用mim粉打印的产品,是现有金属3D打印成本的6.7%左右,如果将这些应用到工业生产,将大大节约成本。
云湾科技已引入的技术和材料,可以为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工业、医疗、文创等行业服务。